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哲学、文学与艺术,真的离普罗大众那么远吗?现象学大师围绕主题“思想的形成”对法国听众朗读放送。

内容简介

1948年9-11月,梅洛-庞蒂应邀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做了关于知觉主题的七次演讲,本书根据其广播稿录音整理而成。演讲所探究的主题,其核心不仅是梅洛-庞蒂的哲学,而且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学。梅洛-庞蒂否定了这样的观点:知觉是不可靠的,倾向于扭曲我们周围的世界,反而主张知觉与我们的感觉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正是依赖于此来弄懂这个世界。

自始至终,梅洛-庞蒂坚持认为,知觉从来不是某种学会了然后就能适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提醒我们,作为具有具身心智的生物,我们天生有知觉,并与其他动物以及婴儿一样,处于一种与这个世界产生持续、天然、不可预测的接触的状态。梅洛-庞蒂还借助于卡夫卡、动物行为,尤其是现代艺术,特别是塞尚的作品,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例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德译本导言 追寻意义的诞生
  • 法文本编者按
  • 第一讲 知觉的世界与科学的世界
  • 第二讲 探索知觉的世界:空间
  • 第三讲 探索知觉的世界:感性之物
  • 第四讲 探索知觉的世界:动物性
  • 第五讲 从外部看人
  • 第六讲 艺术和知觉的世界
  • 第七讲 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
  • 译名对照表
  • 参考书目
  • 梅洛-庞蒂作品(1908—1961)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心得: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逆全球化?

    全球化是怎么来的?交通发达,特别是集装箱海运和大型喷气飞机的出现和普及,消除了货物运输障碍。通讯、特别是互联网发达,消除了信息交流障碍。于是国际贸易不再仅仅是基于各国禀赋差异所带来的商品交易,而是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按照各国禀赋不同进行重新安排。这时的国际贸易中,工业品、半成品占比大幅提升,供应链全球化了。资本、人力、货物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在理性的考量下,自由流动的目标就是资本利益最大化。怎么又逆全球化了?全球化发展几十年后,中国吃到很大一块蛋糕,各国资本家和高技术人才等精英阶层享用了这场资本的盛宴,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原产业工人被牺牲掉,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这就造成产业移出国家内部阶层对立,在民主制度下,演变为社会阶层的撕裂。制造业回流、逆全球化,就成为很多选民的呼声。贸易战根本上就是政治对抗中美贸易战,根本上就是两种政治力量的对抗。就像平等和博爱在自由主义政府那里不过是个口号而根本不会落实到行动中,在政治对抗中所谓高尚的意识形态不过是个堂皇的幌子。这种对抗,仅仅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中出现的摩擦,根本还谈不上文明的冲突,也无法印证各种政治制度的优劣。我们总是要成长的当前出现这么多矛盾,也并不表示现在比过去更糟糕,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回忆金色的童年只不过是某种回顾假象。一个人长大后,一般总是比以前更进步的。梅洛 - 庞蒂的这本《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虽然是在谈论文学艺术,可是知觉现象学这个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去探索我们所处的空间,重新学习去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从外部来看我们自己。当我们恢复了自己的知觉,就不会放弃真实生活中的理性而去迎合干巴巴的理性说辞。至此,说明我们终于成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觉得世界

      一本大综合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