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100问。

内容简介

本书从能源消费侧的转型和供给侧的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探讨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并针对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和新贸易保护对能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走“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之路必须坚定协同合作协调发展
  • 第一章 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转型:选择与路径
  • 一 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与路径分析
  • (一)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
  • (二)通过节能实现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
  • (三)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
  • (四)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 (五)生态固碳
  • 二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选择
  • (一)分析方法简介
  • (二)灰氢、蓝氢、绿氢的不同氢能发展组合
  • (三)基于碳基燃料制备甲醇的情景和燃料替代
  • (四)能源转换:甲醇、氢能与煤炭、燃油、电能的替代
  • (五)一次能源电力的发展情景和对化石能源电力的替代
  • (六)各产业的节能潜力
  • 三 推荐路线:高可再生、高能效和绿色甲醇情景
  • 四 实现碳中和的建议
  • (一)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体系
  • (二)提高非碳能源和碳中和能源(二氧化碳制绿色醇醚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 (三)实现能源结构接近80%非碳
  • (四)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改善工作
  • 第二章 消费侧的能源转型
  • 一 能源转型政策
  • (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清洁高效
  • (二)推进节能减排
  • (三)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四)推动城乡电气化发展,实现终端能源结构优化
  • (五)发展醇醚燃料
  • 二 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
  • (一)基本情况
  • (二)发展情况
  • (三)能源转型的实证检验
  • 三 交通部门的能源转型
  • (一)交通部门能源消费的特点
  • (二)发展情况
  • (三)能效提升的检验
  • 四 清洁供暖
  • (一)相关政策
  • (二)供热热源推行清洁化,供热能效不断提升
  • (三)供暖能源形式更趋清洁、多元
  • (四)供暖能效仍有提升空间
  • 五 政策讨论
  • (一)燃料替代的原则
  • (二)现阶段的政策建议
  • 第三章 能源供给革命:经济、技术与环境分析
  • 一 经济成本比较
  • (一)成品油
  • (二)燃煤发电
  • (三)天然气直燃和天然气发电
  • (四)光伏发电
  • (五)光热发电
  • (六)陆上风电
  • (七)海上风电
  • (八)水力发电
  • (九)生物质发电
  • (十)地热发电
  • (十一)核能发电
  • (十二)经济成本比较总结
  • 二 能源技术效率比较
  • (一)成品油
  • (二)火电
  • (三)太阳能发电
  • (四)风力发电
  • (五)水力发电
  • (六)生物质发电
  • (七)地热发电
  • (八)核能发电
  • (九)能源技术效率比较
  • 三 环境排放比较
  • 四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与2050年市场规模预测
  • 一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 (一)装机情况
  • (二)发电情况
  • (三)风电电价
  • (四)产业链情况
  • 二 2050年中国风电市场规模预测
  • (一)数据来源
  • (二)建模设计
  •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 三 中国风电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一)有利因素
  • (二)制约因素
  • (三)政策建议
  • 第五章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未来方向
  • 一 引言
  • 二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从弃光限电到广泛消纳
  • (一)财政补贴与弃光限电
  • (二)任务考核与广泛消纳
  • 三 光伏发电产业的痛点:并网考核压力、补贴缺口与现金流压力
  • (一)电力输出不稳定与并网考核压力
  • (二)弃光率下降与补贴缺口扩大
  • (三)新冠肺炎疫情与现金流压力
  • 四 人工智能、电力体制改革与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未来
  • (一)人工智能与预测精度
  • (二)电力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
  • 五 结论
  • 第六章 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转型研究
  • 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阶段
  •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政策
  •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
  • 二 新能源上市公司现状
  • (一)新能源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 (二)2009~2019年新增新能源公司上市情况
  • (三)政策扶持与新能源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三 政策建议
  • (一)积极作用
  • (二)存在问题
  • (三)发展建议
  • 一 盈利能力分析
  • 二 运营能力分析
  • 三 偿债能力分析
  • 四 发展能力分析
  • 第七章 新贸易保护对我国能源产业及安全的影响
  •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及美国的能源政策
  •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形式
  •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 (四)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的能源政策
  • 二 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能源进出口现状
  • (一)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现状
  • (二)中国天然气进口贸易现状
  • (三)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
  • 三 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 (一)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整体发展趋势
  • (二)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区域特征
  • (三)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主体构成和模式选择
  • (四)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对外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四 新贸易保护对中国能源相关产业的影响
  • (一)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
  • (二)新贸易保护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影响
  • (三)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 (四)新贸易保护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 五 中美能源博弈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 (一)美国能源新政对中国的油气供给安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二)中美关于石油结算体系的博弈对中国的能源价格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在美国能源产业的投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 (四)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能源安全与合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
  • 六 结论及政策建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