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学”“都市”“图像”“声音”……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作者“现代中国研究”的新视野,有着文化史研究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传合辑,收录了自晚清至现代二十五位在文学、文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之士的文传二十九篇(含四篇“附录”)。

全书分为三辑,前两辑分别描摹晚清、“五四”两代学人,第三辑则是追忆作者走上学术道路的师长。

各文排列顺序,依据为传主的生年。不同于出自文学家之手的文传注重故事性的特点,作者身为学者,所记所论,多为“侧影”,其中无不包含作者个人的感怀和学术发现,带有鲜明的“学术随笔”色彩。因此,虽然作者将拟想读者定为 “大众”,但在此不妨(如作者所言)将“大众”的涵盖面为具备文化修养和文史底蕴的读者——若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铺陈方式做背景知识的补充,则无以体会传主的精神、气质和趣味,以及笔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文学色彩。

本次增订,删去两篇怀念中山大学老师的文章,新增谈论苏曼殊、蒋梦麟、张竞生、钱穆、朱自清、金庸六人的八篇,后出转精,更显整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
  • 三联版自序
  • 台湾二鱼版自序
  • 上辑
  • 工诗未必非高僧 ——关于寄禅
  • 逸事之外的辜鸿铭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 最后一个“王者师” ——关于康有为
  • 乡土情怀与民间意识 ——丘逢甲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
  • 一、客居潮州与乡土情怀
  • 二、辞官办学与民间意识
  • 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 有思想的学问家 ——关于章太炎
  • 激烈的好处与坏处 ——也谈刘师培的失节
  • 一、“委身学术”的假设
  • 二、“侦心探龙”的手段
  • 三、“洁身”与“内热”
  • 四、“激烈派第一人”之追求
  • 行云流水一孤僧 ——关于苏曼殊
  • “当年游侠人” ——关于黄侃
  • 中辑
  • “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蔡元培与老北大
  • 附录一 “教育迷”的追慕 ——为蔡元培校长逝世六十周年而作
  • 作为著述家的许寿裳
  • 一、文学家还是著述家
  • 二、从《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到《章炳麟》
  • 三、兼及“革命元勋”与“国学大师”
  • 四、传记文学与师友情谊
  • 五、荡开去的笔墨
  • 作为大学校长的蒋梦麟
  •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面 ——从卢梭信徒张竞生的败走麦城说起
  • 附录二 历史的侧面与折痕
  • 学者的幽怀与著述的体例 ——关于《陈寅恪集·书信集》
  • 知识者介入社会的特殊途径 ——胡适与大众传媒
  • 附录三 建设者的姿态 ——读北大版《胡适文集》有感
  • 宗教意味与童话氛围 ——关于许地山
  • 非专业的文学研究 ——读钱穆讲述、叶龙整理《中国文学史》
  • 一、从讲演录到文学史
  • 二、课堂的魅力及呈现
  • 三、通人期许与抗辩心态
  • 两脚踏东西文化 ——关于林语堂
  • 舆论家的态度与修养 ——作为北大学生的成舍我
  • 于秋水长天处寻味 ——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 尊重读者 澄明干净
  • 关注当下 着眼民间
  • 诚挚律己 勤勉笃实
  • 下辑
  • “《读书》时代”的精灵 ——怀念金克木先生
  • 灯下窗前常自足 ——怀念唐弢先生
  • 书札中的性情与学问 ——怀念季镇淮先生
  • 古典学者的当代意识 ——追忆程千帆先生
  • 念王瑶先生
  • 一、文章缘起
  • 二、从古典到现代
  • 三、中古文学研究的魅力
  • 四、最后一项工程
  • 五、大学者应有的素质
  • 六、为人但有真性情
  • 我眼中的小说家金庸
  • 附录四 重提与金庸先生合招博士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