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周人立国之后的意识形态建设角度阐释了诗歌在当时的重要政治意义。作者认为,西周至春秋之时,诗歌功能是在人神关系、君臣关系、贵族之间三种语境中递相转换的。“中篇”阐述了儒家话语系统在周人礼乐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以及诗歌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换过程。“下篇”具体考察了汉代士人阶层与君权集团之间“共谋”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以及士大夫阶层作为社会“中间人”的诸特性,并揭示了《诗经》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作者
  • 关于本书
  • 导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
  • 一、重建文化语境——文化诗学之入手处
  • 二、尊重不同文类间的互文本关系——文化诗学的基本原则
  • 三、在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之间穿行——文化诗学的基本阐释策略
  • 四、文化诗学的其他方法论问题
  • 五、“古史辨”派《诗经》研究之反思
  • 上篇 西周意识形态建构与诗之功用
  • 第一章 西周初期的意识形态建构
  • 第二章 诗产生的文化空间
  • 第三章 周初至战国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
  • 中篇 儒学话语霸权形成原因及儒家诗学的基本品格
  • 第四章 中国古代士人乌托邦精神的原始生成
  • 第五章 儒学话语霸权形成的文化逻辑
  • 第六章 士人思想家的“立法”活动与儒家对诗歌功能的新阐发
  • 第七章 士人乌托邦的诗性特征
  • 第八章 关于“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 下篇 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汉代诗学的若干问题
  • 第九章 士人与君权的共谋: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轨迹
  • 第十章 作为意识形态建构工程之重要部分的汉代诗学
  • 第十一章 郑玄诗学
  • 参考书目
  • 后记
  • 再版附记
  • 中华学人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