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北京大学心理学院20位教授联袂翻译。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

《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译自英文原版《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较第16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章,更新了数十万字和1000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

同时,此次在译文上也进行了精心修订。与之前出版的精装彩印的典藏版相比,本版在书后增加了各章的练习题及专业术语表,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作者介绍
  • 菲利普·津巴多中文版序言
  • 第19版中译本序言
  • 第16版中译本序言
  • 致中国读者
  • 前言
  • 1 生活中的心理学
  •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 定义
  • 心理学的目标
  •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 作为先驱研究者的女性
  • 心理学的观点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友谊为什么会结束
  • 心理学家们做些什么
  • 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以哪些方式参与司法体系
  • 如何使用本书
  • 学习策略
  • 学习技巧
  • 要点重述
  •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研究过程
  • 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
  • 实验法:备选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 相关法
  • 阈下影响?
  • 心理测量
  • 获得信度和效度
  • 自我报告法
  • 行为测量和观察
  • 生活中的心理学 调查研究会影响你的态度吗
  •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知情同意
  • 风险/收益的评估
  • 故意欺骗
  • 事后解释
  • 动物研究中的问题
  • 成为批判性的研究消费者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数字技能如此重要
  • 要点重述
  • 统计学附录 理解统计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 分析数据
  • 描述统计
  • 推论统计
  • 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学消费者
  • 3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 遗传和行为
  • 进化与自然选择
  • 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 神经系统的活动
  • 神经元
  • 动作电位
  • 突触传递
  • 神经递质及其功能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这是遗传的”是什么意思
  • 生物学和行为
  • 对脑的窃听
  • 神经系统
  • 脑结构及其功能
  • 半球功能偏侧化
  • 内分泌系统
  • 可塑性和神经发生:变化的大脑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你的大脑如何确定信任与否
  • 要点重述
  • 4 感觉和知觉
  • 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
  • 近距和远距刺激
  • 心理物理学
  • 从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
  • 视觉系统
  • 人眼
  • 瞳孔和晶状体
  • 视网膜
  • 大脑的加工
  • 颜色视觉
  • 听觉
  • 声音的物理特性
  • 声音的心理维度
  • 听觉的生理基础
  • 其他感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和肤觉
  • 前庭觉和动觉
  • 痛觉
  • 知觉的组织过程
  • 注意过程
  • 知觉组织原则
  • 空间和时间上的整合
  • 运动知觉
  • 深度知觉
  • 知觉恒常性
  • 错觉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为什么“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 辨认与识别过程
  •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 情境和期望的影响
  • 最后的复习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司机在使用手机时会分心吗
  • 要点重述
  • 5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 意识的内容
  • 觉知和意识
  • 研究意识的内容
  • 意识的功能
  • 意识的作用
  • 研究意识的功能
  • 睡眠与梦
  • 生理节律
  • 睡眠周期
  • 为什么需要睡眠
  • 睡眠障碍
  • 梦:心理的剧场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你是晨鸟型还是夜猫子型
  • 意识的其他状态
  • 清醒梦境
  • 催眠
  • 冥想
  • 改变心理的药物
  • 依赖和成瘾
  • 各种精神促动药物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能从“极度饥饿感”中学到什么
  • 要点重述
  • 6 学习与行为分析
  • 学习的研究
  • 什么是学习
  • 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
  •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
  • 巴甫洛夫的意外发现
  • 条件作用过程
  • 习得
  •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经典条件作用怎样影响癌症治疗
  •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
  • 效果律
  • 行为的实验分析
  • 强化相倚
  • 强化物的特性
  • 强化程序表
  • 行为塑造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打还是不打孩子
  • 生物学与学习
  • 本能漂移
  • 味觉—厌恶学习
  • 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 比较认知
  • 观察学习
  • 要点重述
  • 7 记忆
  • 什么是记忆
  • 记忆的功能
  • 记忆过程概述
  • 记忆的短时功用
  • 映像记忆
  • 短时记忆
  • 工作记忆
  • 长时记忆:编码和提取
  • 提取线索
  • 背景和编码
  • 编码和提取的过程
  •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 如何改善无结构信息的记忆
  • 元记忆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记忆研究怎样帮助你准备考试
  • 长时记忆的结构
  • 记忆结构
  • 作为重构过程的回忆
  • 记忆的生物学
  • 寻找记忆的痕迹
  • 记忆障碍
  • 脑成像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会影响记忆
  • 要点重述
  • 8 认知过程
  • 研究认知
  • 揭示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和心理资源
  • 语言的使用
  • 语言生成
  • 语言理解
  • 语言和进化
  • 语言、思维和文化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人为什么说谎,如何说谎
  • 视觉认知
  • 使用视觉表征
  • 言语和视觉表征的结合
  • 问题解决和推理
  • 问题解决
  • 演绎推理
  • 归纳推理
  • 判断和决策
  • 启发式和判断
  • 决策心理学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政治专家能预测未来吗
  • 要点重述
  • 9 智力与智力测验
  • 什么是测量
  • 测量的历史
  • 正式测量的基本特点
  • 智力测量
  • 智力测验的起源
  • IQ测验
  • 特殊智力
  • 智力理论
  •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情绪智力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你相信网络上的测验吗
  • 智力的政治学
  • 族群比较的历史
  • 遗传与IQ
  • 环境与IQ
  • 文化与IQ测验的效度
  • 创造力
  • 创造力评价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 极端的创造力
  • 测量与社会
  • 生活中的心理学 如何才能变得更富创造性
  • 要点重述
  • 10 人的毕生发展
  • 研究发展
  • 毕生的生理发展
  • 孕期和童年期的发展
  •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育
  •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 毕生的认知发展
  •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 关于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
  • 成年期的认知发展
  • 生活中的心理学 当你变老时,你的大脑工作起来会有差异吗
  • 语言获得
  • 理解言语和词汇
  • 学习词的意义
  • 获得语法
  • 毕生的社会性发展
  •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 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日托是如何影响儿童发展的
  • 性与性别差异
  • 两性差异
  • 性别认同与性别刻板印象
  • 道德发展
  •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 关于道德推理的性别和文化观点
  • 学会成功老化
  • 要点重述
  • 11 动机
  • 理解动机
  • 动机概念的功能
  • 动机的来源
  • 需要层次
  • 饮食
  • 饮食生理学
  • 饮食心理学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他人在场会对你的进食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 性行为
  • 动物的性行为
  • 人类性行为的唤起与反应
  • 性行为的进化
  • 性规范
  • 同性恋
  • 个人成就动机
  • 成就需要
  •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 工作和组织心理学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动机如何影响学业成就
  • 要点重述
  • 12 情绪、压力和健康
  • 情绪
  • 基本情绪与文化
  • 情绪理论
  • 心境和情绪的影响
  • 主观幸福感
  • 生活压力
  • 生理应激反应
  • 心理应激反应
  • 应对压力
  • 应激的积极作用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你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情绪
  • 健康心理学
  • 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 健康促进
  • 治疗
  • 人格和健康
  • 职业倦怠和医疗保健系统
  • 为你的健康干杯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健康心理学能帮助你多锻炼吗
  • 要点重述
  • 13 理解人类人格
  • 人格的类型和特质理论
  • 类型分类
  • 对特质的描述
  • 人格特质和遗传性
  • 特质能否预测行为
  • 对类型及特质理论的评价
  • 心理动力学理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 后弗洛伊德理论
  •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为什么有些人会害羞
  • 人本主义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的特点
  • 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 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 罗特的期望理论
  • 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
  •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 坎特的社会智力理论
  • 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
  • 自我理论
  • 自我概念的动力方面
  • 自尊
  • 自我的文化结构
  • 对自我理论的评价
  • 人格理论的比较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人格特质如何在网络世界里传递
  • 人格测评
  • 客观测验
  • 投射测验
  • 要点重述
  • 14 心理障碍
  • 心理障碍的性质
  • 确定什么是变态
  • 客观性问题
  • 心理障碍的分类
  • 心理疾病的病原学
  • 焦虑障碍
  • 广泛性焦虑症
  • 惊恐障碍
  • 恐惧症
  • 强迫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焦虑障碍的原因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将一种障碍纳入DSM
  • 心境障碍
  • 重度抑郁症
  • 双相障碍
  • 心境障碍的原因
  • 抑郁的性别差异
  • 自杀
  • 人格障碍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生活中的心理学 我们如何查明先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 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
  • 躯体形式障碍
  • 分离性障碍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
  •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 儿童的心理障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孤独症
  • 精神疾病的污名
  • 要点重述
  • 15 心理治疗
  • 治疗的背景
  • 目标和主要的治疗学派
  • 治疗师和治疗场所
  • 心理治疗中的多元化问题
  • 机构化治疗的历史
  • 心理动力学治疗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 后续的心理动力学治疗
  • 生活中的心理学 被压抑的记忆是否会影响生活
  • 行为治疗
  • 反条件作用
  • 权变管理
  • 社会学习疗法
  • 泛化技术
  • 认知治疗
  • 改变错误信念
  • 认知行为疗法
  • 人本主义治疗
  • 来访者中心疗法
  • 格式塔治疗
  • 团体治疗
  • 配偶及家庭治疗
  • 社会性支持团体
  • 生物医学治疗
  • 药物治疗
  • 精神外科手术
  • 电痉挛疗法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治疗会影响脑活动吗
  • 治疗评估和预防策略
  • 评估疗效
  • 预防策略
  • 要点重述
  • 16 社会心理学
  • 建构社会现实
  • 归因理论的起源
  • 基本归因错误
  • 自我服务偏差
  • 期望与自我实现预言
  • 情境的力量
  • 角色与规则
  • 社会规范
  • 从众
  • 群体中的决策
  • 服从权威
  • 态度、态度改变与行动
  • 态度与行为
  • 说服过程
  • 被自己的行为说服
  • 顺从
  • 偏见
  • 偏见产生的根源
  • 刻板印象的影响
  • 克服偏见
  • 社会关系
  • 喜欢
  • 生活中的心理学 在哪些方面你像变色龙
  • 攻击、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 攻击的个体差异
  • 情境对攻击的影响
  • 亲社会行为的根源
  • 情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才能让人们成为志愿者
  • 个人后记
  • 要点重述
  • 练习题
  • 专业术语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怎么读《心理学与生活》才能避免“从入门到放弃”?

    《心理学与生活(第 19 版)》豆瓣评分 9 分以上,太经典了!专业性方面怎么夸都不过分,就不再浪费时间安利它。本文重点聊一聊 "如何顺利地读完?" 如果按照 1、2、3、...、N 章的顺序去读,很多同学会停止在【第 2 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好的书,但就是读不下去呢?因为阅读之前大家已经构建了自己对于心理学的理解 —— 算命?催眠?读心术?大家对它期待很高,很多问题都希望能从书中找到答案。但是,真正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比大家想象的要枯燥一些,要繁琐一些,要没有那么系统一些,再加上涵盖内容很多,导致了这块学术砖头对于心理零基础的朋友并不是很友好。举个例子,曾经很多被我安利买书的朋友,看了几天后一脸诧异的告诉我说:"原来心理学是理科啊?书里竟然还有脑科学、数理统计和实验逻辑知识,算了算了,太难了。" 如果你对心理学存在着类似的误解,欢迎在阅读【第 1 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之后,使用下面的顺序一章一章跳读,大概率更容易读完一遍。1、首先看看【第 11 章动机】【第 12 章情绪、压力和健康】【第 13 章理解人类人格】【第 16 章社会心理学】。这三章最符合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学的期待 —— 通过心理学来读懂人心、提高情商、混好社会等,容易联系到自身,可读性还算比较好。11 章讲的是 "什么使得你这样做"" 什么让你坚持不懈努力实现某些目标,又轻易放弃另外一些目标 "。12 章讲的是" 你的情绪、压力和健康感受如何 "的问题"。13 章讲的是 "在为人处事中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风格"。16 章讲的是 "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群体这 3 个层面的关系"。2、然后看看【第 14 章心理障碍】【第 15 章心理治疗】。这一部分可以跟很多即时社会事件联系起来,特别是自杀、恶性伤人等负性事件。比如,很多变态杀人狂作案背后都有心理障碍、动机情绪和人格的深层原因。如果能配合一些犯罪电影去分析主人翁的心理,可能会更有意思。14 章集中讨论心理障碍的性质和成因:心理障碍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解释其原因。15 章集中讨论精神分析、行为矫正、认知改变、人本主义治疗和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并考察这些治疗是怎样起作用的,同时也评价每种治疗方法的成效。3、接下来读读【第 10 章人的毕生发展】,它关注个体从受孕开始贯穿一生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特别提一点,我总结人生 2 次剧烈的发展变化,一个发生在青春期,另一个是退休期,如果带着固化的眼镜看毕生发展,很容易产生对变化的焦虑、对未来的恐惧,但是带着发展的眼镜看,可以更坦然的面对自然规律。因此建议已经做父母的和已经退休的朋友联系自己实际认真读一读。4、再然后读读【第 4 章感觉和知觉】【第 5 章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第 6 章学习与行为分析】【第 7 章记忆】【第 8 章认知过程】【第 9 章智力与智力测验】。这部分讲的是认知过程,大白话解释就是 "把人脑比作电脑,去研究人是怎么样做信息加工的",内容想必是比较枯燥的。4 章介绍使你能够理解周围世界之意义的加工过程。5 章介绍日常意识的内容和功能、从觉醒到睡眠的昼夜周期中的意识变化。6 章介绍学习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7 章介绍你是怎样让你每一天的体验进出记忆的。8 章介绍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并利用它形成和理解自己的生活经验。9 章介绍智力测量的基础和使用。5、最后看看【第 2 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 3 章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本质是数学和生物领域的内容。这两部分对于心理学研究者非常重要。对于零基础的朋友意义不大,好奇的就看一看,不好奇的,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心理学的现有结论上。6、以上顺序基于个人阅读经验,如有异议,欢迎讨论。咱们不抬杠,开心最重要。

      139
      6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的入门导论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大部头,差不多有 100 万字,不过正文应该没有那么多字,因为最后的习题、注释和文献页数也不少,但是还是花了很久才把它读完。整本书对心理学的介绍真是面面俱到,不亏是一本心理学专业的入门书籍。特别有感触是最后一章,这一章讲的社会心理学,不知道是不是峰终定律的缘故,感觉最后一章介绍的实验都很熟悉,也很经典。比如津巴多教授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电击服从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实验、纽约皇后大街当街杀人事件,都很精彩,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建议可以挑最后一章读一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心智过程的,固然对于个体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人始终是社会性的,人很难不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社会心理学有意思的原因吧。同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心理学与生活,而这最后一章从头至尾都是在说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如何直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所以就这一层意义来说,这本书最后一章也是值得一读的。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领导品牌,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美国 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 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转发
          1
        • 查看全部50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 (New Curves Co., Ltd.)成立于2002年。 多年来,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威立出版公司等均有良好的合作。新曲线定位于“基于教育的专业化学术性出版”,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商务英语等领域,致力于国际上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引进、翻译和出版。 “用心雕刻每一本”是新曲线的品质信仰和坚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出版一流的好教材,为高端内容在内地的传播提供基因,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是新曲线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