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2千字
字数
200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首著研究党报群众工作,深入分析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提出改进思路。
内容简介
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党报群众工作的学术专著。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对党报群众工作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且为党报发展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引论:群众工作——党报工作的重要内容
- 一、党报群众工作要廓清的几组基本关系
- (一)党报与非党报
- (二)认清群众与研究群众
- (三)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
- (四)群众工作与受众工作
- 二、党报群众工作研究状况述评
- (一)研究文献的整体梳理
- (二)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
- (三)党报群众工作的研究思路
- 三、当前搞好党报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
- (一)党报群众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 (二)党报群众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
- (三)党报群众工作与国际舆论斗争
- (四)党报群众工作与新兴媒体传播
- (五)党报群众工作与党报发展转型
- 上篇 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 第一章 关于党报群众工作的经典论述
-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党报群众工作
- 二、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党报群众工作
- 三、中共有关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文件
- 第二章 中共重要党报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
- 一、中共早期报刊群众工作经验
- 二、延安《解放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 三、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 四、《人民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 第三章 党报群众工作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 一、党报群众工作历史经验的现实延伸
- 二、和平时期党报群众工作的理念创新
- 中篇 党报群众工作的发展状况
- 第四章 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
- 一、群工部门纷纷变脸
- 二、舆论监督职能弱化
- 三、服务职能有待细化
- 四、信访接待处境尴尬
- 五、通联工作面临挑战
- 六、内参工作有待加强
- 七、发行错位渠道不畅
- 八、内容单调阅读率低
- 九、热衷受众冷淡群众
- 第五章 党报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
- 一、与党政部门合作共赢
- 二、用科学调查了解群众
- 三、开发利用新媒体平台
- 四、协作联动显整体威力
- 五、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出击
- 六、品牌栏目出长期效应
- 七、用内参推进舆论监督
- 第六章 党报群众工作发展的背景解析
- 一、社会转型与党报群众工作
- 二、群众转型与党报群众工作
- 三、媒介转型与党报群众工作
- 下篇 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第七章 锻造党报群工主体的特殊素质
- 一、特殊的政策法规素质
- 二、特殊的思想道德素质
- 三、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
- 四、特殊的综合业务素质
- 第八章 突出党报群众工作的内容重点
- 一、重视非报道的功用
- 二、抓住政策法规重点
- 三、破解舆论监督难题
- 四、做足贴近群众文章
- 第九章 分清党报群众工作服务对象主次
- 一、质疑报业发展的三种论调
- 二、突出服务困难群众这个重点
- 三、服务总体向城乡基层群众倾斜
- 第十章 创新党报群众工作的工作方法
- 一、重视策划主动出击
- 二、党报党政良性互动
- 三、媒体联动合作共赢
- 第十一章 改进党报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
- 一、考核激励机制的改进
- 二、稿件审签机制的改进
- 三、权益保障机制的改进
- 第十二章 畅通党报群众工作的传播渠道
- 一、信息来源渠道的畅通
- 二、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
- 三、信息落地渠道的畅通
- 第十三章 优化党报群众工作的运行环境
- 一、党报发展环境的优化
- 二、舆论监督环境的优化
- 三、党政群工环境的优化
- 结论:坚持·重视·创新——党报群众工作的必由之路
- 一、党报群众工作的坚持之维
- 二、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视之维
- 三、党报群众工作的创新之维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