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亚非地区盛行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作出了具有新意和深度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界定“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后,对这一思潮的地域特色,内部的不同倾向,与同时期东方文学其他重要文学思潮的关系,热门的历史题材创作,经典的民族主义作家以及国歌、禁书、侨民作家等几个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中的特殊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书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揭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核、特征及其丰富性,阐释这一文学思潮在现代世界文学整体中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时空范围:“东方”和“现代”
  • 第二节 思潮·社会思潮·文学思潮
  • 一 思潮与意识焦点、思维结构
  • 二 社会思潮
  • 三 文学思潮
  • 第三节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 一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开放体系
  • 二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时间跨度长,而且还在继续
  • 三 创作宗旨: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 四 创作原则: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
  • 第二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色彩
  • 第一节 南亚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特征
  • 一 在对抗中选择吸收
  • 二 在传统回归中复兴
  • 三 强烈的母语情结
  • 第二节 阿拉伯地区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区域色彩
  • 一 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阿拉伯大一统的梦想
  • 二 追忆阿拉伯往昔的光荣
  • 三 对纳赛尔的崇拜
  • 四 坚定的巴勒斯坦立场
  • 五 对阿拉伯语标准语的热情
  • 第三节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民族主义文学
  • 一 对抗文化霸权
  • 二 泛非性的意识形态
  • 三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四 语言选择的文化困境
  • 第四节 特例:日本现代民族主义文学
  • 一 日本传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演变
  • 二 明治文学中的民族主义
  • 三 大正文学与民族主义
  • 四 战争文学与民族主义
  • 五 战后民族主义文学
  • 第三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不同倾向
  • 第一节 “传统派”:留恋民族的过去
  • 一 维护、弘扬民族语言
  • 二 振兴民族文学传统形式
  • 三 发掘民族传统思想资源
  • 第二节 普列姆昌德:复兴民族文化及其自我矛盾
  • 一 “诗意的农村”与传统文明
  • 二 理想化的传统村社制度
  • 三 他者镜像中的自我
  • 第三节 “现代派”:向往民族未来
  • 一 启蒙运动中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科学与民主的呼唤
  • 二 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中对民族未来生存发展方向的探索
  • 三 战后重建中对未来世界发展与人类命运的沉思
  • 第四节 马哈福兹:现实的未来思考
  • 一 民族主义是马哈福兹创作的基点和表述的核心
  • 二 西方文化与马哈福兹民族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 第五节 “民主派”:立足民族现实
  • 一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追求共通的价值理想
  • 二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艺术手法的融合创新
  • 第六节 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 一 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内涵与表现
  • 二 个案分析:泰戈尔思想整体中的《戈拉》
  • 三 成因探析与意义考量
  • 第四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关系
  • 第一节 民族主义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
  • 一 两种思潮的起源
  • 二 创作主体的阶级出身
  • 三 异中有同的创作主题
  • 第二节 东方民族主义与东方唯美主义
  • 一 论点的交锋
  • 二 论点的契合
  • 第三节 东方民族主义文学与东方现代主义文学
  • 一 东方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 二 两大思潮的比较
  • 三 东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民族主义色彩
  • 第五章 民族历史:民族主义文学的热门题材
  • 第一节 历史题材兴盛及其成因
  • 一 民族想象与民族历史认同
  • 二 历史题材创作的四大类型
  • 三 历史题材创作兴盛原因探
  • 第二节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
  • 一 民族主义的内在诉求与历史题材创作中矛盾的对立统一
  • 二 民族主义的多种阐释与历史题材创作的文本化特征
  • 三 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色彩与历史题材创作的日常化、细节化和心理化特征
  • 第三节 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
  • 一 叙述策略:从个人史向民族史的延伸
  • 二 构筑史观——从历史叙述到还原历史真相
  • 三 结语:超越种族的世界写作
  • 第四节 个案研究:乔治·宰丹的历史小说创作
  • 一 文化民族主义——暗合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复古情结
  • 二 民族主义修辞——女性形象的寓意
  • 第六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经典作家研究
  • 第一节 纪伯伦:异乡人的哀伤与幸运
  • 一 创作概览:小说和散文诗
  • 二 “异乡人”的痛苦和孤寂
  • 三 民族自省中的爱与恨
  • 四 人类“先知”:超越性追求
  • 第二节 赫达雅特:哀伤的民族情感
  • 一 《爱国志士》《哈吉老爷》:如此爱国
  • 二 《伊斯法罕半天下》:令人自豪的民族传统
  • 三 《盲枭》:民族文化衰落的悲伤
  • 四 赫达雅特民族精神的特点
  • 第三节 伊克巴尔:巴基斯坦的精神之父
  • 一 伊克巴尔与伊斯兰现代主义
  • 二 重建伊斯兰民族文化传统
  • 三 伊克巴尔创作成因及现实意义
  • 第四节 安纳德:民族寓言与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 一 《苦力》《贱民》:奴性的揭示
  • 二 《两叶一芽》:苦难的思索
  • 三 “拉卢三部曲”:出路的探寻
  • 四 民族主义的超越
  • 第五节 库切:后殖民语境中的身份焦虑
  • 一 文化夹缝中的自我寻觅
  • 二 如影随形的“南非自我”
  • 三 隐含的叙述者、对话张力与语言选择
  • 第七章 散论:禁书、国歌与侨民作家
  • 第一节 禁书:民族政治文化的冲突
  • 一 民族独立运动与禁书
  • 二 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与禁书
  • 三 宗教民族主义与禁书
  • 第二节 国歌:民族主义文学的集中体现
  • 一 战火中的民族歌声
  • 二 民族的颂歌
  • 三 谱写民族未来之曲
  • 第三节 侨民作家与民族文化
  • 一 浓浓的文化乡愁
  • 二 混杂性身份和双重视角
  • 三 民族文化重构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