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18-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5种陇中手艺,25则生命故事,6万个乡村的文化缩影。
内容简介
用一生做一件事,与时间相对抗,匠人用匠心生成匠艺。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手工技术将逐渐消逝。草编、推烟、擀毡……
本书集纳25种陇中手艺,描摹25则生命故事。明快素简的诗性语言,纪录片化的叙事风格,向追求质量至上而劳动的人致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我从陇原走过
- 前言 生民在陇中
- 浆水︱姚悦 陇中味道
- 一缸酸菜,一季冬天
- 浆水面
- 浆水的N种吃法
- 中和水性
- 妈妈的味道
- 草缏︱张娟 延伸光阴的尺度
- 碌碡底下抢麦秆
- 麦浪是黄土高原的喜色
- 争分夺秒掐草缏
- 卖了草缏才能灌煤油
- 一盘草缏赚两毛的生意干了26年
- 陇中草缏,河南草帽
- 绣花︱贾淑琴阎小霞 平常日子里的亮色
- 绣花手作唤起童年记忆
- 破布头里学绣花
- “花花世界”远比绣花更惹眼
- 女儿对学习绣花不积极
- 自学成才绣花女
- 源自生活的手艺,生命力最顽强
- 剪纸︱付忠明 景爱琴 巧手飞花
- 农妇与胡锦涛主席一道剪出《回娘家》
- 陇中剪纸兼具北雄南秀气质
- 一抹剪纸红,一份温馨记忆
- 招魂幡引出剪纸手艺
- 《回娘家》带火定西剪纸热
- 每年两次进校传艺
- 剪纸合作社:“家里蹲”也挣钱
- 窗花灭绝了,剪纸的生命还在吗?
- 春叶︱刘胜余 一纸春叶唤新春
- 传递春天的讯息
- 春叶、遮面是剪纸的一种
- 提前半年赶制春叶
- 曾近灭绝今又衰
- 新创十二生肖遮面
- 春叶是一纸乡情
- 烙画︱王继属 烙铁下的焦浓重淡清
- 初露头角
- 开陇上烙画先河
- 不务正业 务出新领域
- 调皮捣蛋,父母想扔的人
- 拉家带兄弟,全乡第一人
- 自我感觉烙画有品位
- 推烟︱刘福俊 兰州水烟天下无
- 一根弯棍,人来先问
- 寻访
- 推烟
- “把式”和“杆头”
- 甘字烟雄风已不在
- 没有未来的“班头”
- 织匠︱水生源 芜园难闻机杼声
- “这个木匠还是织匠?”
- 重组织机
- 毛线大衣:地主的专利
- 毛线口袋:农业生产的必需品
- 最后一条毛线口袋
- 城里很受气,但还得待下去
- 毡匠︱常明山 毡烂了,人不烂
- 长弓仍在手,擀毡已难寻
- 擀毡需从弹羊毛做起
- 踩千家门,待人接物要有节度
- 诚实要融入匠艺
- 好人死了大家都惋惜
- 那些支案的人都没了
- 木匠︱孙刚 斫木为瓶
- 农民也造数控机床
- 独创无骨架制空组合花瓶
- 三年级上了八年
- 漂泊的木匠
- 关厂和官司
- 鲁班锁藏宝阁
- 有生之年,多做工艺品
- 木活︱阎瑞琪 一斧一刨一世界
- 引洮工地学会木工手艺
- 盖厅房是最大的木活
- 有家具,家才温暖
- 棺材制作讲究多
- 半孝悼念诉师恩
- 修庙︱康向阳 营造仿古建筑的“栋梁”
- 石岭寺
- 从坏分子后代到木匠
- 李瑞环的专著和老房子的榫卯
- 维修拉稍寺开启新旅程
- 仓库保管员教会木雕技巧
- 20年,200座仿古建筑
- 做好徒弟,才能做好师傅
- 不贪多
- 捏兽︱张启云 泥土塑型的精灵
- 皇家工艺传入陇中平常人家
- 脊兽排序里的世间等级
- 30年后重燃炉火
- 打破“传内不传外”
- 市场需求期待产能提升
- 砖雕︱刘勤如 装饰土木方寸间
- 墀头
- 陇中最大的单体砖雕
- 李家的手艺传给了姓刘的外甥
- 最好的砖活用糯米砌筑
- 砖雕艺人家里也用机雕产品
- 竹编︱邱仁 编提篮赢得生命尊严
- 一场疾病带走行走希望
- 上学没份,娶妻也没份
- 不能种地的农民
- 心细才能编出好提篮
- 编提篮最难的是曲骨架
- 编提篮就是我的生命
- 倒铧︱张海荣 最后的农耕利器
- 倒铧世家
- “关键的女人”
- 倒模
- 铁水的性格
- 最后的农耕
- 铁匠︱刘发俊 贾学文 五匠之首已落沦
- 三代铁匠
- 大哥是行家
- 抹生
- 同行不再是冤家
- 上门
- 眼睛一闭,手艺就没了
- 石匠︱张耀阳 琢石成器
- 石山孕育石匠
- 碌碡
- 石磨
- 条石
- 石狮子
- 皮匠︱李建国 祖传手艺成绝唱
- 皮匠父亲
- 熟皮
- 皮绳和马拥子
- 依靠皮匠手艺养活14口人
- 羊皮袄里人情暖
- 皮匠手艺彻底没了
- 画匠︱阎小平 为了生命最后的体面
- 腊月,画棺材的季节
- 穷,还是要讲究
- 心细一点,慢慢上路
- 棺材画里的生死秩序
- 走艺
- 放和拿之间
- 离死亡最近的人
- 把死亡打扮得美丽一些
- 纸火︱张顺福 给亡灵的虚意思
- 做纸火的关键是要出活相
- 纸火是为了挂“势”
- 死而复生的误会
- 梁家湾人摸不着殷家湾
- 走乡串户扎纸火已经绝迹
- 留住父亲的手艺
- 会手艺的小镇老板
- 吹匠︱刘三虎 声声悠扬诉衷肠
- 念书不行,吹唢呐一学就会
- 不识字,心里装着90支曲牌
- 吹匠的别号叫“冷食客”
- 活着把眼前过好就行了
- 吹匠的主要任务是招魂
- “围堵”县长
- 不怕鬼神,怕活人
- 不带徒弟
- “香火”难续
- 阴阳︱陈玄西 出入生死场
- 农民陈永堂,阴阳陈玄西
- 六大职责
- 迁坟
- 转身于绘画
- 迷信和理性之间
- 皮影︱杨永忠 三尺幕布沧桑世
- 《药王孙思邈》
- 曲折进京
- “手艺是打出来的”
- 一生痴绝皮影戏
- 十八个现代皮影人
- 儿子以后肯定会唱戏
- 陶︱康存良 陶“醉”人生
- “响响”
- 先人烧瓦,儿子不离窑门
- 彩陶,初邂逅
- “地下”仿制
- 陶醉古陶30年
- 从灰陶到彩陶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