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纪实文学写作名家迈克尔·麦尔的中国东北游记。

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作者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1993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不再把农民的数量算在统计范围内,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居住在农村。但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大概七亿人,还住在荒地这样的乡村。不过,这个数字正在直线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乡村已经悄然消失。作者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他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荒地村
  • 第一章 冬至
  • 第二章 你来我往
  • 第三章 血浓于水
  • 第四章 去日留痕
  • 第五章 惊蛰
  • 第六章 谷雨
  • 第七章 朝圣之路
  • 第八章 火车开往满洲站!
  • 第九章 隧道与岔路上的旧时空
  • 第十章 夏至
  • 插图
  • 第十一章 三姨的歌谣
  • 第十二章 伪满洲国的傀儡
  • 第十三章 占后余波
  • 第十四章 大暑
  • 第十五章 通往工人村的断桥
  • 第十六章 立秋
  • 第十七章 大连的展示柜
  • 第十八章 霜降
  • 第十九章 大雪
  • 致谢
  • 注释
  • 参考资料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外国人看中国

    非虚构纪实文学外国人看中国,本书作者和何伟应该是比较 “著名” 的,本世纪初正值中国转型,社会动荡,在中国生活娶妻的外国人,他们眼中的中国还是可以当闲书看,何伟写的三部曲里《江城》写的好,本书作者两本书这本还可以,因为感情比较真挚,毕竟是和老婆家乡人。东北在本世纪初正是悲惨衰落的时候,但外国人在那片土地上还是安全和自在的,当然他们对中国和一切发展中国家总是 “俯视”,挑毛病。中国人那个年月也确实土,仰视,让他们充满优越感,类似所有英美文学对殖民地的描写,有感情写的是同情,但骨子里不认为对方在奋斗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外的东北纪实

      🍂看到以下所描述,你是不是也想到东北来一次旅游呢?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 "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还有足够吸引你的是东北人的豪放性格,还有 "俺们那疙瘩的" 的东北腔。🍂《东北游记》是一个关于历史生活在不断变迁中寻找意义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转折,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独特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荒地的村庄,还是遥远的美国,人们都在经历着生活的起伏,都在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答案。🍂麦尔 — 一个荒地村的女婿,一个通过跑步去探索和寻找东北的历史的美国人。用中国传统的节气串起所有的调研观察。以独特的视角,感情真挚为了阐述所见所闻以及调查背后真相。东北,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麦尔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这也许就是东北这片土地的写照。🍂冬日的荒地村,阳光照耀下的雪野显得格外刺眼,而生命的轮回却在悄然进行。面临着新生命的到来,麦尔的生活的揭开了新篇章。现在,麦尔终于能把东北的列车时刻表、地图和历史书放到一边,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荒地一个小村庄,写成了一篇大文章

        荒地一个小村庄,写成了一篇大文章,从冬至起笔,然后从大雪落笔,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巧思,东北的冷已从标题上一笔带尽。文中,除了侃侃而谈的刘老板,麦尔笔下都是质朴的东北农民,刘老板关心的是自己企业的未来,虽然他讲的全部是荒地村美好的前景。而村民们则是关心的麦尔与费朗西斯什么时候会有自己的小宝宝,以及美国的太阳是不是和中国一样圆。而麦尔是他者,他的呈现更加客观,他既没有刘老板那样的功利主义,也不如荒地村的农民,所有出发点都落在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自己的日子和东福米业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时艰难地抉择。麦尔以宏大的历史观,最后回到了自己妻子意外拥有了小宝宝,生命的轮回,故事的转折与起伏。荒地村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东北的农民,能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大概是形势比人强吧!这就是麦尔在这篇文章里努力想要回答的一个命题。东北有最肥沃的黑土地,东北曾经是中原人最大的避难所,而东北也是个苦寒之地,在近代史上,这里的人又忍受了更大的战乱。这就造成了东北人的特殊的性格,他们既有传统农民乡土情节,也深深眷恋这块的土地,但同时又因为脚下的历史并没有和自己的根绑定,对太远的历史还有一种疏离感,比如对麦尔提到的柳条边是一脸的懵圈,他们甚至在潜意识中还有一种逃离的心态。对苦寒的极度恐惧,就是对温暖的极致追求,海南岛成为了东北人最愿意投资房地产的地方。海南甚至有了东北第四省之称,大概就是东北人深层次解不开的矛盾。理解了东北人的这些情节,我们就能读懂东北人各种心理。关先生坚决支持东福米业,把自己的地出租给东福米业,然后用自己的农舍换取了东福的公寓,自已再给东福打工挣一份薪水,土地在关先生心理,就是一笔资源,他算的是经济帐,不管土地最后到了谁的手里,只要他到手收入更多就行。而三姨则是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她需要的是自己的根扎在土地里的扎实感。三姨说,“菜园子没了,也没法儿养鸡。我们全靠公司,我们的家就会被拆,根本没法回去”。而三舅是处于三姨与关先生之间矛盾体,他理解这是形势使然。“每隔 30 年,中国就要来一次划时代的农业改革。” 到 2025 年机器会取代很多劳动,但这是自然进化,他说这是进步。但他也选择不和东福签三年的约。他说,这合同是和那些再也不想种地的人家签的。大米的价格一直在涨,让人家一口价给咬死了挺傻的。到时候每年涨价中能干瞪眼,三舅把希望压在了 “涨” 字上。三舅在赌未来,而麦尔则是理性地预测荒地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方向只可能从低效向高效转型,看清了这个方向,也就知道了改革的趋势,机械化农业的开端,就是土地要向集约化流转,所有权从 “集体” 转到大户的手中。         而东北的农民出路在哪?进城。就如麦尔在文末隐喻的那样,“在红旗路上往南走,刺骨的寒风令我不得不加快脚步,离开这个叫做荒地的村庄”。从网上查了一下荒地区的情况。该村从 2011 年起在全村试行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并在 2016 年成功转型为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制。每公顷土地股金 1 万元,保底分红 3500 元。配合土地流转,大荒地村建设了农民新居,共建楼宇 30 栋,可容纳 908 户村民入住,采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安排村民入住。同时配套修建了 2 栋老年公寓楼,安排村内 65 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实行公寓式管理。村民脱离土地后,就近自主创业或到村内企业就业,成功转型为产业工人。目前,村内企业共吸收大荒地村劳动力 960 名。规划中的温泉小镇建设已经全面开工,建成后集乌拉满族文化一条街、博物馆、体育场等于一体,将实现就地就业、就地入学、就地医疗、就地养老、就地购物的新型城镇化目标。目前,东福集团已经拥有资产 11.5 亿元,下属 12 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农业、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特种养殖等多个行业。截止 2015 年底,东福集团共流转土地 3511 公顷,其中拟入股土地 (准股权) 1439 公顷,其他土地流转面积 2015 公顷,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面积 1789 公顷,共带动农户 6625 户,2015 年大荒地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 2.4 万元。2021 年 11 月 12 日,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纳入 2010﹣2017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公示名单; 2021 年 10 月 29 日,入选吉林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拟定名单;2021 年 11 月,被民政部办公厅确认为 “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1
          1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