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9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1911年至1956年约45年的时间内,金敦·沃德在中国西南及毗邻的缅北和阿萨姆地区进行了22次植物考察采集活动。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金敦·沃德一生的植物考察基础上,以他1911年、1913~1914年以及1921~1922年三次考察为中心,整理他对三江并流地区的生态环境考察与对世居居民及其生态文化的记录,试图呈现他所观察的人群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利用资源并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的生态文化图景,在“西南大发现”的历史脉络中讨论西方人的科学考察对西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编委会
- 秉承优良传统 创建一流学科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一 研究范畴的界定
- 二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二节 “西南大发现”的历史脉络
- 第三节 学术研究回顾
- 一 国外考察研究概述
- 二 国内研究
- 三 关于金敦·沃德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其他
- 一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二 其他材料
- 第二章 西方人的中国西南科学考察概述
- 第一节 科考的动因
- 一 教会的宗教扩张
- 二 政治渗透和军事刺探
- 三 商业渗透
- 四 专业的科学考察
- 第二节 科考的阶段和特点
- 一 1840年至1876年——业余考察时期
- 二 1877年至1904年——大发展时期
- 三 1905年至1949年——变化时期
- 第三节 科学考察的组织与运行
- 一 考察的资助方
- 二 考察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三 特殊的外部关系网络
- 第三章 金敦·沃德及其科学考察
- 第一节 沃德其人
- 一 成年前的时光及探险家品质的养成
- 二 亲属关系
- 三 沃德的植物考察经历与成就
- 第二节 沃德考察的时代背景
- 一 帝国意识及帝国的变化
- 二 同时代的博物科考家
- 三 养家糊口的艰难一生
- 第三节 沃德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察
- 一 1911年云南西北部和西藏考察
- 二 1913年云南和西藏考察
- 三 1921年至1922年穿越西南至缅北的考察
- 四 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
- 第四节 沃德在阿萨姆和缅北地区的考察
- 一 阿萨姆和缅北考察概况
- 二 第一阶段的考察
- 三 第二阶段的考察
- 四 第三阶段的考察
- 第五节 沃德考察的成果和影响
- 一 沃德的考察成果
- 二 沃德的影响
- 第四章 沃德眼中的西南环境
- 第一节 水文、山川与地貌
- 一 三江
- 二 分水岭
- 三 峡谷
- 四 冰川地貌
- 第二节 植物及其分布
- 一 植被与植物的分布
- 二 立体的植物分布
- 第三节 气候、作物与村落
- 一 气温与降水
- 二 民居与作物分布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适应环境的生态文化
- 第一节 族群分布
- 一 基本分布情况
- 二 迁徙与相互关系
- 三 特点与性格特征
- 四 小结
- 第二节 特殊生计方式与环境
- 一 游牧
- 二 捕鱼
- 第三节 住屋与环境
- 一 澜沧江河谷藏族的住屋
- 二 怒江河谷傈僳族和怒族的住屋
- 第四节 服饰、饮食、宗教与环境
- 一 服饰
- 二 饮食
- 三 节日与宗教
- 第五节 交通与环境
- 一 贸易和宗教的需求
- 二 长江渡口的牛皮小船
- 三 澜沧江峡谷的溜索
- 四 怒江峡谷的溜索和独木舟
- 第六节 疾病与环境
- 一 三江并流地区的疾病及地方治疗
- 二 沃德对当地人的救治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余论
- 第一节 近代西方人的西南科考的阶段及其特点
- 第二节 近代西方人的西南科学考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金敦·沃德生平大事记
- 附录二 金敦·沃德的著作(25部)
- 附录三 1911年金敦·沃德考察收集的植物目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