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无端的杀意,三个懦弱又残忍的凶手。

内容简介

随处可见的家庭的问题,随处可见的孩子的烦恼,随处可见的孩子的社交圈,为什么会发展成凄惨的杀人事件?

2015年2月20日清晨,寒风刺骨。日本川崎市多摩川的堤岸边,人们发现了上村辽太的遗体。年仅13岁的辽太全身赤裸,身上有多达43处刀伤。

辽太的失血量超过1升————相当于全身血液的三分之一,在彻底失去知觉前,他艰难地爬行了23.5米,试图到公路上求助,但终究没有力气爬上堤坝。警方不久便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三人均未成年。三名少年本是与辽太一起消磨时间的伙伴。

父母离异之后,辽太跟随母亲和兄弟姐妹搬到了新城市,却难以适应新生活。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失去容身之处,转而向外部世界寻求,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他们遇到了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孩子,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圈子,想要填补彼此心中的空洞,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做些坏事————抽烟、打架、小偷小摸。

但究竟是在什么时刻,少年们的心中生出了杀人的念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 第一章 惨杀
  • 邂逅
  • 裂痕
  • 吉冈兄弟
  • 骗出来
  • 杀害
  • 第二章 家人
  • 组建家庭
  • 西之岛
  • 离婚
  • 川崎
  • 初中时光
  • 第三章 逮捕
  • 发现遗体
  • 徘徊
  • 献花
  • 搜查
  • 灵前守夜
  • 第四章 犯人
  • 审判
  • 虎男的成长经历
  • 阿刚的成长经历
  • 胡作非为
  • 判决
  • 全面否认
  • 都是手机惹的祸
  • 第五章 遗属
  • 采访
  • 家人的不和
  • 家庭法院和凶手的家人
  • 凶手的责任
  • 对判决的疑问
  • 报仇
  • 回忆
  • 尾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由邯郸事件关注到了这本书,想知道类似未成年案件在他国的处理过程与结果。截止到目前邯郸事件在网上没有信息更新了,也许只有遗属与加害者家属才了解大致的过程。辽太案件里,案发后的第二个月在家庭法院开庭,一年后主犯中的两人有了明确的量刑。作者没能采访到雅子,于是大量父亲善明的表达多少会影响到对于雅子形象的建立:1. 西之岛家庭生活的真相和离婚后传言的真相;2. 雅子带走了全部的孩子,男方与祖母对抚养权没有任何的想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家里有五个孩子,善明常年在海上工作,回到川崎后母亲打两份工还经营新的亲密关系,善明声称他想问雅子发生了什么,我也想问他有没有考虑到雅子带五个孩子的可能性?放弃抚养权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生活质量?书里展现了善明的理性却没有涉及这些内容,与雅子相似,都是向外追责的态度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杂感》里写下的经典语句,让人对现实中弱者挥刀向更弱者的现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43 次杀意:一宗少年被杀案的深层调查》讲述了一起日本未成年遇害的案件。犯案凶手三人皆为未成年,对受害者施加了暴行之后很快迎来了司法的审判,整个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1. 不幸遇害 2015 年 2 月 20 日对于日本少年辽太来说注定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还在上初一的他历经一番挣扎没有等来生的希望,从此彻底消失在黑夜里。发现少年尸体的人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对这样一个孩子下如此毒手。身上的伤痕似乎在诉说着什么,43 处刀伤更是在向人们不断进行着无声控诉。此案一出,很快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在案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少年的父亲还在渔船上为生计而拼搏,意外得知消息的他原本抱有侥幸心理,最后却只剩下满腔怒火。看着所爱之人变成冰冷的尸体,浑身上下还带有伤痕,这对于辽太的父亲善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得知真相的他虽说逐渐接受了儿子死亡的现实,却在无法抑制的怒火中动了杀机,甚至想要手刃仇人。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父亲善明想知道,警方自然也想知道,许多关注此事的民众也想知道。然而当前的调查结果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正当一筹莫展之时,网络上的关于凶手的传言流传开来。2. 校园霸凌随着网上关于凶手的消息散开之后,很多人对此展现了异常的关注。有些人甚至想跑到杀人凶手家里去直播。经过警方的调查,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本案的主犯千叶虎男正是网传的凶手,同案犯是星哉和阿刚。根据书中的描述,那天发生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虎男为了教训辽太而意图大打出手,此时的星哉却递上了美工刀,让整个事件的走向开始发生了变化。如果说美工刀的出现让暴行滑向深渊,而胆小怕事的虎男为求自保动的杀念则让事情彻底失控。原本望风的阿刚不想参与,也被迫裹挟其中。于是乎,在三位少年的轮番折腾下,浑身带伤的辽太在冰冷的河水里失去了生还的可能性,最后在岸边的垂死挣扎也没能让强烈的求生欲带来生的希望。如若将事件再往前推,我们可以发现,在此之前,辽太就受到过案犯虎男的霸凌,甚至留下了难以掩饰的伤痕。此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霸凌事件的余波。可若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在残忍杀害的真相背后少不了校园霸凌的影子。或许可以说,长期存在的校园霸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哪怕辽太可以在此事件中得以生还,想必依然难以逃脱霸凌的阴影。3. 系统失控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相关案情相对比较清晰,很容易想到之前发生的邯郸未成年杀人案,由校园暴力升级为杀人行为。可随着对于案件的深入了解,事情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些喜欢吸引眼球的常常喜欢搞噱头,对这些人来说,校园霸凌和未成年杀人本身就足够赚得流量了,至于进一步的真相,恐怕不愿去关心。好在本书不是新闻报道,所关注的更为深入一些。看完全书之后,我发现此案或许是系统失控的一个典型。吃人血馒头的媒体,一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凶手身上,此后又转移到了受害者辽太的母亲和父亲以及其他人。或许每一个解释都有一定道理,可未必就能归结为真正的原因。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是无疑的,原生家庭的伤害也是存在的,可在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辽太生活的川崎区本身经济不景气,外来人口混杂,在这里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正因为如此,辽太的父母亲平日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看他,其和同学长期逃课鬼混也没人管。一个不再正常运行的社会系统,诸多危险因素的参与,哪怕没有这一次的恶性事件,此事的发生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实似乎再一次印证了破窗理论的有效性。4. 尘埃落定在案件的审判后,三位凶犯被判数年监禁,他们的人生不敢说彻底毁了,也发生了难以逆转的改变。然而受到影响的又何止他们。《受害人家属》提到的现象并没有消失,甚至变本加厉。在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下,辽太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凶手的家人们不得不承受各种歧视和攻击,连辽太的生母和父亲善明也在劫难逃。尽管这一年还有其他的未成年被杀害,一切显得如此的不正常。或许在这个不正常的社会里生活久了,什么事情都可能会被视为正常。如果日本社会能对校园霸凌有更多的关注,自然就不会有受害者辽太的出现,想必《欺凌自杀》里的惨剧也会因此消失。回顾辽太短暂的一生,如若母亲能给予他足够的关爱,他或许就不会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而选择以错误的方式和同龄人报团取暖。屡次遭受霸凌,却仍被欺软怕硬的虎男所支配,不敢做出应有的反抗举动还会帮着圆谎。如果父亲善明能在离婚后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保护观察制度,若是这些公务人员能真正尽责,整个系统良好运行的话也就不会有虎男行凶的机会。5. 日本罪恶媒体敢于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却不敢向公权力机构发难。《刑事辩护人》让人们看到了司法系统的问题,《从死刑生还》再次意识到了日本社会的离谱,《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更让人对现实感到绝望。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下生存,从《堆芯熔毁》里福岛核泄漏带来的公众危害,再到最为基本的人身权利,辽太等一众未成年不过是其中最为普通的受害者罢了。作者在讲述案件的过程中,试着带读者去还原真相。可是越了解真相,越会发现,问题远不止于将凶手绳之于法。在川崎区里发生不是特例,可以说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未成年受害案件的频发背后是治安管理的失效,更是社会系统的失效。指出问题所在需要很大的勇气,可想要对问题进行解决则更让人感到绝望。看着书中所记载的,我们不难想象以后此类事件的出现只多不少,甚至会让人司空见惯。在人们变得麻木不仁之前,还是有机会进行改变的。指望不上政府,就需要依赖民间的力量。提供不了太多的帮助,也应该试着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受害者和施害者家属的恶意少一点也是一种进步。6. 写在最后本书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未成年遇害的案件,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就像以此为镜子看到了日本社会和民众的各种模样。如此一本小体量的书籍,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却不少。虎男以及其他行凶者家庭的外国身份,让人们对菲律宾和韩国多了一些莫名的恶意。凭借一些流言蜚语对辽太父母亲的系列攻击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或许每个人都借此在发泄着自己的怒火,亦或者借此扮演起了上帝的角色。这中间恐怕少不了各路媒体和网络的煽动,更少不了有心之人的利用。在围绕着辽太的话题里,大概正是因为受害者无法发言,各方才想借此露脸。这简直就像是电影《小丑》里的结尾,被众人捧上高台的小丑不过是一种象征符号罢了。看着本书的故事,很难不让人想到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恍惚之中,会让人以为电影和现实进行了意想不到的融合。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会发现时隔多年,曾经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人们迟迟看不到可以将之一扫而空的阳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