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4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原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张爱玲电影剧本的创作分期、创作数量、剧本搬上银幕数量、电影上座率、票房纪录、获奖记录、观众接受反响、导演演员阵容、剧本文本文化分析、剧本文本艺术分析等多元视角,论析了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张爱玲在电影创作领域里的卓越成就以及先驱性贡献。
著述体现了原创性、补白性、整合性和宏观性,为张爱玲在小说领域重新定位,同时也为张爱玲在中国电影史上确立地位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论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其他
- 张爱玲10部搬上银幕的电影剧照 (按上映年代为序)
- 序一
- 序二 守得住那一撒手的气定神闲:解构重构张爱玲(代序)
- 引言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之开启
- 第一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原创概览
- 一 上海时期(1946—1949)
- 二 香港时期(1957—1965)
- 第二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概况
- 一 中国大陆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 二 中国香港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 三 中国台湾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 四 海外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 第三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
- 一 张爱玲电影评论文本研究
- 二 张爱玲电影剧本文本研究
- 第一章 张爱玲影评中的电影艺术观
- 第一节 张爱玲关于电影题材的主张
- 一 中国电影一定要中国化
- 二 中国电影要关怀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张爱玲关于电影叙事策略的主张
- 一 “电影喜剧性”论
- 二 “平稳而接近许多人”论
- 三 “细节考究”论
- 四 “把握观众心理”论
- 第二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经典人物镜像
- 第一节 张爱玲之中产阶级人物镜像开拓
- 一 推中产阶级至银幕中央
- 二 “公寓式”文化寓言模型
- 三 中产阶级生命态度观照
- 四 中产阶级形象的经典意义
- 第二节 张爱玲之女性原生态人物镜像书写
- 一 男性电影编剧对女性的“凝视”
- 二 颠覆男性“凝视”的原创性起点
- 三 性别的原生态呈现
- 四 对抗父权的反叛之音
- 第三节 张爱玲之多元文化都市人物镜像前瞻
- 一 不安的香港土生族群镜像
- 二 焦虑的香港移民族群镜像
- 三 开明的香港新生代族群镜像
- 四 多元文化集一身的都市人物镜像
- 第三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叙事策略
- 第一节 张爱玲悲与喜叙事之反转书写
- 一 喜剧精神的守望:思想与智慧的化合
- 二 喜剧策略的生成:颠覆与和解的化合
- 第二节 张爱玲风俗喜剧风格之形成
- 一 喜剧性构思中含着悲酸
- 二 喜剧性框架下寓庄于谐
- 第三节 张爱玲“惊险电影”式风俗喜剧之叙事结构
- 一 “惊险电影”式叙事
- 二 “惊险电影”式结构
- 第四节 张爱玲“好莱坞”式中国版之叙事策略
- 一 “好莱坞”式故事桥段之中国版
- 二 “好莱坞”式类型片题材之中国版
- 三 “好莱坞”式爱情剧冲突之中国版
- 四 “好莱坞”式人物塑造之中国版
- 第五节 张爱玲倒金字塔式戏剧编码
- 一 情节:“一个好看的故事”
- 二 人物:“类型式再现”
- 三 主题:寓言式文化指涉
- 四 冲突:抵向大文化圈
- 第六节 张爱玲白描式电影叙事
- 一 点到为止的场景描写
- 二 干净利落的场景转换
- 三 简净清爽的对白设计
- 第四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戏剧结构
- 第一节 张爱玲“标准电影剧本格式”书写
- 一 “三段式结构模式”中规中矩
- 二 路标式主题牵引动作
- 三 饱满式戏剧冲突拉开张力
- 四 凡人式性格贯穿故事
- 第二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系统”的元素效应
- 一 开端结局:“凤头”“豹尾”效应
- 二 情节点设置:“钩住”效应
- 三 场面设置:“信息”效应
- 余论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之未尽
- 附录一 《太太万岁》现发行本第六十四场至第六十五场之间缺失的一场(笔者整理)
- 附录二 也访边城:在台湾遥望《重访边城》里的张爱玲背影
- 附录三 “最好的朋友”往往在身后:张爱玲与宋淇、宋邝文美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