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46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呈现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五十年内法国思想的演变历程。
内容简介
当代法国思想,是由一批卓越的法国思想家和优秀的法国知识分子所创造,并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的集体思想产品。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利奥塔、鲍德里亚、布迪厄、里克尔、德勒兹……这些光辉名字所隐含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贡献不言而喻。
本书内容包括当代法国思想的思考主题、思维模式、论战过程、重构以及由此导出的各种带启发性的重要思想观点的形成及其实际效果。
作者在旅居法国生活、学习和研究的二十多年中,对法国思想和文化耳濡目染,与法国思想家们往来相交。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自序 在哲学与非哲学中迂回
- 第2版前言
- 中文版 雅克·董特序
- 雅克·董特序
- 自序
- 导论 关于人的命运与西方文化奥秘的思想论战
- 第一节 当代法国思想的独创性
- 第二节 在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
- 第三节 当代法国现象学运动
- 第四节 “三位怀疑大师”的思想启发
- 第五节 人的自我否定:向人文主义挑战
- 第六节 返回自然和日常生活本身
- 第七节 揭开语言及其论述的奥秘
- 第八节 对于历史的解构
- 第九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
- 第一章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 前言
- 第一节 以“性”和“食”两大主轴而建构的人类文化
- 第二节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 第三节 神话的结构是人类心灵运作模式的表现形式
- 第四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符号论与象征论
- 第二章 拉康后弗洛伊德主义
- 前言:拉康在法国当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
- 第一节 对弗洛伊德的超越
- 第二节 通过“他者”对潜意识进行语言解构
- 第三节 在虚无中无限追求和超越自己的欲望
- 第四节 在语言的潜意识意向中探讨主体
- 第五节 在“俄狄浦斯情结”之外探讨主体
- 第六节 现实、象征与想象之间的三重结构
- 第七节 简单的结论
- 第三章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
- 第一节 罗兰·巴特符号论的后结构主义性质
- 第二节 以“零度书写”彰显作家的社会职责
- 第三节 在文学评论中探讨语言符号的奥秘
- 第四节 对于流行文化的符号论研究
- 第五节 巴特符号论的后现代意义
- 第四章 福柯的新尼采主义
- 第二节 研究主题及作品概述
- 第三节 作为事件的“论述”
- 第四节 知识考古学的基本意义
- 第五节 权力系谱学
- 第六节 权力的普遍性与策略性
- 第七节 监狱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缩影
- 第八节 自身的技术与规训策略
- 第九节 自身的历史本体论与生存美学
- 第五章 德里达反语音中心的解构论
- 第一节 海神普罗德斯式的人物
- 第二节 改造并超越海德格尔的“解构”
- 第三节 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 第四节 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
- 第五节 对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批判
- 第六节 在书写“延异”中“解构”
- 第七节 差异化运动的可能性倾向
- 第八节 超语言的符号游戏
- 第九节 在差异化中实现模糊化
- 第十节 解构主义文学评论的兴起
- 第十一节 德里达与克里斯蒂娃的对话
- 第十二节 从反语言到反艺术
- 第六章 利奥塔的后现代论述
- 第一节 利奥塔的思想历程
- 第二节 颠覆传统时空观
- 第三节 关于后现代状况的分析
- 第四节 对于传统知识“大叙述”的批判
- 第五节 后现代资讯及文化的媒体化
- 第六节 私人生活领域的资讯化和透明化
- 第七节 摄影取代绘画如同新闻取代文学
- 第七章 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批判理论
- 第一节 紧跟时代步伐的社会思想家
- 第二节 作为理论视野的日常生活
- 第三节 西方消费社会结构的转化
- 第四节 消费的语言论述化
- 第五节 从模拟文化向拟像文化的转化
- 第六节 身体与性在当代拟像文化中的地位
- 第七节 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批判
- 第八章 布尔迪厄的结构动力学
- 第一节 历练社会文化剧变的思想家
- 第二节 将社会学当成“战场”的社会学家
- 第三节 当代社会的文化特权再生产
- 第四节 生存心态
- 第五节 场域的紧张性及其结构动力学
- 第六节 语言交换市场及象征性暴力的运作逻辑
- 第九章 利科的反思诠释学
- 第一节 意志的现象学
- 第二节 反思的行动诠释学
- 第三节 时间、记述与自身的同一性
- 第四节 政治是特殊的合理性与特殊的恶的结合
- 第五节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第十章 德勒兹的混沌哲学
- 第一节 在混沌世界中战斗一生
- 第二节 混沌世界的皱褶结构
- 第三节 哲学的天真无邪性
- 第四节 关于存在和自然的哲学问题
- 第五节 “反俄狄浦斯”与“欲望机器”
- 第十一章 女性主义的新篇章
- 第一节 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历史传承和新出发点
- 第二节 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及其影响
- 第三节 伊里加雷
- 第四节 克里斯蒂娃
- 第十二章 阿兰·图雷纳的社会运动理论
- 第一节 当代社会运动的探索者
- 第二节 当代社会运动与现代性
- 第三节 后工业社会、信息程序化社会与社会运动
- 第四节 各种力量在社会运动中的不同角色
- 参考文献
- 人名和重要概念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