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当代中国有声小说。

内容简介

有声小说开创了小说“音声化”的审美空间,从音声的角度给小说增添了情感美、意境美、韵律美,同时丰富了小说的接受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紧密相连。

本书从有声小说的两个载体——评书与连播出发,从演播艺术角度分析其叙事结构、艺术审美、音声情境等,并特别研究了互联网时代有声小说的多元化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关于七十年来当代中国有声小说的研究
  • 第一节 当代中国有声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有声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三节 当代中国有声小说研究的主要问题、任务和价值
  • 第一章“音声文本”:当代中国有声小说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1949—1976年中国有声小说的编播及发展
  • 一、1949—1976年中国有声小说的主要书源——“十七年”小说
  • 二、1949—1976年中国有声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评书
  • 第二节 1977—1989年的中国有声小说及其热烈的社会反响
  • 一、1977—1989年中国有声小说的书源选择
  • 二、1977—1989年中国有声小说的“人的回归”及其思想价值取向
  • 第三节 1990年以后的中国有声小说及其多元繁荣
  • 一、1990年以后中国有声小说的书源选择
  • 二、有声小说的成熟也体现在对音声艺术规律的坚守与创新
  • 第二章 “声领其境”:有声小说的音声化改编与再创作
  • 第一节 小说的“有声”之源
  • 一、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小说在民间口传中汲取营养
  • 二、话本对宋代以降小说发展的深刻影响
  • 第二节 小说的“有声”改编
  • 一、有声改编的“容易听”
  • 二、有声改编的“愿意听”
  • 第三节 小说的“有声”传播
  • 一、有声小说的广播传播
  • 二、有声小说传播的正功能模式
  • 第四节 小说的“有声”主体
  • 一、声音形象——有声小说改编创作的根据
  • 二、演播者——音声化改编的声音落实者
  • 第三章“声音叙事”:有声小说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追求
  • 第一节 以声叙事的通俗性与形象性审美追求
  • 一、评书叙事的通俗性和形象性
  • 二、小说连播叙事的通俗性和形象性
  • 第二节 以声叙事视角的简繁选择及结构艺术
  • 一、以声叙事视角的简
  • 二、以声叙事视角的繁
  • 第三节 以声叙事的结构
  • 一、评书的叙事结构
  • 二、小说连播的叙事结构
  • 第四节 叙事情境的营造与音响歌曲的融合
  • 一、评书当中的音乐和音响
  • 二、小说连播当中的音乐和音响
  • 第四章 “汇声绘色”:演播者与有声小说及其音声情境的呈现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评书演播者及其艺术实践
  • 一、袁阔成——新评书和传统评书的高超演播
  • 二、单田芳——“寻常可亲”的亲民说演
  • 三、刘兰芳——注重说演的“韵律美”
  •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连播演播名家的独特魅力
  • 一、王刚和他的《夜幕下的哈尔滨》
  • 二、王刚和他的《寻找回来的世界》
  • 三、李野墨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 第三节 演播者的新探索:小说连播艺术的对播与联播
  • 一、牟云、刘纪宏和他们的《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 二、瞿弦和、李易、牟云、郑建初、王雪纯、李野墨和他们的《北京人在纽约》
  • 第五章“有声读物”:有声小说与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
  • 第一节 评书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
  • 一、叙述修辞——评书对新文学创作的直接影响
  • 二、讲好故事——评书对新文学创作的创作立意影响
  •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连播对小说创作的潜在影响
  • 一、以广播为媒介的传播对小说创作的潜在影响。
  • 二、“听的想象力”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 三、“听的交流性”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有声小说编播及其多元动向
  • 一、听的娱乐性使小说题材愈发单一
  • 二、听的浅层性和伴随性使构成小说叙事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高度趋同
  • 结语有声小说的发展与叙事同音声的审美交融
  • 一、有声小说创作的音声规律把控
  • 二、有声小说创作的音声选择
  • 三、用音声去传播小说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