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6.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2千字
字数
200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构建课堂观察体系的实操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我国传统听评课制度的问题,探讨听评课范式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听评课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编委会
-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代总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故事分享
- 1 课堂观察在我校
- 1.1 《课堂观察手册》诞生记
- 1.2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
- 1.3 生化组,课堂观察的弄潮儿
- 1.4 四份观察量表的故事
- 1.5 是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
- 1.6 菜鸟眼中的课堂观察
- 2 课堂观察在他校
- 2.1 课堂观察在银川一中
- 2.2 我们这群“课堂观察”的“粉丝”
- 2.3 量表,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
- 第二部分 问题解答
- 1 认识课堂观察
- 1.1 何为课堂观察?
- 1.2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 1.3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 1.4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
- 1.5 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
- 1.6 课前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 1.7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 1.8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 1.9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 2 开展课堂观察
- 2.1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 2.2 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
- 2.3 如何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 2.4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
- 2.5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 2.6 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
- 2.7 在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论时应注意些什么?
- 3 展望课堂观察
- 3.1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
- 3.2 学校如何培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
- 3.3 在开展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3.4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 第三部分 范式创新
- 1 课堂观察框架
- 1.1 课堂观察框架的开发过程
- 1.2 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
- 2 课堂观察工具
- 2.1 学生学习维度
- 2.2 教师教学维度
- 2.3 课程性质维度
- 2.4 课堂文化维度
- 第四部分 课例研究
- 课例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生物必修模块2)
- 【背景】
- 【课前会议】 2007年12月19日
- 【课中观察】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2节课
- 【课后会议】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3节课
- 【附件】
- 课例二 化学电源的构造与原理(化学必修模块1)
- 【背景】
- 【课前会议】 2007年12月19日
- 【课中观察】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2节课
- 【课后会议】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3节课
- 【附件】
- 课例三 花儿一路绽放(政治必修模块3)
- 【背景】
- 【课前会议】 2007年12月19日
- 【课中观察】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2节课
- 【课后会议】 2007年12月21日,下午第3节课
- 【附件】
- 课例四 细胞的能量“通货”
- 【背景】
- 【课前会议】2007年10月19日
- 【课中观察】2007年10月20日,下午第1节课
- 【课后会议】2007年10月20日,下午第2节课
-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