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1千字
字数
2018-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自20世纪初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融合,对外文化传播的手段、内容、策略和技巧面临空前挑战。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营销渠道和民族文化品牌等角度展开,从根本上掌握议题设置权和话语权,作为世界大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范围内塑造大国形象,在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具有国际影响力、感染力;通过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综合提升国家形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文化“走出去”与大国品牌形象建构
- 一、改善品牌议程设置,培育海外的中华文化认知
- 二、重视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对外影响力
- (一)重视对外国家形象战略布局
- (二)展示国家形象,重视国际性重大活动的作用
- (三)制定对外文化传播策略,关注国际社会主流人群
- 三、发挥国际文化交流的战略作用
- 四、发展传播的“中国模式”
- 五、文化创造与国家认同
- 六、品牌知名度与国家整体形象战略
- 七、建设对外传播创新力
- 八、现代时尚:对外文化传播的当代性
- (一)时尚现代的传播手段
- (二)服饰文化形象
- 九、饮食文化“走出去”
- (一)饮食文化的国际形象
- (二)国家层面的食品行业战略
- 十、世博效应与饮食文化推广
- (一)饮食习俗的文化密码
- (二)“在地”风味最迷人
- (三)点心可成为响亮的文化名片
- 十一、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打造中国特色文化符号
- (一)茶文化的全球推广
- (二)民族品牌的全球传播与营销
- 十二、建筑文化与国家形象
- 十三、充分发挥“全球盛会经济”的带动作用
- (一)利用全球盛会展示“中国智造”风采
- (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海外营销渠道
- (三)利用国际平台传播中国品牌,推进企业对外合作
- 第二章 对话传播与文化贸易的全球投射
- 一、文化对话:新型的外交理念
- (一)通过对话建立沟通合作框架
- (二)对话的机制化
- (三)对话的战略性
- (四)外交对话的柔性力量
- (五)对话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
- (六)对话交流与中欧合作
- (七)以对话创新国际传播方式
- (八)对话传播的全面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 (九)汇聚文化能量,领航产业发展
- (十)面向全球的人文交流机制
- (十一)加强对外贸易和投资,促进文化“走出去”
- (十二)合理利用“一带一路”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 二、跨国企业的异域形象提升
- 第三章 对外文化经济的海外战略布局
- 一、文化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 (一)文化经济的“溢出效应”
- (二)文化经济应追求“两个效益”
- 二、以人文交流带动经贸合作
- 三、“一带一路”赢得国际社会热烈响应
- 四、经贸关系更具活力,文化交往愈加紧密
- (一)“丝路”联通梦想,文化引领未来
- (二)“丝路精神”成为中欧交流新纽带
- 五、世界渴望了解中国
- (一)战略对接彰显共赢理念
- (二)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
- (三)投融资及并购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
- (四)兼顾体量与特色,打造一批世界级文化企业
- 六、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增强全球传播运营能力
- 第四章 融合传播与文化“出海”国际市场
- 一、影视产品助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 二、影视国际化之路
- (一)中外电影合作
- (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设发展中国家电影产业
- (三)电影节: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
- (四)文化出口创造高附加值
- (五)宝莱坞模式的启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
- (六)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持
- (七)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 三、国际社会需求度助力文化“走出去”
- (一)中国影视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 (二)提升译制质量,提高“走出去”的实力
- (三)倡导“和谐话语”理念,构筑互敬互信平台
- (四)必须成规模地推出文化精品
- (五)海外推广计划
- 第五章 “一带一路”带动文化经济和文化交流“走出去”
- 一、“一带一路”的拓展
- (一)丝绸之路是经济之路,亦是智慧之路
- (二)相辅相成:经济与文化同步“走出去”
- (三)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
- (四)丝绸之路是文化之路,亦是艺术之路
- (五)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
- (六)以人文交流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 二、文化传播的多元化推广方式
- (一)讲好中外文化交织的故事
- (二)“一带一路”,文化交融
- (三)中外文化交流机制
- (四)用好故事增进中外情谊
- (五)合作交融,创造未来
- 三、发挥海外华人的桥梁作用
- (一)中国侨联“亲情中华”主题活动
- (二)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 (三)构建全媒体、立体化的新型海外传播体系
- (四)在媒体融合中提升舆论引导力
- (五)全媒体战略
- 第六章 东方文化品格走出国门
- 一、海外推广,以文艺作品之美感动世界
- (一)加强民间文化交流
- (二)民间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表达
- 二、构建戏曲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整体战略
- (一)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创造
- (二)培养文化耐力
- (三)对外文化传播的“高原”与“高峰”
- (四)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艺术的融合
- (五)吸引力和观赏性也是软实力
- (六)戏曲文化艺术走出国门要寻找“适宜的受众”
- 第七章 用艺术语言感动世界
- 一、用世界艺术语言传播中国好声音
- 二、出国巡演要做到常态化和普遍化
- 三、歌剧制作模式和运营方式
- 四、地方元素与国际化视野: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 五、让民族声音唱响世界
- (一)通过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拓展交流的广度
- (二)政府扶持、项目带动、运营制胜
- 六、依靠软性衍生品和网络传播提高“走出去”的效益
- 七、质量引导,提升文化“走出去”的层次
- 第八章 公共外交传播与民族文化推广
- 一、通过公共外交传播中华“和”文化
- 二、发出“文化外交好声音”
- 三、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公共外交机制与格局
- 四、公共外交传播的组织结构创新
- 五、海外文化中心成为展示中国的靓丽名片
- 六、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格局
- 七、优势品牌 民族文化
- 八、文化外交与国际传播
- (一)展现民间文化艺术风采
- (二)打造融通世界的故事载体
- 九、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创新
- 十、品味传统节日魅力
- 十一、展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魅力
- 十二、以节日文化创新推动软实力建设
- 第九章 国家形象重塑的全球战略
- 一、全球“吸睛力”和健康文化外交
- (一)瑜伽:印度血脉里的健康文化
- (二)领袖牵头,为瑜伽外交带来契机
- (三)政府助力全球推广
- (四)传统体育项目传递体育文化软实力
- (五)全球性品牌“吸睛力”和吸金力
- 二、体育文化“走出去”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 三、康体结合经济走强,刺激隐形收益
- 四、跨界运营打开全产业链空间
- (一)体育健康产业的关联经济
- (二)体育健康产业的溢出效应
- (三)体育健康产业的国际衍射效应
- 五、重视扩大体育健康文化的全球性需求
- 六、全球优质品牌的带动性
- 第十章 “文化大使”的海外传播
- 一、孔子学院为中国形象传播添彩
- (一)孔子学院的国际规模
- (二)政府层面战略介入
- (三)作为“文化大使”和文化名片的孔子学院
- 二、“走出去”:从文化到学术
- (一)外国专家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文化
- (二)当代文化符号及其走向世界的路径
- (三)国际学术外交:让世界聆听“学术中国”的声音
- (四)国际学术论坛和高校智库
- (五)以国际书展推动文化交流
- 三、以出版工程和国际合作出版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 第十一章 多元传播与创意力量
- 一、文化元素,创意挖掘
- 二、注重统筹协调,创新开拓
- 三、文化创意工艺品
- 四、协同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
- 五、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 六、用创意营造旅游吸引力
- (一)创意引领旅游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 (二)文化创意旅游:从规模到品质
- (三)加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 (四)与重大全球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旅游业
- (五)期待附加值:跟着体育文化盛会去旅行
- (六)期待附加值:跟着影视作品去旅行
- (七)文化创意演出
- (八)创意旅游产业联动战略
- 第十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建设
- 一、设计创新与国家综合竞争力
- 二、国家整体布局文化创新,推动创新型经济成长
- 三、文化创新需要大环境的支持
- 四、创新的政策扶持、机制保障和资金支持
- 第十三章 文化旅游大外交与国家形象推广
- 一、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 二、旅游服务于人文交流和外交大局
- 三、文化旅游:培育新经济,打造新优势
- (一)开展旅游合作的长效机制
- (二)“全域旅游”战略
- (三)国际文化旅游的带动性
- (四)旅游推介和对外文化传播
- (五)文化旅游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 (六)文化旅游加深人们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 (七)文化旅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八)发展文化旅游要考虑区域内资源的结构性特征
- (九)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的营销推广
- 四、绿色旅游与绿色发展
- (一)绿色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依归
- (二)花卉文化“走出去”,含苞欲放拥抱世界
- 五、文化旅游: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六、构建旅游大产业体系
- 七、以文化旅游提振经济发展
- 八、旅游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天然载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