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贝娄作品全面解读,60年创作精华呈现。

内容简介

书稿以“思想者”角色给贝娄定位,突显了这位经典作家创作的智性特征。书稿研究对象囊括了贝娄的所有长篇小说和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及其散文,涵盖了其六十余年的创作道路,由开端的写作摸索和寻找自我,到中期的社会和文化批判,直至后期的寻根和生死忧思,是对作家创作的一次全方位的深入穿越和整体性的梳理论述,因此这是一部内容上比较厚重的书稿。

目录

  • 目录
  • 引论
  • 第一章 索尔·贝娄的多维思想资源
  • 第一节 犹太宗教传统的浸润
  • 第二节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
  • 第三节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继承
  • 第四节 苏俄激进政治思想的影响
  • 第二章 “新世界”里的迷失情状
  • 第一节 存在的迷茫:《晃来晃去的人》
  • 第二节 谁是“受害者”:《受害者》
  • 第三节 失败者的反省:《只争朝夕》
  • 第三章 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
  • 第一节 生活在别处:《奥吉·玛奇历险记》
  • 第二节 打破精神的沉睡:《雨王汉德森》
  • 第四章 现代性忧思与人性质询
  • 第一节 自我审视与现代性批判:《赫索格》
  • 第二节 虚无主义的审判者:《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 第三节 物质喧嚣中的形而上担当:《洪堡的礼物》
  • 第五章 知识者心灵深处的裂痕
  •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余音回响:《院长的十二月》
  • 第二节 人性沦陷与诗性逃逸:《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第六章 永远的奥德赛
  • 第一节 精神与物质对垒中的价值困境:《银碟》
  • 第二节 记忆对忘却的审判:《贝拉罗莎暗道》
  • 第三节 “情感”列车的终点站:《真情》
  • 第四节 生·死·爱的颂歌:《拉维尔斯坦》
  • 结语 20世纪的浮士德
  • 附录 无处置放的乡愁——论索尔·贝娄的《耶路撒冷去来》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