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6千字
字数
19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国家级规划教材,涵盖多个心理学领域,适合学生和管理干部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尤其是内容上更新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研究成果。本书内容涉及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交互作用论、人本论、认知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等内容,体系完整,论述详备,现已经被国内几十所大学选作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本书力求突出科学性与理论系统性,反映本学科的发展与新成果,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因此,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学专业本科学生、研究生学习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又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与人事管理干部理解人性、认识自己与他人,以及培养健全人格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自序
-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 一、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 二、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一、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 二、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 三、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 四、范式与人格理论流派
-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 第五节 人格心理学方法
-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 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 三、主要研究途径
- 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二节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 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 第三节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 一、性、力比多、动欲区
- 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 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 第四节 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 一、研究方法
- 二、人格评价:投射测验
- 三、精神分析的应用:精神分析疗法
-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
- 一、阿德勒的生平
-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 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
- 四、个体心理学简评
-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
- 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 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 三、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 第三节 社会文化论
- 一、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
- 二、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 三、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论
- 第四节 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 一、研究方法
- 二、儿童依恋与成人依恋
- 三、焦虑及其应对
- 第五章生物学论
- 第一节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论
- 一、荣格的生平
- 二、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 三、原型研究
- 四、人格动力论
- 五、人格发展论
- 六、心理类型学
- 七、态度与功能的组合
- 第二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 一、艾森克的生平
- 二、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
- 三、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
- 四、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
- 第三节 行为遗传学
- 一、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二、感觉寻求倾向研究
- 三、害羞或抑制性气质
- 四、EAS气质模型
- 第四节 进化心理学
- 一、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二、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的运用
- 第五节 生物学论的研究与应用
- 一、脑的变化与人格改变
- 二、人格研究中生物测量使用的方式
- 三、常用的生理测量
- 四、脑的不对称性及其个体差异
- 五、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第六章行为主义学习论
-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 第二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 二、强化与强化的原理
- 三、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 第三节 刺激—反应论
- 一、学习的四个要素
- 二、学习
- 三、内部精神现象与学习
- 第四节 社会学习论
- 一、观察学习
- 二、自我效能感
- 三、行为适应与治疗
- 第五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研究与应用
- 一、行为测量
- 二、行为治疗
- 第七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
- 一、需要层次论
- 二、自我实现的理论
-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 二、人格的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极看待
-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 四、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
-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 一、存在论
- 二、人格论
- 三、人性善恶并存论
- 第五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 第八章认知心理学
- 第一节 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 一、认知方式
- 二、心理分化论
- 三、生态文化模式论
- 四、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 第二节 个人建构理论
- 一、人是科学家
-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 三、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 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 五、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行为预测理论与控制点理论
- 一、行为预测理论
- 二、控制点理论
- 三、适应不良与行为改变
- 第四节 人格的认知因素
- 一、个体的认知变量
- 二、原型
- 三、图式理论
- 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 二、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疗法
- 第九章积极心理学
- 第一节 自我决定理论
- 一、基本心理需要
- 二、自我决定动机
- 三、自我决定动机的个体差异
- 第二节 积极人格理论
- 一、智慧和知识优势
- 二、勇气优势
- 三、人道优势(仁慈优势)
- 四、正义优势
- 五、节制优势
- 六、卓越优势
- 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 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