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位94岁老者对当下的急切呼吁与未来世界的殷切期望。

内容简介

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天下国家”体制,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

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全球化”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观照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看见未来
  • 导言 人类文明转换的关口
  • 第一讲 “天下国家”的超稳定结构
  •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游牧、农耕不断融合的民族关系
  • 精耕农业与纵横交织的道路交通网
  • 天人合一、安土重迁的文化特质
  • 第二讲 轴心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 “轴心时代”的起源及其现代意义
  • 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古埃及文明与“一神信仰”的诞生
  • 埃及一神信仰与犹太教、基督教的诞生
  • 罗马帝国的兴亡及其信仰演变
  • 古代波斯文明与祆教信仰
  • 中国的轴心时代:向内心求安顿
  • 中西文化由此分野
  • 第三讲 民族崛起与近现代世界的诞生
  • 欧洲民族主义的雏形
  • 宗教首领与国家元首对立
  • 《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以族群、语系划分国家
  • 小国林立、纷争不断的欧洲格局
  • 天下国家: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国
  • 中国与西方:如何走向“大同”?
  • 第四讲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形态
  • 从汉到唐:从自然经济过渡到货币经济
  • 宋朝特殊的“国营经济”体制
  • 从明到清:宗室经营的财富远超政府和百姓
  • 同期欧洲:皇室介入营利事业
  • 明清晚期:政府授权民办成为风气
  • 第五讲 近代世界的生成与中国商业文明
  • 大航海、大商业与西方世界的大变革
  • 长期顺差下的帝国商贸网络
  • 无锡的民族工业资本
  • 第六讲 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及兴衰
  • 殖民地、工业生产、全球市场的新时代
  • 石油、黄金优势支撑的战后美国霸权
  • 竞争不是为了相互淘汰,而是彼此整合
  • 第七讲 全球化贸易的世界格局
  • 二战以后的世界经济格局
  • 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当前危机
  • 第八讲 未来世界的几个方向
  • 我们需要开拓的方向
  • 我对大家的建议
  • 结语 全球化的进程不会终止
  • 如何保有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 附录一 我们正经历一个了不起的新“轴心时代”
  • 附录二 前面的来路艰难,中国可能还是幸运的
  • 附录三 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求得安心所在
  • 附录四 许倬云: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
  • 史学大家:为老百姓著史
  • 生平往事:史学大家这样炼成
  • “世界的问题众多,你的思想就活泼”
  • 后记 理想的价值在于理想本身/冯俊文
  • 《剧变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系列课程混沌学园相关人员名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