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19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全面研究非洲华侨华人经济社会史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全面研究非洲华侨华人经济社会史专著,阐述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背景、方法论和现状分析,以及中非关系史概览之外,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古代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1949—2016年以来非洲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演变。在此基础上,论及新移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华侨华人对非洲社会的影响等理论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上)
- 自序 中国非洲研究和我的探索之路
- 导论
- 第一章 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一、中国、非洲与世界
- (一)世界秩序与中非关系
- (二)非洲的机遇
- (三)两种力量的崛起
- 二、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的史料分析
- (一)官方资料
- (二)民间资料
- (三)学者研究成果
- (四)其他资料
- 三、非洲华侨华人史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与话语争夺
- 四、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 (一)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政治化
- (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早期中非关系概览
- 一、早期的中非关系:物证与推测
- (一)有关中非交往起始时间的推测
- (二)有关黑人移民中国的各种推测
- (三)考古实证与文献史料
- (四)居延汉简上的黑肤人
- 二、唐代以前的中非关系:证据与历史
- (一)被歪曲的历史
- (二)埃及墓葬的蚕丝纤维与丝绸之路
- (三)苏丹麦罗埃废墟里的中国鼎
- (四)埃塞俄比亚学者对“黄支国”的推测
- (五)中国的印度洋远航
- (六)唐以前的中非贸易商道
- 三、唐代中国对非洲的认识
- (一)唐代的文献记载
- (二)唐代典籍中的黑人
- (三)有关唐代黑人来源地的不同观点
- (四)国际学术界的观点
- (五)唐代的中非贸易
- 四、宋、元时期的中非关系
- (一)宋元时期有关非洲的著述
- (二)中非之间的民间互访
- (三)中非关系:外交、地图与航线
- (四)宋元时期的中非贸易
- (五)中非交通的明证:瓷器与钱币
- 五、明代中国与非洲的直接交往
- (一)明代中国对非洲的认识
- (二)郑和的非洲之行
- (三)郑和非洲之航的历史遗产
- (四)明代中非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 六、结论
- 第三章 非洲华人的起源
- 一、对非洲大陆的介绍
- (一)樊守义与《身见录》
- (二)谢清高与《海录》
- (三)《三洲游记》的真伪辨析
- (四)涉及非洲的其他著述
- 二、早期移民非洲的华人:推断与史实
- (一)南部非洲的“中国尖帽”和“田”字装饰物
- (二)伊德里斯的描述与发掘的宋代钱币
- (三)郑和后裔的传说
- (四)中国学者的实地调研与考古
- 三、西印度洋群岛上的华人起源探微
- (一)非洲华人起源的观点释疑
- (二)毛里求斯
- (三)留尼汪岛
- (四)马达加斯加
- (五)塞舌尔岛
- 四、南非及其他地区华人的起源
- (一)南非的早期中国移民
- (二)安西与郭楠——早年移民苏丹的华人女性
- (三)葡属东非殖民地——莫桑比克
- (四)圣赫勒拿岛
- 五、结论
- 第四章 非洲华人社区的建立
- 一、毛里求斯的中国移民
- (一)华人社区的出现
- (二)陆才新——华人社区的领袖
- (三)华人移民的第一次高潮
- 二、留尼汪华人的历史变迁
- (一)早期华人与契约华工
- (二)对早期华工的评价
- (三)华人的成家与立业
- 三、马达加斯加
- (一)早期定居的华人
- (二)契约华工带来的商业机会
- (三)第一次人口普查
- 四、南非的早期华人移民
- (一)最初的中国移民
- (二)华人自由移民
- (三)金矿的发现
- (四)抵达南非的新途径
- 五、南非早期华人与印度移民之异同
- (一)早期南非的华人与印度人
- (二)华人与印度人移民社群的相同点
- (三)华人与印度人移民社群的不同点
- 六、结论
- 第五章 18—19世纪非洲的契约华工
- 一、“契约劳工”招募的国际背景
- (一)大西洋奴隶贸易
- (二)奴隶贸易的废除
- (三)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
- 二、西印度洋诸岛屿的早期华工
- (一)毛里求斯的华工
- (二)留尼汪的契约华工
- (三)马达加斯加的契约华工
- 三、南非的华工
- (一)早期抵达的中国劳工
- (二)对华工竞争力的担忧
- (三)华工来南非的直接原因
- 四、西部非洲的契约华工
- (一)圣赫勒拿岛
- (二)法属西非
- (三)英属西非
- 五、非洲其他地区
- (一)坦噶尼喀
- (二)刚果自由国
- (三)葡属非洲与西属非洲
- (四)苏伊士运河及其他地区的华工
- 第六章 20世纪非洲的契约华工
- 一、南非招募契约华工的历史条件
- (一)英国对南非的占领
- (二)金矿的发现与英布战争
- (三)中国的衰弱以及与列强的关系
- (四)《保工章程》签订之前的南非华工
- (五)作为最佳选择的契约华工
- 二、南非契约华工的招募
- (一)契约华工的合同
- (二)契约华工的生活待遇
- (三)对契约华工的招募宣传
- 三、南非契约华工的人数统计
- (一)官方和机构统计
- (二)学者的观点
- (三)笔者的观点
- 四、非洲其他地区的契约华工
- (一)马达加斯加
- (二)刚果自由国
- (三)德国殖民地
- (四)其他地区(包括葡属几内亚等地)
- 五、非洲契约华工人数(1700—1910年)
- (一)1700—1800年的契约华工
- (二)1801—1850年的契约华工
- (三)1851—1900年的契约华工
- (四)1901—1910年的契约华工
- 六、结论
- 第七章 非洲早期华人社区活动
- 一、非洲早期华人的经济活动
- (一)毛里求斯华人的特殊贡献
- (二)留尼汪华人:从苦力到商人
- (三)马达加斯加华人的奋斗经历
- (四)南非华人:创业、歧视与抗争
- 二、非洲早期华人的社团活动
- (一)毛里求斯的南顺会馆、仁和会馆与其他社团
- (二)留尼汪的华人互助会与宗亲社团
- (三)马达加斯加的早期侨团
- (四)南非的早期侨团
- (五)诸种社会现象
- 三、非洲华人的宗教活动
- (一)华人宗教信仰与寺庙特征
- (二)祭祀先人与关帝庙
- (三)宗教的多元性
- 四、早期华人社区活动的特征
- (一)早期华人经济活动的特征
- (二)社团组织的多功能性
- (三)宗教活动的中国元素
- (四)华人的贡献与面对的挑战
- 五、结论
- 第八章 压迫、歧视与抗争
- 一、契约华工的生活
- (一)早期华工的悲惨遭遇
- (二)南非金矿契约华工的命运
- (三)对契约华工的管理和控制
- 二、契约华工的反抗:策略与形式
- (一)早期华工的反抗行为
- (二)各种形式的积极反抗
- (三)各种形式的消极反抗
- 三、非洲华人面临的各种挑战
- (一)殖民政府的各种歧视性政策
- (二)马达加斯加的特殊制度——“协会制”
- (三)内部分裂与外部障碍
- 四、非洲华人对歧视性政策的反应与对策
- (一)对应与反击
- (二)华侨与印侨的联合抗议运动
- (三)周贵和自杀事件及其影响
- 第九章 清朝政府对非洲华侨的政策
- 一、晚清侨务政策
- (一)海外移民的增加与分布
- (二)清朝官员的观念转变
- (三)国力衰弱与侨务政策
- 二、契约华工招募事宜与条约的签订
- (一)中英、中法续增条约的签订
- (二)南非的早期华工
- (三)中英《保工章程》的签订
- 三、驻南非总领事的委派与护侨事宜
- (一)派驻南非领事的必要性
- (二)中国驻南非第一任总领事刘玉麟
- (三)中国驻南非代理总领事刘毅
- 四、清朝保护非洲华侨的政策评析
-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 (二)清朝政府对非洲华侨的保护措施
- (三)清朝侨务政策的转折
- 第十章 非洲华侨与辛亥革命
- 一、心理准备:非洲华侨的不满
- (一)英人苛例与华侨困境
- (二)南非华侨的反应
- (三)中华总会馆的成立与剪辫子运动
- 二、非洲华侨与辛亥革命
- (一)杨衢云抵南非
- (二)南非华侨的分化:革命与保皇
- (三)华侨青年的实际行动
- 三、募集捐款支援辛亥革命
- (一)非洲地区的捐款
- (二)作为典型的南非华侨
- (三)华侨中的不同政治倾向
- 四、非洲华侨的政治组织与国民党支部的建立
- (一)非洲各地的致公堂
- (二)南非兴中会
- (三)非洲的中国国民党支部
- 五、结论
- 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中)
- 第十一章 非洲华侨之经济发展(1911—1949年)
- 一、华侨经济的拓展(1911—1929年)
- (一)非洲华侨的经商活动
- (二)非洲华侨经济的多元化
- (三)华侨经营的成功案例
- 二、欧洲殖民地招募契约华工的尝试
- (一)西班牙在华招募华工
- (二)法国招募华工修建铁路
- (三)意大利的招工尝试
- 三、世界经济危机后的华人经济生活(1930—1949年)
- (一)“减压阀”与“替罪羊”
- (二)危机后的复苏
- (三)马达加斯加华侨的双重困境
- (四)葡属东部非洲华侨的发展
- 四、结论
- 第十二章 华侨人口与社会:性别、分层与侨团(1911—1949年)
- 一、华侨社会的人口变化:持续增长与两次高潮
- (一)非洲华侨人数的增长
- (二)非洲华侨人口的三次统计
- (三)非洲华侨人数增长的原因
- 二、华侨社会的人口变化:妇女人数的增加
- (一)毛里求斯华侨性别比例的变迁
- (二)其他地区华侨人口性别比例的变迁
- (三)混血家庭的出现
- 三、非洲华侨的社会分层
- (一)华侨社会中的经济分层
- (二)伙计—店员—老板
- (三)老板—批发商
- 四、非洲各地的中华商会
- (一)毛里求斯的华商总会
- (二)留尼汪的中华商会
- (三)非洲其他地区的中华商会
- 五、非洲各地的其他华侨社团
- (一)国民党的发展与华侨参政的肇始
- (二)马达加斯加的华侨社团
- (三)地方性侨团
- (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华侨组织
- 六、结论
-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前后的非洲华侨
- 一、“济南惨案”后的反日活动
- (一)马达加斯加华侨抵制日货
- (二)留尼汪和毛里求斯华侨的爱国行动
- (三)其他地区华侨的爱国行动
- 二、非洲华侨抗日活动
- (一)非洲华侨的声援活动
- (二)非洲华侨的捐款活动
- (三)抗日捐款的各种方式
- (四)其他方式的抗日后援活动
- 三、战后募捐与赈灾济贫
- (一)非洲华侨欢庆抗战胜利
- (二)购买公债的义举
- (三)救济难民与重建家乡
- 四、非洲华侨的捐款总数
- (一)南非
- (二)留尼汪
- (三)马达加斯加
- (四)毛里求斯
- 第十四章 华文学校的兴起与社区文化生活(1911—1949年)
- 一、华文教育的一般情况
- (一)20世纪20年代的华文学校
- (二)抗日战争的推动:南非
- (三)抗日战争的推动:其他地区
- 二、华文学校的筹款及其建立
- (一)筹集款项及建校过程
- (二)二战后扩建学校中的筹款
- (三)华文学校筹款的形式
- 三、华文学校的运作与侨童的学习
- (一)华文学校的招生与管理
- (二)华文学校的学生与课程
- (三)华文学校的体制
- 四、华侨文化、华文报刊与抗日后援
- (一)华侨文化的改善
- (二)华文报刊的创办与流行
- (三)马达加斯加《侨民新报》事件
- (四)华校学生的爱国激情
- 第十五章 非洲华侨社会团体及其活动
- 一、非洲华侨的抗日救亡团体
- (一)南非
- (二)毛里求斯
- (三)马达加斯加
- (四)留尼汪
- (五)非洲其他地区
- 二、非洲华侨的其他社会组织(1911—1949年)
- (一)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团体与国民党支部
- (二)南非的国民党支部与华侨青年组织
- (三)华人青年学生的校友组织
- 三、非洲华侨妇女的抗日捐输与反苛斗争
- (一)南非
- (二)留尼汪
- (三)毛里求斯
- (四)马达加斯加
- (五)抗苛斗争中的南非妇女组织
- 四、南非华侨抗苛斗争中的社团组织
- (一)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
- (二)反种族歧视斗争中的华侨团体
- (三)南非华侨社团新气象
- 五、结论
- 第十六章 华侨的困境:移民政策、苛例与抗争
- 一、居留地的移民政策(1911年至20世纪30年代)
- (一)南非
- (二)马达加斯加
- (三)毛里求斯
- (四)留尼汪
- (五)葡属东非
- 二、非洲华侨的各种反应
- (一)华侨的奋力抗争
- (二)华侨的各种对策
- (三)抗争的效果
- 三、华侨处境的变化(1939—1948年)
- (一)毛里求斯
- (二)马达加斯加
- (三)留尼汪
- (四)葡属东非
- (五)南非
- 第十七章 非洲华侨与中华民国政府的互动关系
- 一、中国驻非洲领事馆工作之沿革
- (一)中国驻南非总领事刘毅的护侨行为
- (二)中国驻南非领事馆其他领事的所作所为
- (三)中国驻埃及、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的领事馆
- 二、中国驻南非总领事及其维权抗争
- (一)绅士条约交涉之败
- (二)华侨用炸药案交涉之功
- (三)废除华人指模案之交涉
- (四)德兰士瓦省《亚洲人土地赁居律》之争
- 三、非洲华侨与中国驻非洲领事之互动
- (一)华侨遭遇困难时之求助
- (二)华侨与政府机构之信息沟通
- (三)华侨与驻非领事馆之互动
- 四、二战结束后中国驻非领馆之成功交涉
- (一)战后非洲华侨之新要求
- (二)马达加斯加抵抗运动中华侨利益之保护
- (三)马达加斯加特别税之根除
- (四)葡属东非苛例之废除
- 第十八章 非洲华侨社会演变的影响因素
- 一、中国政局的变化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策导向
- (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后果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政策
- 二、各居留国(地)政策的变化及华侨的反应
- (一)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反抗运动
- (二)西印度洋群岛及沿岸地区移民政策的影响
- (三)南非各种歧视政策之变动
- 三、非洲华人观念之演变
- (一)老一辈态度的转变
- (二)代沟与青年才俊
- (三)华人精英分子的从政
- 第十九章 战后非洲华人人口统计与变化
- 一、非洲诸国华人人口的基本情况
- (一)毛里求斯华人人口统计
- (二)马达加斯加华人人口统计
- (三)留尼汪华人人口统计
- (四)南非华人人口统计
- 二、对非洲华人人口的估算
- (一)战后华人移民非洲的三个阶段
- (二)关于华人人口的历年估计
- (三)关于非洲华人人数快速增长的说明
- 三、华人人口统计:性别比例与身份认同
- (一)性别不平衡问题
- (二)混血家庭与克里奥尔华裔
- (三)国籍选择与身份认同
- 四、非洲国家华人人口的分布
- (一)人口分布的两个层面:大陆与国家
- (二)留尼汪华人的分布
- (三)马达加斯加华人的分布
- (四)毛里求斯华人人口与职业分布
- 五、新移民:一个不断流动的群体
- (一)台湾农业援非的“先锋案”
- (二)“先锋案”的牵引效应
- (三)非洲的华人新移民
- 六、结论
- 第二十章 非洲华人经济:守成与开拓(20世纪50—60年代)
- 一、商贸地位的巩固和制造业的开拓
- (一)马达加斯加的商贸传统
- (二)毛里求斯华人商业及其困境
- (三)留尼汪的华商
- (四)南非的华人商业经济
- 二、非洲华商面临的五重困境
- (一)当地政府歧视政策的实施与变化
- (二)种族矛盾的影响
- (三)华商内部的政治派别之争
- (四)批发商与零售商之矛盾
- (五)店主与店员之关系
- 三、不断开拓的华人制造业
- (一)毛里求斯工业的开拓者
- (二)留尼汪华人的适时应变
- (三)马达加斯加的华人企业
- (四)莫桑比克的华人
- (五)香港移民在尼日利亚的投资
- 第二十一章 非洲华人经济:多元化与创新(20世纪70—80年代)
- 一、本土华商传统的继承
- (一)非洲华人的商业活动
- (二)两个成功的经商家族企业
- (三)非洲华人的餐饮业
- 二、本土华人企业家的创新驱动
- (一)本土华人企业家的开拓创新
- (二)本土华人家族企业的适时应变:以陈氏集团为例
- (三)出口加工区的创建与毛里求斯华人的贡献
- 三、香港、台湾与东南亚华商投资的驱动
- (一)香港和东南亚华人资本的引进
- (二)台湾援非“先锋案”的实施
- (三)台湾援非项目与非洲工业化
- (四)台商的投资与南非“黑人家园”
- 四、结论
-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非洲华商经济(一)
- 一、非洲华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一)三个区域的商业经营
- (二)非洲华商的新形势
- (三)超级市场对华人店铺的冲击
- 二、非洲华商经济的持续发展
- (一)早期非洲华人精英
- (二)非洲华商第三产业的崛起
- (三)华人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 三、新移民对华商经济的刺激
- (一)新移民的动力:来自香港的华商
- (二)新移民的动力:来自台湾的华商
- (三)新移民的动力:在南部非洲的投资
- (四)有关家族企业的观点
-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非洲华商经济(二)
- 一、华商对促进中非贸易的贡献
- (一)承包工程中的劳务大军:华商的先遣队
- (二)非洲华商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 (三)市场“饱和状态”与应对策略
- (四)示范效应与链条效应
- 二、中国华商投资非洲的路径分析
- (一)华商的创业与继承:程志平与李淼
- (二)华商创业“三部曲”之一和之二:从贸易到投资
- (三)集团化经营
- (四)华商成功的范例:公众人物与创业群体
- 三、华商成功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
- (一)华商成功的原因分析
- (二)华商中存在的问题
- (三)华商面临的挑战
- 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下)
- 第二十四章 华文教育的兴衰与复苏
- 一、非洲华文教育的兴盛(20世纪50年代)
- (一)华校扩建热潮的持续
- (二)华文教育的兴盛:以新华中学为例
- (三)留尼汪的华文教育
- 二、华文教育的重重困难
- (一)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
- (二)居留国政策的困扰
- (三)授课语言、师资与经费诸问题
- (四)生活环境与语言环境迥异
- (五)中国政策之变与华人选项之难
- 三、华文教育的衰落(20世纪60—70年代)
- (一)缓慢的衰落与两种态度
- (二)华文教育:苦苦支撑与边缘化
- (三)西文教育的推崇
- (四)西文教育的成就
- 四、华文教育的复苏(20世纪80年代以来)
- (一)新机遇——汉语能力与胡清芳座谈会
- (二)华文教育的复苏
- (三)华文教育的多种形式
- 第二十五章 非洲华人社团的传承与演变
- 一、战后非洲华侨华人中的政治生态
- (一)毛里求斯华人中的爱国倾向
- (二)马达加斯加和留尼汪华人中的派别交锋
- (三)南非华人中的亲国民党倾向
- 二、非洲中华会馆的变迁
- (一)中华会馆的演变:毛里求斯与南非
- (二)留尼汪中华总商会的两度更名
- (三)其他国家的中华会馆
- (四)台湾华商的社会活动与台商协会
- 三、20世纪下半叶华人社团的聚合与分离
- (一)华人社团的多样化
- (二)华人社团的政治化
- (三)活跃的华裔青年团体
- 四、21世纪非洲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 (一)华裔社团功能的延伸
- (二)香港与台湾华商的社会组织
- (三)新移民团体的迅速崛起
- (四)新移民团体个案:津巴布韦华侨社团与南非福建同乡会
- (五)新移民团体的通信工具:中文网络媒介
- 五、结论:国际化与地方化的双重进程释疑
- 第二十六章 非洲华人的文化生活与社会活动
- 一、华人文化生活的演变
- (一)华人的激情岁月
- (二)作为调味剂的文化生活
- (三)不尽如人意的文化生活
- 二、华人报刊演变的历史及其特点
- (一)战后华人报刊简史
- (二)21世纪的华人报刊
- (三)华人报刊演变的特点
- 三、华人社会生活中的变与不变
- (一)唐人街:中华文化的聚点
- (二)中餐馆:华人永远的骄傲
- (三)华人社会活动:传承与变化
- (四)低调且不参与政治:聪明的融入方式?
- (五)赌博——华人社区中永久的“痛”
- 第二十七章 精神世界:宗教意识的变迁与融合
- 一、天主教/基督教在华人社区的兴起
- (一)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浪潮
- (二)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原因
- (三)实用主义的考虑
- 二、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 (一)宗亲组织——华人的社会细胞
- (二)丧葬仪式——亲人的归天之礼
- (三)传统信仰——综合的人生哲学
- 三、佛教在非洲
- (一)老一辈的佛缘
- (二)先知预言:70年后必建东方寺庙
- (三)佛光普照非洲:庙宇与信徒
- (四)佛光普照非洲:佛性与佛缘
- 四、多种宗教的融合
- 第二十八章 华人—中国—非洲:三角关系
- 一、华人移民与中国关系:不同观点的碰撞
- (一)华人与海外移民:战略布局?
- (二)华人对驻外使馆:毫无好感?
- (三)华人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抑或离心离德?
- 二、华人与中国政府的互动关系
- (一)中国政府对移民非洲的指导性作用
- (二)驻外使领馆对侨胞的责任
- (三)华商的经济活动与使领馆的支持
- 三、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 (一)“出国后才会更爱国”
- (二)非洲华人和平统一的愿望
- (三)华人的拳拳思乡情
- 四、华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 (一)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关系
- (二)华人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消极?
- (三)华人中存在的问题——“Kichina”“Chinko”和“Feng Kong”
- (四)自我完善:善举、约束与认识历史
- (五)自我保护:抗议、自卫与诉诸法律
- 结 论
- 一、关于新移民的问题
- (一)“新移民”:模糊的定义
- (二)新移民的特点
- (三)新移民的分类
- 二、华侨华人对非洲社会的多重影响
- (一)经济影响——“穷人们说,他们的购买力增强了”
- (二)社会动力——“人挪活,树挪死”与“小塘发展”策略
- (三)文化异同——“勤劳致富”与“财富是上帝给的”
- (四)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 三、关于非洲华侨华人的历史问题
- (一)有关非洲诸国华人起源时间的校正
- (二)有关非洲华人几个史实问题的校正
- 四、关于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问题
- (一)华人的称谓与认同
- (二)华人的主体认同——“时间差”与“距离比”
- (三)华人的客体认同——“减压阀”与“替罪羊”
- (四)华人的辨识标准(ROOTS)与双重认同
- (五)中华文化与华人:生命力与适应性
- (六)华人的家族主义
- 五、前瞻性结论
- (一)已得到印证的观点
- (二)未来展望:融合、困境与人口
- 附录一 非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人数统计表
- 附录二 非洲华文学校一览表
- 附录三 1895—2016年非洲华侨华人报刊
- 附录四 非洲的中国新移民主要社团
- 附录五 非洲华侨华人人名英汉对照表
- 附录六 非洲华侨华人常用地名英汉译名对照表
- 附录七 非洲华侨华人企业家一览表
- 附录八 非洲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一览表
- 附录九 非洲华侨华人大事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