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专题:中国微生物组计划。

内容简介

本期收录文章《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我国大气灰霾污染现状、治理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王跃思研究员访谈》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控制系列前沿技术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
  • 我国大气灰霾污染现状、治理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王跃思研究员访谈
  • 迈向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 序言
  • 中国微生物组计划:机遇与挑战
  • 建议启动“国际华族健康微生物组研究计划”
  • 农作物微生物组:跨越转化临界点的现代生物技术
  • 水圈微生物重大研究计划:聚焦水圈微生物组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
  • 中国湖泊微生物组研究
  • 建设微生物组大数据中心发挥长期科学影响
  • 关于中国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建设的思考
  • 加强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潘教峰研究员访谈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群体特征研究
  • 基于团队协同的三维矩阵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2016 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
  • 高效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创新及其在绿色化工中的工业应用
  • 猕猴桃育种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
  • 新任命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杰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
  • 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党百年辉煌历史,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让我心潮澎拜、倍感鼓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如今,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要更加努力奋斗,发扬革命先辈的 “红色 " 精神,扬起时代风帆,去乘风破浪,描绘新中国的新蓝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阶段治霾还需加强针对性

      根据灰霾形成特点,现阶段治理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继续做好源头减排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冬半年重污染问题。在具体措施上,应着重做好 5 个方面工作。(1)地方政府在保增长和促减排方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年到头,一以贯之,避免 “前紧后松”,把冬半年的产能缩减到位。(2)针对华北冬季取暖问题,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中科院针对华北农村民用散烧煤污染,研发了新型散煤共燃、解耦燃烧等高效中小型燃煤实用技术,在节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相关图片请见封二)。(3)控制重型卡车的排放。重型卡车占机动车保有量的 5%,但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占到机动车的 90%,氮氧化物占 50% 以上。通过调结构、降产能、完善物流网络等方式缓解运输需求、提高运输效率,同时,积极推进油品质量的升级和净化装置的改造。中科院主导研制的催化剂在柴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控制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占新车市场的 60%。最近,中科院基于原创的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研制出了一种专门去除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的新型净化器,在不影响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前提下,可将尾气中的 PM2.5 含量从 800—2 000 微克 / 立方米降低到 10 微克 / 立方米以下(清除效率>98%)。如果全市 500 多万辆汽车全部加装这种净化器,空气中颗粒物总体浓度有望下降 30%(相关图片请见封二)。(4)开展秸秆的综合整治。秸秆污染面大量广,全国每年约 8.5 万吨,需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的手段,探索秸秆利用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中科院开发了加速秸秆降解、生物能源转化等一系列技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