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林语堂对孔子思想及其学说的系统解读,揭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

内容简介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言
  • 一、孔子思想的特性
  • 二、孔子的品格述略
  • 三、本书的取材及计划
  • 第二章 孔子生平
  • 《史记·孔子世家》白话
  • 第三章 《中庸》
  • 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
  • 第五章 《论语》孔子的格言
  • (一)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 (二)孔子的感情与艺术生活
  • (三)谈话的风格
  • (四)霸气
  • (五)急智与智慧
  • (六)人道精神与仁
  • (七)以人度人
  • (八)中庸为理想
  • (九)论为政
  • (十)论教育、礼与诗
  • 第六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一)《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 第七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二)《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
  • 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
  •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
  • 第十章 论音乐《礼记·乐记》第十九
  • 第十一章 孟子
  • (一)性善说
  • (二)本性之破坏
  • (三)人性中之贵贱大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林语堂眼中:孔子的成圣之路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88 本)#2023 年精读作家(12)林语堂《孔子的智慧》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林语堂的第八本作品《孔子的智慧》,林语堂对孔子思想及其学说的系统解读,揭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 “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 “终极关怀” 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 “文化心魂”。2、精彩段落:①孔子的思想儒家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认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一伦理性之方法,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之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 “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么神祇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②孔子的信念孔子则如现代的基督徒,他相信道德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际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这都是孔子部分的信念。孔子特别重视礼乐,关心道德这些方面,西方人往往不甚了解。可是把孔子心目中的社会秩序表现得更好,再没有别的字眼比 “礼乐” 一词更恰当了。孔子回答弟子问为政之道时说(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汝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谓举礼乐之道而施之于政事。见《礼记》第二十八篇《仲尼燕居》)听孔子说这种话,似乎过于幼稚天真。孔子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乃致力于恢复一种社会秩序,此种社会必须人人相爱,尊敬当权者,在社会上公众的拜祭喜庆,必须表现在礼乐上。当然,这种拜祭的典礼一定是原始的宗教典礼,不过我们所谓的 “礼教”,其特点为半宗教性质。因为皇帝祭天,这是宗教性质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则是教导百姓在家庭生活上要仁爱守法敬长辈。在祭天、祭当权者的祖先、祭地、祭河川、祭山岳,这等宗教性的祭祀则各有不同。从心理上说,礼乐的功用正复相同。儒家思想更赋予礼乐歌舞以诗歌的优美。我们试想孔子本人就爱好音乐,二十九岁就从音乐名家学弹奏乐器,并且虽在忧患之中,也时常弹琴自娱,因此他将礼乐并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孔子时代的六艺,在孔门经典中清清楚楚指出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在六十四岁时,删订《诗经》,据说经过孔子编辑之后,其中的诗歌才算分类,各得其所,而且各自配上适当的音乐。事实上,据记载,孔子自己讲学的学校,似乎不断有弦歌之声。子游为武城宰时,开始教百姓歌唱,孔子闻之欣然而笑,并且向子游开玩笑。③仁学的精髓孔子的哲学精义,我觉得是在他认定 “人的标准是人” 这一点上。设非如此,则整个一套儒家的伦理学说就完全破产,亦毫无实行的价值了。儒家整套的礼乐哲学只是 “正心” 而已,而神的国度正是在人心之中。所以个人若打算 “修身”,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乎其本性的善而固执力行。这就是孔子伦理哲学之精义。其结果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本书第五章 “《论语》”)。关于仁,孔子有极精极高的含义,除去他的两个弟子及三个历史人物之外,他是绝不肯以仁这个字轻予许可的。有时有人问他某人可否算得上 “仁”,十之八九他不肯以此字称呼当世的人。儒家有合乎人情的思想,才演变出以人作为人的标准这条道理。这样,不仅使人发现了真正的自己,使人能够自知,也自然推论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恕道。孔子不仅以此作为 “真人”“仁人” 的定义,并且说他的学说是以恕道为中心的。“恕” 字是由 “如” 与 “心” 二字构成的。在现代中文里,“恕” 字常作 “饶恕” 讲,所以有如此的引申是不难看出的。因为你若认为在同一境况下,人的反应是相同的,你若与别人易地而处,你自然会持饶恕的态度。孔子就常常自己推己及人。最好的比喻是:一个木匠想做一个斧子的把柄。他只要看看自己手中那把斧子的把柄就够了,他无须另求标准。人就是人的标准,所谓推己及人是也。3、启发思考:孔子的成圣之路,不在当代,而在后世。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要归之三个因素。第一,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典学术与历史知识为孔门学人所专有,而当时其他学派对中国古典及历史则不屑一顾,同时,中国此等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孔子本人的人品声望使人倾慕。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师表人物,他们影响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爱,反倒不是由于他们的学问渊深。孔子根本上是个历史学家,他力图从当时尚存的风俗古物以及文献之中,去研究并保存已然淹没的古代礼仪制度。他竭尽精力之所得,就是他整理编著的 “五经”。严格说,正如清朝学人章学诚所说 “六经皆史”,所以 “五经” 就是史书,自与 “四书” 不同。我想孔子之如此受人仰望,并不见得怎么由于他是当年最伟大的智者,而倒是由于他是当年最渊博的学人,他能将古代的经典学问授予徒众。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