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为写作者打造的教科书,通篇探讨写作核心与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内容简介

怀着写一本“给写作者的教科书”的信念,作者创作了此书。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要办一所培训写作者的学校,那我会希望有这样一本教科书”——这是本书的出发点。包括前言在内,本书共有10章,主要由“取材”“执笔”“推敲”三大部分组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写作真正的核心、完成作品前要经历的所有过程,以及想过文字传递信息时应具备的能力。同时,在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从写作的原理、原则、心态、技术,到架构设计与解析,带领读者掌握写作的真正核心!作者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到职业写作者和编辑,以及有志于此的人们,还有所有想要通过写作改变自己和世界的人,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目录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
  • 导言 何谓“writer”
  • “writer”就是写东西的人吗
  • 不是去写作,而是去创造内容
  • 编辑们在编辑什么
  • 写作者是做“编辑”的
  • 再次探讨写作者的定义
  • 目录
  • 第一部分 取材
  • 第1章 一切始于“阅读”
  • 像阅读一本书一样去阅读世界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无聊
  • 判断信息,而不是捕捉信息
  • 像做采访一样去阅读
  • 乱读比多读更重要
  • 差文章给你的提示
  • 为了阅读“我”这个人
  • 读书的体力和改变自己的勇气
  • 第2章 问什么,怎么听
  • 取材为什么难
  • 别把取材当成面试
  • 分解“听”的意义
  • 如何建立倾听的基础
  • 抛开作为写作者的自己
  • 不要评判对方讲的内容
  • 切换提问的主体
  • “老生常谈”的可怕之处
  • 不要混淆“真心话”和“秘密”
  • 锻炼提问能力的“连词”
  • 怎样打动自己
  • 第3章 调查与思考
  • 取材的三个阶段
  • 为什么会写出让人看不懂的文章
  • 用自己的话去思考
  • 为了扩大自由的范围
  • 抓住他人独有的文体
  • “附体”写作真的可能吗
  • 最后的取材对象
  • 遵循理解和情感的四个步骤
  • 寻找最好的反对意见
  • 取材,一场知识的探险
  • 第二部分 执笔
  • 第4章 文章的基本结构
  • 思考写作者的职能
  • 去翻译,而不是写作
  • 在言文一致没有实现的世界里
  • 语言的透视法
  • “主张、理由、事实”让文章合乎逻辑
  • 如何选择论据
  • 从说服到信服
  • 让人信服的条件
  • 难懂的日语和起承转合
  • 从“起承转合”到“起转承合”
  • 再论翻译
  • 第5章 如何考虑结构
  • 在让语言接触外部环境之前
  • 舍弃什么,又留下什么
  • 绘本思考,锻炼你的结构能力
  • 用10张图画讲述桃太郎的故事
  • 考虑结构的完整性
  • 考虑信息的稀缺性
  • 考虑主题的代入感
  • 为什么要用图画去考虑结构
  • 表明公交车的终点站
  • 第6章 认识原稿的文体
  • 比尔·盖茨的自白
  • 书是“最强的自媒体”
  • 书的结构① 如何设计“体验”
  • 书的结构② 如何设计各个章节
  • 书的结构③ 如何设计读后感
  • 采访稿① 比起信息,多描绘“人”
  • 采访稿② 描绘一个口头语的“我”
  • 对话稿① 对话与采访的区别
  • 对话稿② 要再现现场的什么
  • 散文① 专栏和散文的区别
  • 散文② 从情绪化的文章到感受型的文章
  • 如何考虑内容的保质期
  • 先确定风格,而不是类型
  • 第7章 创作原稿
  • 原稿三要素
  • 节奏① 为什么需要朗读和抄写
  • 节奏② 注意“两个B”
  • 节奏③ 让文章看上去好读
  • 修辞① 给想象力添上辅助线
  • 修辞② 比喻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 修辞③ 看穿类似性的能力日益重要
  • 修辞④ 写作的“力量训练”
  • 情节① 什么是“论文式情节”
  • 情节② 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时间顺序
  • 情节③ “距离”比起伏更重要
  • 情节④ 起承转合,关键在“承”
  • 掌握自己的文体
  • 第三部分 推敲
  • 第8章 名为“推敲”的取材
  • 推敲就是向自己取材
  • 如何阅读自己的原稿
  • “朗读、异读、笔读”三部曲
  • 作者和读者,谁优先
  • 请“最强读者”降临
  • 如何发现逻辑上的矛盾
  • 所有的原稿都有过度和不足
  • “犹豫即舍弃”的原则
  • 避免写出“不好意思被人读到的原稿”
  • 怎样才算“写完了”
  • 第9章 “写完”原稿
  • 成为专业的条件
  • 何为编辑
  • 为什么写作者需要编辑
  • 反馈也是取材
  • 推敲中的“如果”
  • 提不起劲的真相
  • 推敲的最后阶段要看什么
  • 做个自信的人
  • 原稿怎样才算完成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