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24-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于生活视角,将心理学和认知哲学相结合,探讨内在世界诸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探讨心理空间概念及存在性,分析心理空间的拓扑关系结构,并建构心理空间的感知空间、情境空间和语义空间三重认知语境模型。
心理空间及其认知语境模型不仅可以作为评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依据,用于临床心理治疗过程,它还可以作为起始域和目标域的中介,更好诠释空间隐喻理论中概念是如何产生意义,还可以补充知觉符号理论不足,引导知觉符号从静态结构转向空间拓扑动态结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库总序
- 摘要
- 导论
- 第一章 心理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一节 空间实在论作为传统空间哲学研究的开端
- 第二节 心理空间的本体论渊源:从主观想象空间走向外在空间观
- 一 想象空间:心理空间的形而上学思想开端
- 二 关系空间:心理空间的本质特征启示
- 三 感知空间:心理空间的实证研究起源
- 四 先验空间:心理空间的形而上学思想发展
- 五 己外空间:心理空间由内部主观性转向外在世界
- 第三节 心理空间的认识论渊源:从外部社会空间走向个体内在空间
- 一 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社会文化基础
- 二 异质空间:心理空间的多元化聚焦
- 三 个体生活空间:心理空间的个体生活化转向
- 四 个体精神空间:心理空间的内在世界转向
- 第四节 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
- 一 主客观性是引入身体研究的起点
- 二 现象空间是客观空间基础
- 三 现象身体是现象空间的核心
- 四 现象空间是一种存在
- 第五节 心理空间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问题域
- 一 心理空间本体论、现象论和认识论再思考
- 二 空间类概念的分类问题
- 三 空间与时间关系问题
- 四 国内城市与空间哲学问题
- 五 心理空间研究的难点分析
- 第二章 心理空间的存在性论证
- 第一节 心理空间的概念解析
- 一 心理空间的内涵
- 二 心理空间与精神空间、意识空间和认知空间词义辨析
- 三 心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赛博空间词义辨析
- 四 心理空间与心理场、场域词义辨析
- 第二节 心理空间的神经生理证据
- 一 视神经有空间拓扑特征
- 二 海马脑区是心理空间的生理机能区
- 三 脑电图节律参数空间与心理空间形成同构空间
- 第三节 心理空间的起源:具身空间
- 一 具身空间是感知空间形成的基础
- 二 具身空间隐喻是连接感知空间和语义空间关键
- 三 具身空间是心理空间的动力源泉
- 第四节 心理空间的核心:多重自我
- 一 心理空间第一人称必要性
- 二 自我的形而上、社会和生理语境
- 三 自我的多重对话功能语境
- 四 自我多重对话语境同一
- 五 自我的两种认知功能结构内涵
- 第五节 心理空间的结构:拓扑结构
- 一 一维线性特征:认知的映射生成
- 二 二维平面特征:认知的产生过程
- 三 三维立体空间:认知的存在状态
- 四 多维拓扑空间:认知的变化和共时过程
- 五 拓扑结构的几何学论证
- 六 拓扑结构心理发展视角论证
- 七 拓扑结构的心理内容视角论证
- 八 心理空间的拓扑结构特性
- 第三章 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模型建构
- 第一节 三重认知语境维度成立的论证
- 一 认知语境是心理空间的脉络
- 二 认知语境是建构心理空间维度的依据
- 三 三重认知语境维度建构的意义
- 第二节 认知语境模型的工作机制
- 一 工作自我:认知机制的启动者和协调者
- 二 感知空间:多重语境同一性匹配机制
- 三 情境空间:各元素间的协调机制
- 四 语义空间:关系网络的建构机制
- 第三节 心理空间认知语境模型的特征思考
- 一 是表征还是生成?
- 二 是心理内容还是功能结构?
- 三 是强调扩展还是压缩?
- 四 是否有方向性?
- 五 是否有边界?
- 第四章 心理空间理念的应用与展望
- 第一节 心理空间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 一 临床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语境转向
- 二 心理空间与心理病理学
- 三 心理空间与心理治疗
- 第二节 心理空间在空间隐喻中的作用
- 一 空间隐喻研究现状探讨
- 二 空间隐喻理论存在的疑惑
- 三 心理空间补充空间隐喻理论的不足
- 第三节 心理空间对知觉符号理论的修正及展望
- 一 知觉符号理论证实心理空间的存在
- 二 心理空间语境同一性补充知觉符号理论不足
- 三 心理空间使知觉符号表征从静态性转向空间拓扑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