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探朝代更替之内因。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财政为主题,全新梳理从秦至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以现代的经济理论来梳理古代中国的财政逻辑,分析历代财政得失。从土地制度、货币垄断、官营产业三方面说明中国两千余年的王朝兴衰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以中央王朝财政体系演变的三个周期为划分标准。

第一周期为秦汉魏晋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官营产业、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

第二周期为北魏北周隋唐两宋时期,以北魏的土地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均田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朝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

第三周期为辽金元明清时期,自元朝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讲起,进而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及其惰性为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
  • 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
  • 集权财政的三大周期
  • 引子 汉武帝:两千年王朝财政的教科书
  • 一场影响中国两千年财政制度的战役
  • 汉初的自由经济时代
  • 战争:名将之福,财政之灾
  • 疯狂地卖爵,乱套的货币
  • 解决财政危机,求助盐铁官营
  • 干预经济,必用酷吏
  • 消失的小政府
  • 统一的代价?
  • 第一部 探索中的集权王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 第一章 秦至汉初:中央王朝的诞生
  • 楚汉相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
  • 秦代的财政革命和崩溃
  • 汉高祖:王朝的重建
  • 汉文帝:经济优先,财政让路
  • 窦太后、贾谊和晁错:儒道之争的本质
  • 第二章 汉代:皇帝的财政僵局
  • 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财政扩张
  • 皇帝的铸币战争
  • 汉昭帝:两千年前的一场争论
  • 争权的政治,结块的社会
  • 第三章 王莽:一个幻想家的财政实验
  • 过于平静的改朝换代
  • 回归古代:西汉末年的儒家暗流
  • 王莽:改革派的复古式集权
  • 梦想家的币制幻想曲
  • 第四章 穿越朝代的制度惰性
  • 当皇权受到抵制
  • 制度的惯性之重
  • 在摩擦中逐渐解体
  •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财政竞争
  • 三国:财政为王
  • 统一战争中看不见的战场
  • 西晋:道不尽的禅让制
  • 查不清的土地,理不尽的户籍
  • 南朝:漫长的终曲
  • 第二部 财政失控的繁荣王朝(公元386—1279年)
  • 第六章 唐德宗:吝啬皇帝的感慨悲歌
  • 当皇帝出逃时
  • 战争时期的加税经济学
  • 藩镇割据时期的财政死穴
  • 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可怜的财政
  • 沦为守财奴
  • 第七章 一千多年前的“土地革命”
  • 北魏太后的政策与爱情
  • 六世纪的冒进
  • 当社会在雄心中崩溃
  • 第八章 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复杂的问题
  • 被高估的行政效率
  • 奇特的自我经营式财政
  • 财政逼迫下的皇室搬家
  • 贤相集团与聚敛集团
  • 天宝变乱的财政之谜
  • 盛世王朝的终结
  • 第九章 宋代:改革之殇
  • 岳阳楼上叹革新
  • 错综复杂的财政集权
  • 官买官卖遍天下
  • 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
  • 第十章 纸币: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 纸币猛于虎
  • 金融诈骗案引出的货币由来
  • 宋代七巧板式的币制
  • 交子:民间播种,政府收获
  • 最隐蔽的敛财术
  • 第十一章 金融大崩溃
  • 能臣蔡京的金融投机
  • 南宋的金融崩溃
  • 贾似道:灭亡前的土地改革
  • 第三部 最完美的集权机器(公元907—1911年)
  • 第十二章 元朝:大蒙古的财政危机
  • 丞相脱脱:蒙古人的凯恩斯
  • 大蒙古时期的财政
  • 忽必烈的孱弱遗产
  • 摇摆的政治和元朝的衰落
  • 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
  • 飞转的印钞机和社会崩溃
  • 第十三章 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 玩不转钞票的皇帝
  • 亏本的对外贸易
  • 蒙古人的户籍和土地清查
  • 农民意识和财政死结
  • 张居正的挣扎和妥协
  • 加税直到灭亡
  • 第十四章 清代: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探花不值一文钱
  • 理想样本,也是落后样本
  • 赔款与借债
  • 重归往复的叹息与无奈
  • 附录
  • 后记
  • 再版后记
  • 对本书有过帮助的人
  • 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
  • 还有那些朋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人天才的经商治国

    最早读的郭建龙先生的书,深受启发,历史书的另类解读,大历史观的视角。本书提出中央帝国财政制度的三大支柱是以土地制度为基础的税收、官营经济和垄断货币发行。拖垮中央帝国财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黑洞,一个是官僚系统无限膨胀带来的开支,另一个是战争带来的巨额军费开支。写的有道理,推荐阅读。但不能说全面,先说收入三大手段在农业文明国家确实是有效并不得已,包括今天房地产资产,国企专营和金融货币管制还是有效。可明朝末年并没有如前朝滥发货币,是因为官僚体系的既得利益(江南士绅的代表东林党)阻碍江南工商税的收取,使得崇祯全面加重农业税,让陕西农民造反,而清朝末年没有重蹈覆辙是地方武装用厘金(商业税)办团练得以残喘,但弱中央失去全国调控的能力,军阀割据帝国分裂。说到王朝覆灭的 2 大黑洞,军费开支当然是帝国衰落的因素(穷兵黩武),但宋朝政治清明(体制先进)文化进步,最后覆灭,完全是落后文明消灭先进,如同马其顿灭希腊,欧洲蛮族对罗马贵族。文化的发展路径从繁花似锦到内敛刚毅会发展到病态极致,最后被新兴的野蛮力量所毁灭,历史规律使然,也是气数命运。作者多本著作的问题是多少有些立场先行,批判帝国的制度落后,但没有探讨中国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的金融体系。(因为如果没有掠夺性暴利,农业国的 “土里刨食” 根本承受不了金融的高额成本,后果只能是农民失地成为流民)。此书为郭建龙先生的早期成名作,有当时的局限性,从征税额来说,英帝国远比清帝国高,从战争和国家动员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也正因为如此,英帝国才只能走对外扩张和殖民的道路,而中华帝国受到地理条件的约束,汉武帝的扩张过,但不合算,只能深耕内地,筑墙阻隔外患,重农抑商是不得已,因为大量人口不可能购买粮食,中国一直是进口资源,出口产品,直到近代西方用鸦片打破这一平衡。作者三部 “密码”,本书最好,其他两部有些牵强,好处是大历史观打开思路,令人思考。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财经左右轮回

      一直在找,终于再版,第一时间采购,整个帝国脉络全套梳理,有限资源下天道轮回清晰易懂。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王朝的不断更替过程中,冗官冗员是一方面,管理制度僵化是另一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角度就是财政,通过财政视角让我们能俯瞰两千多年来的浮浮沉沉,感慨良多,更印证了马克思的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让我们活的通透。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