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阐释了历史社会学何为与何以为的问题。

内容简介

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转向,引发了围绕历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问题意识、方法论自觉等层面的诸多讨论。本书从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传统、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层面,对历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与历史学的关系展开了详细讨论;同时,本书将当前围绕历史社会学的诸多争论置于经典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中,并结合一系列经验研究进行论述。

本书认为,历史社会学并非分支社会学,而是一种正在复兴的、具有总体问题关切的研究传统。本书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传统的再发掘,揭示了通过重返经典思想资源进一步激活中国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古典根源与现代路径
  • 一、引子
  • 二、历史社会学的古典根源:历史与社会的总体理论
  • 三、历史社会学的现代路径
  • 四、历史社会学的本土形态
  • 五、作为总体视域与思想资源的历史社会学
  • 第二章 身份群体与精神气质
  • 一、个人主义:韦伯社会学的一般性误读
  • 二、韦伯社会学传统的方法论:个体社会行动的意义世界
  • 三、韦伯社会学传统的问题域:比较文明研究与担纲者
  • 四、伦理人格与身份群体:韦伯历史社会学路径的内核
  • 第三章 制度源流与思想风俗
  • 一、问题缘起:陈寅恪史学研究的当代意涵
  • 二、温故知新: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的相关阐释
  • 三、陈寅恪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文明的发生学
  • 四、思想、宗教与政治:陈寅恪的思想史研究
  • 五、风俗、民情与制度:陈寅恪的风俗史研究
  • 六、区域、文化与社会集团:陈寅恪的制度史研究
  • 七、文明的总体历史:陈寅恪史学传统的历史社会学意涵
  • 第四章 身体技术与民族国家
  • 一、埃利亚斯:一个被遗忘的历史社会学传统
  • 二、《文明的进程》的双重议题:埃利亚斯问题意识中的断裂与统一
  • 三、身体技术的历史演进:理性人的社会生产
  • 四、专制国家的社会逻辑:稳定君主政权的结构要素
  • 五、源流研究:关于文明的社会发生学
  • 第五章 权力技术与生活世界
  • 一、福柯的历史观:弥散的权力
  • 二、人口政治与分类系统:福柯著作的主题同一性
  • 三、权力技术与身体规训:权力视域下的身体与心灵
  • 四、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福柯烙印:福柯理论的效果史
  • 第六章 议题转换与范式变革
  • 一、革命研究的多重演化:一个学术史的视野
  • 二、延续与转向:制度源流与发生学问题
  • 第七章 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一、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传统与内在张力
  • 二、源流研究的问题意识:渊源流变与发生学问题
  • 三、源流研究的方法取向:社科路径与史学方法
  • 四、制度源流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本土化的一种可能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