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5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区块链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7位女性之一里安·刘易斯讲述货币的演变和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史和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数字货币的兴起、支付手段的变革,进而带来的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和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
本书为货币经济学、数字货币的演变和监管、区块链技术、金融服务行业的转变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等提供了清晰的见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引言
- 第一章 什么是货币
- 1.1 最初的货币形式
- 1.2 贝币
- 1.3 银票与纸币的出现
- 1.4 雅浦岛的“石头”
- 1.5 法定货币与金本位
- 1.6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 1.7 银行与系统性风险
- 1.8 现代银行体系的起源
- 1.9 私人货币和法定货币
- 1.10 私人货币的现代例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比特币的第一个10年
- 2.1 灵活性与高度可用性
- 2.2 单一数据源
- 2.3 比特币与银行的服务费用对比
- 2.4 密码朋克及其愿景
- 2.5 复式记账法与三式记账法
- 2.6 比特币白皮书
- 2.7 比特币比萨饼和中本聪的神秘面纱
- 2.8 比特币交易所的诞生
- 2.9 变革加速
- 2.10 面对面交易:比特币交易所逐渐增多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莱特币、以太坊和替代性加密货币的浪潮
- 3.1 莱特币
- 3.2 狗狗币掀起的风潮
- 3.3 加密货币诞生初期的交易所与交易工具
- 3.4 合约币与万事达币
- 3.5 以太坊与世界计算机
- 3.6 以太坊及其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
- 3.7 门罗币和其他隐私型加密货币
- 3.8 瑞波币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天秤币项目
- 4.1 Kik和Telegram的首次币发行
- 4.2 稳定币
- 4.3 脸书公司和它的天秤币储备基金项目
- 4.4 天秤币项目所面临的挑战
- 4.5 政府对天秤币项目的反应
- 4.6 有漏隙的国境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通证经济学与治理
- 5.1 智能合约
- 5.2 通证分类法
- 5.3 市值
- 5.4 激励条件
- 5.5 惩罚措施
- 5.6 通证派发与焚烧机制
- 5.7 治理
- 5.8 最关键的问题:你为什么需要通证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通证经济驱动变革:案例分析
- 6.1 汽车行业
- 6.2 能源交易
- 6.3 媒体
- 6.4 游戏与艺术
- 参考文献
- 拓展阅读
- 第七章 公有区块链与许可区块链的对比
- 7.1 不使用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平台
- 7.2 使用通证的许可账本
- 7.3 私有化与公有化的对比
- 7.4 开放平台与开放银行
- 7.5 自主身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首次币发行的狂热
- 8.1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 8.2 首次币发行的热潮
- 8.3 监管机构的介入
- 8.4 比特币现金及其他名字带有“比特币”的加密货币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银行业与金融服务
- 9.1 零售银行结算
- 9.2 跨境支付
- 9.3 协同合作
- 9.4 KYC规则、信用检查与数据集合
- 9.5 审计追踪与区块链
- 9.6 贸易融资
- 9.7 贸易融资
- 9.8 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金融产品的变革
- 10.1 比特币期货
- 10.2 比特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 10.3 证券型通证
- 10.4 房地产通证
- 10.5 把自己也变成一种通证
- 10.6 预测市场
- 10.7 去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金融运动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监管措施
- 11.1 美国国会与脸书公司的对决
- 11.2 欧洲遭遇的挑战
- 11.3 英国的监管措施
- 11.4 印度的措施
- 11.5 代码即言论自由
- 11.6 监管套利
- 11.7 自我监管与区块链治理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
- 12.1 英格兰银行的第605号文件
- 12.2 政府加密货币的运作模式
- 12.3 中国的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 12.4 国家数字货币对个人的意义
- 12.5 宏观经济与全球情况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数字货币的未来趋势
- 13.1 闪电网络与其他第二层解决方案
- 13.2 以太坊2.0与去中心化金融的爆发
- 13.3 Convergence Stack
- 13.4 互操作性与侧链
- 13.5 重新定义货币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