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华法系史研究:从战国秦汉至唐宋法典演变、司法制度创新,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了考证。

内容简介

中华法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司法制度上有许多创新。如在唐宋之际,对司法行政官员的选拔实行“试判”考试,注重对被选拔人员法律素质的考察,在案件受理阶段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对疑难案件实行奏谳制度,对司法官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措施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法律追求程序公正和实质正义的理念,值得总结和借鉴。 本书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基础,对战国秦汉至唐宋之际的法典体例和内容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作者指出,在秦代不仅存在“秦《法经》”六篇的法典形式,令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在秦代已十分成熟,秦代的法律体系是法、律、令的体系,汉朝初年的《九章律》是秦《法经》六篇与秦律三篇的重新组合。令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作者通过对北宋《建隆令》《天圣令》和南宋《庆元令》的条文内容进行比较,认为从《元丰令》以后,宋令的篇名、条文内容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法典体系研究 第一节:战国秦汉之际律典体系的演进 第二节:《唐律疏议》的律注研究 第三节:宋代令典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中国古代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机制探索 第二节:宋代官物追偿的法律制度及债法的变化 第三节: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法律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法律与传统的丧葬礼俗 第二节:古代法律与社会的服饰制度 第三节:古代的法律民众的出行制度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文前辅文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典体例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战国秦汉之际法典体系的演变
  • 一、李悝著《法经》六篇之事辨析
  • 二、“秦《法经》 ”的性质
  • 三、秦代的法、律、令体系新论
  • 四、萧何作《九章律》和《傍章律》新考
  • 第二节 两宋之际令典的发展变化
  • 一、宋代以前中国古代令的发展演变
  • 二、唐令与北宋初年《建隆令》之比较
  • 三、北宋《建隆令》与天一阁藏《天圣令》残本之比较
  • 四、《天圣令》残本与《庆元条法事类》所引《庆元令》之比较
  • 五、结语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机制
  • 一、古代重大疑难案件的奏谳制度
  • 二、选拔高素质司法官员,依靠法官的智慧来裁决
  • 三、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社会的法律智慧来裁决
  • 四、疑罪从轻和疑罪收赎制度
  • 第二节 唐代司法公正审判体制的建构
  • 一、唐代“天下之法”的观念和法官独立审判的传统
  • 二、唐代的“试判”考试制度及司法官员的选拔路径
  • 三、唐代公正司法的诉讼审判制度设计
  • 四、从司法判例看唐代审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五、唐代的审判监督机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 第三节 宋代的官物追偿立法及债法的发展变化
  • 一、宋代的官府财物追偿制度及其立法
  • 二、宋代《理欠令》篇目的设置
  • 三、从《庆元令》看宋代债权债务关系的演变
  •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引礼入法及法律实践活动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引礼入法及中华法系的历史走向
  • 一、中国古代引礼入法的现象分析
  • 二、中国古代引礼入法的路径选择
  • 三、中国古代的礼制入法与中华法系的历史走向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俗与法律
  • 一、中国古代关于埋葬制度的法律规定
  • 二、中国古代法律关于丧葬礼仪的规定
  • 三、中国古代有关丧服制度的法律规定
  • 四、中国古代关于违犯丧葬礼俗的惩罚措施
  • 第三节 中国古代服饰的法律制度
  • 一、中国古代关于服饰形制的法律规定
  • 二、中国古代关于服饰颜色和图案的法律规定
  • 三、中国古代关于服饰犯罪的惩罚措施
  • 第四节 中国古代出行的法律制度
  • 一、古代官民出行须有官府颁发的通行证
  • 二、古代法律严禁官民百姓夜间出行
  • 三、中国古代关于民众出行的法律规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