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1千字
字数
2016-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6-19世纪中欧绘画互动:异质文化交流与自我认知。
内容简介
论文研究16至19世纪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将绘画艺术视作文化投影,从跨文化交流角度考察该时期中欧绘画在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以窥现异质文化在相识之初的交流特点与模式。尽管由于时代局限,双方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绘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从这次文化相遇的历史意义来看,于中国而言,欧洲代表着非我,以之为参照,才得以确定自己之为自我,故欧洲乃是中国在近代初期的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必要因素。反之,于欧洲亦然。中欧绘画艺术通过彼此差异更深入地认识了自身。这次收效不大的交流也为之后中欧绘画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选题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
- 四 篇章结构
- 第一编 中欧绘画初识之际的背景
- 第一章 社会文化背景
- 一 社会发展的差异
- 二 文化心态的差异
- 三 结语
- 第二章 中国与欧洲绘画的差异
- 一 整体风格的差异——视觉描述与经验表述
- 二 造型技法的差异——眼与心
- 三 美学传统的差异——理性与感性
- 第二编 欧洲绘画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三章 耶稣会士来华及其活动
- 一 耶稣会士适应他者文化的策略
- 二 中国对欧洲文化传入的反应
- 三 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
- 四 结语
- 第四章 中国对欧洲绘画的反应
- 一 绘画的传播途径
- 二 国人眼中的欧画技法与画品
- 三 对欧洲绘画题材的偏好
- 四 结语
- 第五章 在华传教士绘画风格的调整
- 一 关于中国绘画的负面评价
- 二 传教士宫廷画师绘画风格的调整
- 三 欧洲画作题材的调整
- 四 结语
- 第六章 欧洲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 一 对宫廷画师的影响
- 二 对文人画家的影响
- 三 对商业性绘画的影响
- 四 结语
- 第三编 中国绘画在欧洲的传播
- 第七章 中国绘画在欧洲传播的文化背景
- 一 欧洲对中国的关注
- 二 欧洲对中国的了解
- 三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 四 欧洲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与评价
- 第八章 中国绘画对欧洲的影响
- 一 中国绘画在欧洲的地位
- 二 欧洲人对中国绘画技法的负面看法
- 三 欧洲绘画中的中国风格
- 四 结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