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5千字
字数
2023-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日本中世以佛教为主的思想形态如何转变为以儒学为政治意识形态。
内容简介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经历了中世由以公家、武家和僧侣阶层为主导的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德川幕府意识形态转变的较长历史时期。
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呈现出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和出身妙心寺的山崎暗斋“脱佛入儒”,高举朱子学之大纛,招徒讲学,致力于儒学在日本的传播。
这一情形不仅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与趋向,也开启了儒学“日本化”的历史进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序章
- 第一章 禅僧的“唐土”心态与儒学知识体系
- 第一节 禅僧的“唐土”心态
- 第二节 入日华僧情况
- 第三节 禅僧的儒学知识接受
- 第四节 五山禅僧的涉儒
- 第二章 入日华僧与中世政教关系
- 第一节 日本对一山一宁的认知变迁
- 第二节 一山一宁的灯传法脉与禅法思想
- 第三节 佛法作为武器:政治应对
- 第三章 一山一宁之后:虎关师炼的儒学思想
- 第一节 虎关师炼对儒家经典的认知
- 第二节 虎关师炼的“理”论
- 第三节 “理”视域下的儒佛关系论述
- 第四章 日本中世五山禅僧的“儒化”倾向
- 第一节 淑世情怀与政治关心
- 第二节 对儒学的总体性看法
- 第三节 对儒家核心经典的理解:《易》论
- 第四节 对儒学核心义理的认知:仁论
- 第五节 寻求儒佛会通
- 第五章 京学五山派的儒教认知与其儒释关系论
- 第一节 京学五山派的儒学认知
- 第二节 京学五山派的“儒释一致”论
- 第三节 “儒释一致”论的宋学渊源
- 第六章 藤原惺窝的“脱佛入儒”与其儒学思想形态
- 第一节 藤原惺窝的“脱佛入儒”与其佛教批判
- 第二节 藤原惺窝的儒学观
- 第三节 《大学要略》之意旨
- 第七章 儒学的异化形态
- 第一节 “理气合一”:对朱熹“理先气后”论的反动
- 第二节 “排佛毁释”:对“朱子学”理论的运用
- 第三节 “理当心地神道”:学术走向及其背后的隐词
- 第八章 山崎暗斋的“脱佛入儒”及其佛教批判
- 第一节 山崎暗斋的“脱佛入儒”
- 第二节 《辟异》之文本构成与其“排佛”论
- 第三节 神学政治与“中国”论述的生成
- 第九章 儒者如何固守自我?
- 第一节 松永尺五与藤原惺窝
- 第二节 《彝伦抄》的主要思想与陈淳之《北溪字义》
- 第三节 松永尺五的儒教实践之认知
- 第十章 江户初期儒者的“异端”论说与“道统”诉求
- 第一节 “异端”论的异变
- 第二节 “道统”诉求及其背后
- 终章 “佛教堕落论”与近世思想史问题再审视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