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个人主义哲学发展脉络中的亨利·詹姆斯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及散文作品。

本书试图通过对詹姆斯若干部经典作品的解读和分析,阐明詹姆斯作品中的伦理观念,特别是他对爱默生个人主义哲学的批评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把詹姆斯作品置于美国个人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加以阐释。

许多詹姆斯的小说都表现了所谓"美国人"在欧洲的经历,或者说,表现了代表现代个人主义思想,拥有财富和力量,不注重传统与等级观念的美国意识与传统欧洲社会秩序的相互碰撞。但是,詹姆斯的作品远远超出了"文明冲突"的范围,而是一种对西方现代性社会在文化和伦理层面上的重构和批判。

对詹姆斯作品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美国文学在内战之后的流变,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美国思想史传统之内对个人主义哲学理念的历史接受和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自由的重构:《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婚姻与自我
  • 伊莎贝尔和潘茜:“跨代际”的情节及其意义
  • 反思个人主义哲学与詹姆斯小说范式的转变
  • 第二章 艺术自我与社会形式:亨利·詹姆斯的《悲剧缪斯神》
  • 一部关于“再现”的小说
  • 戏剧、“再现”与文化
  • 第三章 文学阅读的伦理想象:《阿斯本文稿》、《地毯中的图案》和《雄狮之死》
  • 《阿斯本文稿》
  • 《地毯中的图案》
  • 《雄狮之死》
  • 第四章 “背叛”的逻辑:《金碗》
  • 背叛与欲望的逻辑
  • 背叛、新的“统治者”和“苦恼的意识” (Unhappy Consciousness)
  • 第五章 美国民主的“形式”问题:亨利·詹姆斯的《美国游记》
  • 惠特曼与詹姆斯:“形式的匮乏”与美国民主的危机
  • 美国民主的特殊“形式”:希望与困惑
  • 詹姆斯、惠特曼和杜威:个人主义传统的社会性改造
  • 第六章 结语:亨利·詹姆斯和美国
  • 美国文明的“陌路人”
  • 重新“定位”詹姆斯:文化与历史的视角
  • 与美国文明之“争”:詹姆斯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以威廉·迪恩·豪威尔斯为例)
  • “自由”问题与詹姆斯的“美国性”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