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适合法律大专院校学生、教师、从事检察制度研究的人员及对西方检察制度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原理,展现了影响西方检察官制建构的历史情境与政治条件,分析了两大法系检察官制存在的类型性差异,同时解读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根源。本书认为,西方检察官制的起源与中古后期西欧刑事问题解决方式向“国家化”检控机制的变迁具有内在关联,以作为新生事物的民族“国家”合法地取得对刑事问题的支配权为政治前提。正是在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性化进程中,西方逐渐形成了以法德为代表的官僚制形态的职业型检察官制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反官僚化的检察官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比较法学丛书”总序
  • 前言
  • 一、国内检察研究多为诉讼视角的内部研究
  • 二、国内既有检察研究的局限与本文的方法论
  •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逻辑前提与问题域
  • 第一编 前检察公诉时代
  • 第一章 西方古典时期的刑事检控
  • 一、古希腊大众司法中的刑事检控
  • 二、控告制与纠问制双重元素在罗马的发育
  • 三、对古希腊与古罗马刑事检控模式的一点评价
  • 第二章 民俗法时期与封建全盛时期的刑事检控
  • 一、民俗法时期和封建全胜时期的概念界定
  • 二、民俗法时期刑事问题的私诉化模式
  • 三、封建全盛时期刑事私诉程序的蔓延和加剧
  • 第三章 普通法诞生后英国刑事检控权力新体制的形成
  • 一、诺曼王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努力与普通法的诞生
  • 二、普通法诞生后英格兰刑事检控权力的新体制
  • 三、为什么普通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一体化的刑事检控机构?
  • 第二编 公诉之母——检察官制在法兰西的历史缘起
  • 第一章 政治集权的深化与检察官制正式建制
  • 一、刑事司法中国家化因素的萌芽与国王代理人制度
  • 二、高等法院在巴黎的初设与国王代理人权限的扩大
  • 三、国王代理人的专职化即王室检察官的建制
  • 第二章 检察官初揽司法大权与巴黎高等法院检察官的壮大
  • 一、国王检察官初揽地方刑事司法大权
  • 二、检察官成为建制化的刑事检控权主体
  • 三、法国旧制度中纠问法制之“刑讯”在政治与文化上的正当性
  • 第三章 检察官制的近代普及与《普罗亚条例》对检察官制的推进
  • 一、地方高等法院检察机构的发展
  • 二、巴黎高等法院最高检察机构的崇高地位与司法世家现象
  • 第四章 旧制度末期到大革命时代检察官制的情况
  • 一、绝对主义政治对刑事检控国家化机制及检察官地位的加固
  • 二、作为一个司法官阶层的法国检察官群体
  • 三、大革命以后检察官制的变迁:本土检察官制与英国检控模式的角逐
  • 第三编 西方检察制度史上的“英国问题”
  • 第一章 英格兰普通法刑事检控权力格局的独特局面
  • 一、英格兰对私诉体制的彻底贯彻与检控分权格局的历史延续
  • 二、普通人与国王刑事检控之无差别待遇:羸弱的国王总检察长
  • 三、作为私诉体制之重要配套的大陪审团检控权
  • 四、验尸官、郡长和治安法官对地方刑事检控的有限介入
  • 第二章 英格兰刑事检控传统分权体制在近代的胜利
  • 一、都铎-斯图亚特时期罗马法风潮包围英格兰
  • 二、普通法的胜利与英格兰刑事检控免于走向欧陆检察官僚体制
  • 三、英格兰免于欧陆刑事检控官僚体制影响的外部原因
  • 第三章 英格兰近代无缘建构集权型检察官僚系统及内部体制性原因——刑事私诉与传统分权型检控体制在近代的强化
  • 一、大陪审团功能变迁给英格兰刑事检控体制提出的新问题
  • 二、英国的选择:玛丽法案对刑事私诉与传统检控体制的推进与发展
  • 三、玛丽体制对英格兰检察制度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 四、玛丽体制导致近代英格兰彻底无缘建构欧陆式一体化检察官僚系统
  • 第四章 18世纪以降英格兰刑事司法律师化进程对检控体制的影响
  • 一、私人检控者聘用事务律师辅助刑事检控成为普遍现象
  • 二、政府机构聘用事务律师代为检控:独特的英格兰“公共机构检察官”
  • 三、19世纪警察建制无法改变英格兰检控权力传统私诉体制
  • 第五章 传统分权型检控体制中孕育的英国式检察官的特殊性
  • 一、19世纪中期英格兰刑事检控分权体制的三个维度
  • 二、英格兰正副总检察长:并非检控官僚之首长
  • 三、1879年所设之检察长(DPP):英格兰检控权在私诉体制上的一次改良
  • 四、1985年刑事起诉署(CPS):分权检控体制中的次级权力主体
  • 五、从韦伯理性化命题看英国检察制度的特殊性
  • 第四编 德美两国在不同政治情况下对英法检察体制的选择性继受
  • 第一章 纠问制程序在德国兴起与德意志刑事检控的早期转型
  • 一、本书研究德意志检察制度史的基本思路
  • 二、德意志中世纪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及其刑事私法化时期
  • 三、继受罗马法对德意志刑事检控转型的历史影响
  • 四、《卡罗林纳法典》:德意志刑事检控向国家化支配的转型趋势
  • 五、影响德意志刑事检控转型的政治与宗教因素
  • 第二章 各邦国专制政体的加强与邦君财务官(fiscal)起诉机制
  • 一、专制政体在各邦国的推进与刑事检控的进一步国家化
  • 二、启蒙运动对纠问制下德意志刑事检控权体制的影响
  • 三、法国政治优势及德意志民族情绪对德国继受法国检察模式的影响
  • 第三章 19世纪德意志自由主义运动与德国检察制度的建构
  • 一、德意志自由主义亲和于法国检察制度
  • 二、自由派提出检察建制要求:德国建构检察制度的第一个阶段
  • 三、1848年革命巩固法国模式在德地位:德国建构检察制度的第二个阶段
  • 四、问题的提出:德国为何没有效仿英国刑事检控分权体制
  • 五、全德性检察官僚机构的建立——德国建构检察制度的第三个阶段
  • 六、从历史角度看德国检察体制的经典难题
  • 第四章 美国检察体制的历史考察
  • 一、美国社会对英格兰刑事私诉体制的背离及其原因
  • 二、独立之前的地方政府制度与各州检察官公诉机制的确立
  • 三、联邦制政治结构下地方检察官的重心地位
  • 四、地方检察官选举制的胜利及其全局性影响
  • 第五编 西方检察制度的类型化差异——权力结构视角的比较研究
  • 引言 西方检察制度权力结构的两种类型
  • 第一章 科层官僚制的检察制度:欧陆制度的典型模式
  • 一、官僚体制的构成要素与韦伯官僚制对检察制度类型研究的意义
  • 二、“职业型”检察官(career prosecutor)——科层官僚体制化检察制度的技术特征之一
  • 三、集权体制的检察机构——科层官僚体制化检察制度的技术特征之二
  • 第二章 法国职业型检察官僚体制的政治文化原因
  • 一、通过法学家实现的治理与作为历史现象的欧陆司法专业化
  • 二、教会集权体制对法国职业官僚治国传统的深刻影响
  • 三、法国共和主义传统对职业检察官僚体制的加固
  • 第三章 德国检察制度官僚体制化的政治文化原因
  • 一、分析德意志检察官僚体制化的基本思路与三个视角
  • 二、德意志政治治理的传统是官僚体制化的
  • 三、“法治国”理论预设对司法官僚体制化的推进
  • 四、“纠问国”传统在德国的悠久历史及其与官僚化检察制度的亲和
  • 第四章 非科层官僚制的检察制度:英美制度的特质
  • 一、研究英格兰与美国检察制度的非科层官僚化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 二、英格兰刑事检控传统体制在整体上的反官僚化特征
  • 三、英格兰检察官制内部的反官僚制化特征:非科层、非专权与平民化
  • 四、美国检察制度的反官僚化建构:反集权与高度民主化
  • 五、英美检察官升迁观念的薄弱与律师化的行为方式
  • 六、英美检察官较强的政治性色彩及其与欧陆职业检察官僚气质的相悖
  • 第五章 英美反官僚化检察体制的政制根源与思想基础
  • 一、英国式检察制度的政制根源——英国法理型对抗制政制
  • 二、英国自由主义之个人主义要素在其检察制度中的集中体现
  • 三、英国社会对政府官僚体制化的排斥与反感
  • 四、考察美国检察制度何以非官僚体制化时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 五、联邦主义对抗制政制对美国检察制度反官僚化的影响
  • 六、地方检察官选举制对美国检察制度反官僚化的重要影响
  • 结语 “有选择的亲和”:作为政治文化史的西方检察制度史
  • 一、英国通过普通法实现的治理与刑事检控多方对抗式支配的内在关系
  • 二、法国通过法学家实现的治理与刑事检控国家独占性支配的内在关系
  • 三、绝对主义时期英法君主政体绝对化程度的差异在检察制度上的影响
  • 四、西方自由主义的类型化差异与检察制度类型化差异之内在关联
  • 五、行政集权传统下欧陆检察制度当下的困境:检察官独立问题
  • 六、“有选择的亲和”:政治文化与检察制度类型化差异之关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