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知名茶文化学者以《茶经》为原点,重述中国茶之基本。

内容简介

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

《茶经》是关于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共十篇,全面记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与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方法等。

知名茶文化作家周重林,精研茶学15年,功底深厚,详细参考古今中外版本40余种,勘校精良,带来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经》读本。除对原文的精心译注之外,还有对每个章节主题的深入延伸探讨,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全方位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

搭配古代茶具、茶画图,帮助你更为直观了解古代茶具的特点和构造,感受茶雅传统,汲取古人饮茶智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茶人的修养 ——来自陆羽《茶经》的启示
  • 一之源
  • 原文译注
  • 大茶树过去长满华夏大地
  • 瓜芦是不是茶?
  • 茎还是蕊?
  • 百川学海本《茶经》有什么讲究?
  • 茶从土话变洋话
  • 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
  • 不要随便“约吃茶”
  • “精行俭德”便是君子之茶
  • 喝茶的好处是什么?
  • 二之具
  • 原文译注
  • “直过民族”读《茶经》的优势
  • 没有竹,茶要如何是好?
  • 杀青的艺术
  • 三之造
  • 原文译注
  • 采茶的时间
  • 赏茶饼的八个等级
  • 笋与牙、茶花与茶果
  • 四之器
  • 原文译注
  • 鼎力喝茶
  • 伊公羹学问有些大
  • 陆子茶来路不明?
  • 喝茶的好处有什么根据?
  • 六边形的圆形会不会有些奇怪?
  • 陆羽的追求就在那些器具中
  • 漉水囊来源于寺院
  • 茶人用瓷的偏见
  • 五之煮
  • 原文译注
  • 蛤蟆背
  • “漆科珠”难倒智者无数
  • 烧水的常识
  • 加盐是为了甜
  • 古典时期的朦胧美
  • 隽永是茶味的第一个表述
  • 茶性俭,不宜广
  • 茶之用水:洁、冽、细、漫、新、活
  • 从唐代开始的茶水战争
  • 六之饮
  • 原文译注
  • 茶祖是谁
  • 清饮与混饮
  • 七之事
  • 原文译注
  • 对隐者的追忆
  • 茶不如奶吗?
  • 八之出
  • 原文译注
  • 中国茶区分类简史
  • 九之略
  • 原文译注
  • 十之图
  • 原文译注
  • 《茶经》的“经”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2020 年 4 月公布了他带领团队研究的一些饮茶建议:1. 普洱生茶最佳品饮周期是 20 年到 30 年。2. 吃饭时,只能喝熟茶。绿茶遇到牛奶会产生沉淀物。绿茶适合早上喝。3. 下午可以喝红茶。红茶对更年期女性有特效。4. 喝茶不仅不会导致骨质疏松,反而会使骨骼更紧密,盛教授自己团队对此进行了人体实验实证。5. 茶多酚抗炎症效果好。6. 喝茶效果取决于用量,比如茶影响睡眠,是饮茶量不够导致。这点其他茶学家都讲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以及浙江大学王岳飞都建议加大饮茶量。到底是多少?约 30 克。如果一泡茶常规是 6~8 克,那么要喝到 5 泡茶。7. 老百姓比专家懂喝茶。比如奶茶、下午茶,就是民间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科学饮茶法,那么多人都在进行人体试验,还不能说明问题?盛军强调说,专家不过是验证了老百姓的经验可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谢谢作者虽然读起来还懵懵懂懂,但日后喝茶中有任何疑问便有了可学习和参考之处。感恩作者的付出谢谢您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浦睿文化

      浦睿文化成立于2011年,中南传媒旗下的创新内容出版公司。致力于创新形式的出版和内容产品策划,目标是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个性出版传媒品牌。 浦睿文化寻求独具个性的作者和内容,重视细节与风格呈现。浦睿坚持“一人一品牌”的理念,和优秀作者与艺术家合作,每年策划出版的内容产品少而精,提供具有更好阅读和审美体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