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济学视角下的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和中国茶业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对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和中国茶业的发展进行专题式分析,以期透过此研究能够对中国商业发展路径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首先,探讨中俄恰克图贸易对两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其次,在恰克图从事贸易的中国商人以山西商人为主,研究山西商人为何要远赴福建崇安或湖南安化等地收购茶叶,又将茶叶运往近5000公里之外的恰克图销售。在清代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商人需要高昂的运输成本,他们如何能获得利润,或者说他们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其三,中俄起初在恰克图进行贸易,俄国方面已经有很高的收益。探讨是否因为供求失衡导致该市场衰落,为了维持这种贸易,俄国商人才需要进入到中国腹地,从而引发了政治格局上的变化。
本书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在确立基本前提假设后,通过贸易依存度研究恰克图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影响;通过茶叶产地价格、销售地价格、运茶路线、常关征税情况、恰克图市场准入制度等考察茶叶商人的成本与绩效;通过销售额指数变化情况、两国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商品结构变化、中国商人购茶成本变化等,考察恰克图贸易衰败的经济动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世界茶叶市场的供给、销售与交易方式的变化
- 第一节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变动
- 一 华茶垄断贸易时期
- 二 19世纪后期华茶世界市场份额下降
- 第二节 世界市场中茶叶销售与需求的变化
- 一 世界茶叶市场销售从竞争到垄断
- 二 欧洲国家对茶叶品种品质需求的变化
- 第三节 交易方式的多样化
- 一 国内贸易管理政策向海外贸易的移植
- 二 商品交易所的雏形
- 三 信用交易的雏形
- 第二章 中俄茶叶贸易中的几个问题
- 第一节 中俄恰克图贸易中茶叶贸易依存度
- 一 计算方法及相关数据整理
- 二 中俄两国对恰克图贸易的依存度变动趋势
- 三 中俄两国贸易依存度差异引发的矛盾
- 第二节 清代恰克图茶叶贸易的成本与绩效分析
- 一 茶叶贸易外部环境变量:清前期对茶叶贸易的管理
- 二 武夷山到恰克图贸易路线
- 三 茶帮的经营绩效分析:基于经济学假说的考量
- 第三节 恰克图市场衰败的经济动因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供求关系与成本的变化
- 第三章 中美茶叶贸易及其衰败
- 第一节 近代美国与中国茶
- 一 中国茶在美国的传播
- 二 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
- 三 美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形成
- 第二节 假茶流入美国及其影响
- 一 假茶流入与美国华茶进口量的波动
- 二 1826~1832年美国假茶流入量估算
- 三 假茶在中美茶叶贸易中的阻碍作用
- 第三节 假茶输入美国的原因
- 一 茶商贩假的回报
- 二 茶商贩假的风险
- 三 茶税政策与假茶贩卖
- 第四章 近代中国茶叶海外贸易成本与南路边茶
- 第一节 茶叶运输路线及成本——以福建星村为起点
- 一 星村至广州运输路线及成本
- 二 星村经河南至张家口运输路线及成本
- 三 星村经上海至天津运输路线及成本
- 第二节 茶叶流通环节及成本——以福建武夷茶为例
- 一 茶叶选购成本
- 二 茶叶流通成本
- 第三节 南路边茶
- 一 供求关系
- 二 运输路线考
- 三 对地区经济的有限拉动
-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茶业改良运动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茶业复兴计划
- 一 茶业复兴计划制定的背景
- 二 建立茶叶检验机制
- 三 设立茶业改良试验场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茶业复兴实例——福安茶业改良场
- 一 科研机构
- 二 科研教育
- 三 生产运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茶和茶叶贸易
- 附录二 四川西部的茶叶种植及以打箭炉为中心的汉藏茶叶贸易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