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我国传统定罪思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全书通过“我国当下定罪思维模态的揭示与剖析”“我国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下实践运行效果评判”“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下的刑法教义学知识体系批判”“印证式定罪思维下的我国刑事立法观批判”“我国刑事法治观的重构:论证式定罪思维之提倡”“论证式定罪思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结构之实体根基”六个章节的内容,对我国传统的定罪思维进行了剖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刑事法律的当代使命
  • 第一章 我国当下定罪思维模态的揭示与剖析
  • 一、 司法三段论
  • 二、 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的思想基础
  • (一)形式理性
  • (二)法的客观化
  • (三)法律实证主义
  • 三、 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的历史基础:限制刑罚权的滥用
  • 四、 印证式定罪思维的认识论基础:科学理性主义
  • 第二章 我国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下实践运行效果评判
  • 一、 定罪过分形式化:实质合理性考量的缺席
  • 二、 不当的利益衡量:刑事司法核心机能的偏离
  • (一)案例:现象展示
  • (二)刑事司法的规范确证机能
  • (三)印证式定罪思维与不当利益衡量现象之间的必然性联系
  • 三、 疑难案件解决方案选择机制缺失
  • (一)刑事疑难案件解读
  • (二)消极规范缺失型刑事疑难案件
  • (三)规范模糊型刑事疑难案件
  • (四)选择多元型刑事疑难案件
  • 四、 司法不够尊重事理
  • 第三章 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下的刑法教义学知识体系批判
  • 一、 指向公正规范引导的刑法教义学
  • 二、 目的理性缺失:我国传统刑法教义学知识体系审视
  • (一)随机客体
  • (二)因果关系
  • (三)共同犯罪
  • (四)分则个罪的犯罪主体要求及于共犯人
  • (五)纯逻辑性的罪间界限分析
  • (六)累犯
  • (七)提倡:刑法学知识体系的目的合理性清理
  • 三、 形式化缺陷修正机制的缺失: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批判
  • (一)平面四要件理论与印证式定罪思维模态之间的契合性
  • (二)形式化缺陷的凸显
  • (三)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对形式化缺陷的应对
  • (四)实质因素的回归与原理化: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的真正贡献
  • 第四章 印证式定罪思维下的我国刑事立法观批判
  • 一、 限权与公正:我国当代刑法立法合理性标准评判
  • 二、 事实与规范:当代中国刑法立法方法论批判
  • (一)刑法立法方法论的核心问题
  • (二)当代中国刑法的“事实中心主义”审思
  • (三)评价因素的复归:法的规范目的
  • (四)思维观念的转变与“事实与规范理性平衡立法方法论”
  • 三、 印证式定罪思维超越:刑法立法合理性的当代命题
  • 第五章 我国刑事法治观的重构:论证式定罪思维之提倡
  • 一、 跛足的刑事法治观:重规则建设,轻“法律人”培养
  • 二、 论证式定罪思维的提倡:以辩证推理为基础
  • (一)辩证推理思维的接受及其本质
  • (二)论证式定罪思维的展开
  • 三、 论证式定罪思维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意义
  • 第六章 论证式定罪思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结构之实体根基
  • 一、 我国现行刑事司法运行机制的特点与困境
  • (一)我国现行司法运行机制的基本模态:侦查结论的逐层审查确认
  • (二)“逐层审查确认”刑事司法权运行机制的缺陷
  • 二、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
  •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及其意义
  • (二)相关理论建议概观
  • (三)司法改革试点措施简介
  • (四)小结
  • 三、 单纯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 四、 定罪思维转变与以“裁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运行机制
  • (一)走向刑事司法活动的社会属性
  • (二)刑事司法活动社会属性的“论证式”理解之于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