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宋变革说的力作,细腻勾勒出唐宋时期士人价值观演变的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初版序
  • 再版序
  • 第一章 导言
  • 第二章 士之转型
  • 第三章 初唐朝廷的学术和文学创作
  • 第四章 755年之后的文化危机
  • 第五章 文治政策与文学文化:宋代思想文化的开端
  • 第六章 思想家,其次是作家:11世纪中期的思想潮流
  • 第七章 为了完美的秩序:王安石和司马光
  • 第八章 苏轼的道:尽个性而求整体
  • 第九章 程颐和道学新文化
  • 附录 南北宋时期的晁氏家族
  • 中文术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唐宋转型之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 译后记
  • 中译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斯文》…从斯文到文质彬彬

    《斯文》… 从斯文到文质彬彬… 子曰:“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余何?”… 斯文,文王的这个文。上天的意志、圣人的理想和礼教的具体社会制度……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意高远,不过话说得太大,不好实操……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那个文质彬彬吧……(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斯文》

      这本书独特的研究视角,它是围绕着斯文这个概念展开的。它指出,斯文来自孔子,指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怎么理解文化传统,决定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三观。初唐时期,文人认为,文化是不断积累的形式,传承文化传统就要写好文章,所以写作的意义特别重要。但是,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人们开始怀疑这种理解方式。宋代文人其实提出了两个替代方案,这两个替代方案都是把文化和传统分开,也就是超越具体的文化形式,追求永恒不变的道。只不过,在苏轼看来,可以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甚至生活方式抵达道。而程颐看来,道跟具体的文化形式没什么关系,这代表了宋代以后的文化开始更加内敛。包弼德认同史学领域的 “唐宋变革论”,认为从唐到宋,中国在思想上出现了根本的变革。但是他的观点,又跟唐宋变革论有些不同。传统的唐宋变革论认为,宋代以后是一个君主集权的平民社会,所以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包弼德认为,这是对宋代思想的一种误导,如果我们循着这个思路,没办法解释宋明理学家建立起来的那套精致的哲学体系。所以,他把宋代以后的士大夫看成是社会精英群体。宋代以后的文化和思想都是士大夫主导的,而不是平民化的过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