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木心的九堂“私房文学课”,听课学生陈丹青的原始笔记。

内容简介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出于当时的顾虑,陈丹青没有收入九堂课的相关内容。近经商酌,为读者考虑,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成《木心谈木心》一书,是为《文学回忆录》补遗。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这是先要向读者告白的实情。1993年,文学史讲席进入第四个年头,话题渐入所谓现代文学。其时众人与老师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样一来,旧话重提,我们又要他谈谈自己的写作、自己的文章。3月间,木心终于同意了,拟定前半堂课仍讲现代文学,后半堂课,则由大家任选一篇他的作品,听他夫子自道。

木心极郑重地说,“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陈丹青说,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木心谈木心》),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木心谈木心》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讲 谈自己的作品
  • 第二讲 再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 第三讲 续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 第四讲 谈加缪,兼自己的作品
  • 第五讲 续谈存在主义,兼自己的作品
  • 第六讲 谈法国新小说派,兼自己的作品
  • 第七讲 谈访谈
  • 第八讲 再谈新小说,兼自己的作品
  • 第九讲 谈《素履之往》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勤能补陋难补骚

    木心文学课部分补充,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不是传统学习专业知识,木心是个末代文青贵族,自我陶醉,自得其乐,农耕文明社会的小圈子私塾,自然不能和现代工业精细的体系抗衡,讲的观点都可商榷,但难得的是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不断琢磨,本书感人的是他对童年一段回忆:(难得的越窑碗)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 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 —— 一脱手,碗飞掉了!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 —— 醒不过来了。对母亲怎说……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我告诉了她。“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 —— 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 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木心:一个不带头盔骑摩托的人

      这是一段关于谢幕的文字,强烈推荐阅读木心一、 木心对我们这个时代是稀缺的,因为他的文字不是为了谁写,甚至不是为了他自己。读他的文字不需要喜欢,也不需要读懂,这些文字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你想了解这个世界,推荐阅读。(下面引述部分原文)“人家总在乎谁在台上演,演得如何。我却注意台下是些什么人,为这些人,值不值得演 —— 因此我始终难成为演员。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 —— 我不作这样的演员的看客。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 —— 我不会对这样的观众演出。” 二、 木心成长于江南,那种生长的环境和时局造就了他的文字。那些思想就是煮在锅里的蚕茧,需要你耐心才能成为丝线,所以木心既是他的思想也是太阳。在加满了中国文化的燃油以后,木心在大洋彼岸骑上了西方文化的摩托机车,一路向西,路上的人和风景稍纵即逝,速度把它们画成了 “印象派” 的文字。(下面引述部分原文)“太阳是嫉妒思想的(思想也反过来厌憎太阳),阴霾的冬天,法国北海岸的荒村,纪德在寒风中等了一个下午,直到深夜,化用假名的王尔德终于酩酊归舍,醉眼迷离中认出了安德列,奥斯卡大为动衷,说,“亲爱的,你知道,思想产生在阴影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而难为

        木心终生无闻,暮年始得所谓 “泛泛浮名”。一位艺术家,才华的自觉,作品的自觉,说,还是不说,熬住,还是熬不住,这话题,鲜见于通常的文学史,木心却在讲席中反复言及,虽举例者俱皆今古名家,但以他自身的际遇,度己及人,深具痛感 —— 眼下这本书,便是此中消息,便是他这个人。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渴望声誉,但不肯阿世,他的不安与自守,一动一静,盖出于此,而生前名、身后名,实在是两回事。木心自信来世会有惊动,但生前的寂寞,毕竟是一种苦。苦中作乐,是他的老把戏,而作乐之际,他时刻守度。日常与人闲聊,他常坦然自得,眉飞色舞,形诸笔墨之际,则慎之又慎,处处藏着机心、招数,兼以苦衷。一位作家顶有趣而难为的事,恐怕是闪露秘笈、招供自己的写作,在高明者,更是智性而旷达的游戏,本身即是创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