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9千字
字数
202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莱绅通灵创始人沈东军三十年经营管理智慧分享,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的飞轮效应。
内容简介
“成就员工”既是莱绅通灵的企业愿景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本书的核心立意点,是企业管理中“利他”思想的体现。所谓“成就员工”,就是要真心帮助员工成长,形成可持续的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的飞轮效应。本书围绕“成就员工”的主题,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员工如何实现个人成长?管理者如何成就员工?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的飞轮效应?作者在展开写作时紧扣企业一线管理者都会面对的棘手问题,每篇文章都是“真问题、真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 个人成长篇 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
- 第1课 我们为什么总在成功和失败之间摇摆
- 目标管理不是万能的
- 意志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意志力是有限的,用一点少一点
- 把养成习惯当作目标,而不是把结果当作目标
- 要想成功,就要重新定义自己
- 如何养成习惯
- 小习惯改变人生
- 不仅要关注KPI,更要关注习惯
- 第2课 破解“增长焦虑”的良药是打破“成长上限”
- 莱绅通灵的“增长焦虑”
- 成长上限,赢者的诅咒
- 很多成长上限是假上限
- 第3课 用无限游戏消解时代焦虑
- 两种游戏观的启示
- 用无限游戏心态去玩有限游戏
- 牢记使命,玩一场无限游戏
- 第4课 六个人才档次,你在哪个级别
- 员工价值究竟如何衡量
- 价值来源于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 员工价值=能力×价值观×心智模式
- 第5课 复盘,让你精进每一天
- 复盘四步骤
- 复盘提升团队凝聚力,发现问题的本质
- 要避免复盘流于形式
- 第6课 优秀员工,都具有阿甘的“傻”和曾国藩的“呆”
- 什么是阿甘精神
-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 心智提升篇 人生高度取决于心智模式
- 第7课 什么是心智模式
- 知识与心智模式
- 心智模式是直接向理性迈进
- 三层心智模式
- 建立结构化的心智模式
- 第8课 你和大师的差距只是心智模式的差距
- 心智模式,让你的时间折叠、生命延展
- 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人生
- 第9课 271是大自然法则
- 风靡全球的271活力曲线
- 进化就是适者生存
- 不遵循大自然法则,就会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
- 不淘汰“垃圾股”,自己就成“垃圾股”
- 第10课 向死而生,逆向思维
- “向死而生”让人活得更健康
- 逆向思维,让成功变得轻松
- 从“成功结果”逆向思维
- 从“失败结果”逆向思维
- 高手都是“填坑”能手
- 逆向思维,成功者的心智
- 第11课 做对,而不是没做错
- 没做错,是阻止你成为精英的羁绊
- “没做错”也会死
- “没做错”是根深蒂固的习惯
- 你的做对指数是多少
- 第12课 消灭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 扁鹊三兄弟谁最厉害
- 高手消灭问题,普通人解决问题
- 策略力就是消灭问题的能力
- 第13课 模型,战胜动物性思维的利器
- 高手魔法的核心:构建模型、反复练习、及时反馈
- 成功,原来是按图索骥
- 思维模型决定行为模型
- 模型是战胜动物性思维的重要工具
- 管理者的价值体现在输出优质模型上
- 手把手教你如何设计模型
- 掌握模型,你就可以成为“价值放大器”
- 第14课 防熵增是生死命题
- 组织必须防熵增
- 防熵增,就是要新陈代谢
- 防熵增,组织必须走向开放
- 小心自己成为熵
- 防熵增,没有策略力犹如假药
- 防熵增,人生最终要算总账
- 成就员工篇 管理就是经营人
- 第15课 人才裂变,管理者的使命
- 管理者最大的价值是培养员工
- 将人才裂变纳入管理人员考核
- 人才裂变,让公司、管理者、员工多赢
- 第16课 人才五力模型让“识才”不再难
- 人人都有“虚幻的优越感”
- 评估维度,不能多也不能太少
- 莱绅通灵的管理人员五力模型
- 人才五力评估,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动态追踪
- 人才五力评估,统一企业和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认识
- 第17课 比KPI更重要的,是人才价值评估
- 价值评估须抽象化
- 员工自我举证,让评估更客观
- 绩效背后是能力
- 五力模型前置,贯穿始终
- 第18课 精英小团队让组织更健康
- 什么是精英小团队
- 精英小团队,赛出更多乔木型员工
- 警惕被藤类植物“绞杀”
- 第19课 好上级都是躬身入局者
- 成事者须具备躬身入局、挺膺(胸)负责的精神
- 躬身入局,既要入客户的局,也要入下属的局
- 第20课 我把同事变同学,长期陪伴,深度影响
- 跨部门、跨职级长期陪伴
- 课程聚焦“底层逻辑”
- 他们是员工,更是“人”
- 第21课 游戏化,领导者的新装备
- 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游戏化让学习变成全员狂欢
- 不愿工作是因为缺乏游戏感
- 游戏化管理的重点
- 领导者需要补上“游戏课”
- 第22课 提升领导力的四项修炼
- 卓越领导力需要结构化行为
- 第一项修炼:领导自己
- 第二项修炼:使命探寻
- 第三项修炼:成为导师
- 第四项修炼:及时反馈
-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相互成就的
- 成就组织篇 好组织才能“长”出好绩效
- 第23课 从金字塔型组织走向罗盘型组织
- 权力导向的金字塔型组织
- 赋能导向的罗盘型组织
- 多数企业不敢重用“后浪”的原因
- CEO是固定水桶木板的铁箍
- 罗盘型组织,躬身入局成必然
- 第24课 管理者,千万别把好经念歪了
- 考核员工还是成就员工
- PK就是最大限度挖掘员工潜能
- 271排序使潜规则变明规则
- 好经常被念歪
- 第25课 好绩效,是从好组织的土壤里“长”出来的
- 管理者很难既当爹又当娘
- 好绩效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 把部门当成一个公司来经营
- 把虚做实,落实“四个关键”
- 第26课 源头思维,高手的思维模式
- 一个部门为何四易其名
- 企业文化是“文化疫苗”
- 前置性指标比目标更重要
- 源头思维遇到的挑战
- 如何强化源头思维
- 反求诸己是源头思维的开始
- 第27课 企业管理之道:管理用机械论,发现用进化论
- 两种世界观对应两种管理模式
- 机械论是骨架,进化论是神经
- 有效管理必须将机械论和进化论相结合
- 提炼关键成功要素,让偶然变必然
- 第28课 管理最重要的两件事:调整结构和设计模型
- 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 三个层次看待世界
- 模型让管理变为科学
- 优秀组织殊途同归
- 第29课 最好的管理是“不管理”
- 道法自然
- 复杂源于简单
- 组织也有“遗传算法”
- 领导者做园丁,而不是做英雄
- 第30课 关注亮点员工,用他们去点亮组织
- 找到“相信”的人
- 标杆引领
- 用机制激活更多亮点员工
- 相信不是盲目的相信
- 飞轮效应篇 从“做事”跃升到“做势”
- 第31课 想成功,就要从“做事”跃升到“做势”
- “事”和“势”的区别
- 构建飞轮,把“做事”升级到“做势”
- 飞轮效应无处不在
- 从“做事”到“做势”,构建战略优势
- “做势”的人稀缺,“坏势”的人不少
- “做势”的人往往是孤独的
- 第32课 成功不难,只要找到你的小飞轮
- 大三角飞轮效应
- 飞轮效应的核心是相互赋能
- 你的飞轮在哪里
- 双赢思想是形成飞轮效应的开始
- 第33课 揭秘莱绅通灵战略飞轮
- 飞轮效应六要素
- 飞轮效应是互为杠杆
- 揭秘莱绅通灵战略飞轮
- 第34课 要么成为爆款,要么被爆款消灭
- 产品设计,必须理念先行
- 超级符号“王后婚戒”成爆款
- IPD让爆款由偶然变必然
- 爆款的底层逻辑
- 第35课 怎样用“意外感”升级品牌
- 流行源于“熟悉的意外感”
- 品牌深度区隔,制造意外感
- 人、货、场的深度区隔
- 品牌降维打击
- 区隔思维是稀缺资源
- 使命出发篇 使命是职场人的灵魂
- 第36课 使命,人生能量的管理
- 使命的内涵
- 创造性思维属于有使命的人
- 有使命才能“从0到1”
- 使命决定你的大脑会进化还是变得平庸
- 第37课 使命,让实现梦想有了阶梯
- 伟大的组织和人都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
- 找到事业支点,不做可有可无的人
- 第38课 企业通过使命打造核心竞争力
- 使命引导企业战略
- 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使命
- 第39课 员工通过使命练就职场绝活
- 每个员工都是一个小微企业
- 找到使命,就找到了撬动事业的杠杆
- 职场人士如何找到自己的杠杆
- 用进废退,有了使命你也能创造奇迹
- 第40课 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
- 使命是人生意义感的来源
- 工作职责是使命吗
- 向前迈一步就是“使命”
- 联结使命的名称让每个人都成为大师
- 探寻“优势的我”
- 拥抱内部竞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