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读懂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从“品位—职位”框架出发,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独到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特点、概念与对象
  • 一 基本特点与研究意义
  • 二 “品位—职位”的研究框架
  • 三 历代主要品秩位阶
  • 第二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一:权责
  • 一 权责、职等与层级
  • 二 宽度、跨度与责任分等
  • 三 简繁:同层级职务的事务不平衡
  • 四 轻重:权责与品秩的不相称
  • 五 中外:中央官与地方官
  • 六 宫朝:宫廷官与朝廷官
  • 七 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 第三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二:资格
  • 一 资格的分析
  • 二 各种分类资格
  • 三 资格管理的品位化
  • 四 品位化的资格管理:魏晋南北朝、唐宋
  • 五 非品位化的资格管理:秦汉
  • 六 候选形式与候选规模
  • 七 编任资格的等级管理
  • 第四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三:薪俸
  • 一 薪俸的分析
  • 二 薪俸高低差与薪俸民生比
  • 三 形态与项目
  • 四 品位薪俸与职位薪俸
  • 五 赏赐问题
  • 六 灰黑收入问题
  • 第五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四:特权
  • 一 任官特权
  • 二 教育特权
  • 三 法律特权
  • 四 经济特权
  • 第六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五:礼遇
  • 一 等级礼制:行政性与总体性
  • 二 朝礼与官阶:相辅相成
  • 三 原生礼俗与等级礼制:以冠服为例
  • 四 古礼等级与现行官阶:以六冕为例
  • 第七章 样式与间架
  • 一 级别的疏密
  • 二 地方官的级别疏密
  • 三 “比秩”与“视品”
  • 四 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 五 结构外观的数列化与礼制化
  • 第八章 品位序列与品位性官号
  • 一 品位的分析
  • 二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宫廷官职类者
  • 三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非宫廷官职类者
  • 四 品位趋滥与职阶转化三律
  • 五 唐宋间职事官的阶官化
  •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 一 进阶与泛授
  • 二 贡献与买卖
  • 三 转让与回授
  • 四 结衔的复杂化
  • 五 迁转路线
  • 第十章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 一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 二 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
  • 三 服务取向与自利取向
  • 四 品级、等级与阶级
  • 五 退休官僚与官僚亲属
  • 六 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变迁
  • 第十一章 品位结构变迁的五线索: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
  • 一 贵—贱
  • 二 士—吏
  • 三 文—武
  • 四 宫—朝
  • 五 胡—汉
  • 第十二章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君·官·民
  • 一 君臣之间:君尊臣卑
  • 二 官民之间:礼制限制与名号颁授
  • 三 官民之间:学子的品位安排
  • 四 官民之间:胥吏的品位安排
  • 第十三章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 一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 二 中国古代的等级观念
  • 三 官本位、身份化与功绩制、流动性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代的官阶制度是怎么回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80 本(153)#《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中国官阶达到了较高的合理化程度与法制化程度。所谓 “合理”,指采用可操作的、规范化的与程序化的技术手段,确立了职位科层结构,实施了人员等级管理,进而保障了行政运作。无论是秩级还是官品,都清晰标示出了官署与官职的级差,将之划分为不同类别,把其间的统属、监管与协作关系,纳入了一个有序的架构。权力、任务、责任和资源的分配,由此变得规范而便利了。🚢中国官阶是一个 “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这是经过漫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周朝有两套爵级:公、侯、伯、子、男和公、卿、大夫、士。前者用于国君,后者标志着贵族官员的位阶。这是一种 “爵本位” 的等级秩序。战国秦汉出现了二十等爵,以及由 “若干石” 构成的禄秩。其时的品位结构,可以称为 “爵 — 秩体制”。🚢中国官阶通过各种复杂的品位安排,来实施身份等级管理。所谓 “品位”,指的是官员个人级别,即不含权责在内的官号位阶。现代文官组织主要表现为一个 “功能组织”,其等级安排,通常以职位管理为中心,其人员结构与职位结构高度匹配。较原始的政权则不相同,一般实行品位分等,等级管理的重心在 “人” 而不在 “职”。🚢在 “职权视角的官制研究” 中,官阶只是官制的附属物;而在 “品位视角的官制研究” 中,等级秩序是官僚体制的 “半边天”。组织内部的等级安排、地位升降与人际互动,就是它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态。中国王朝不仅是一个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的 “功能组织”,而且还是一个君臣结合谋生谋利的 “身份组织”。品秩位阶被用来赋予各色人等以身份、权力、利益。🚢官阶研究的意义,可能并不像初看上去那么狭小。经过努力,它可能会变得重要得多。相关的努力包括三次 “放大”:1. 尝试通过新的框架与概念,发掘出中国官阶的更多结构性问题。2. 采用 “品位视角的官制研究” 视角,把等级安排与身份秩序视为中国官僚政治体制的 “半边天”。3. 采用 “制度史观” 以提升官制研究的重要性,进而通过 “品级、等级与阶级的更大一致性” 的论题,把王朝品爵看成支配社会分层与流动、塑造社会形态与面貌的主要手段。🚢“官僚制” 英文 Bureaucracy 一词,又译 “科层制”。官僚制以分科分层为其最基本特征。它有一个职位结构,又有一个人员结构。bu-reau 是官署的意思,官署由不同的官职构成。它们按部门与系统实施垂直的指挥和控制。任务、权力和资源,原则上是按级别与部门来分配的。那么就能看到,各种官署和官职,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级 ——“层”,在横向上分为若干部门 ——“科”,若干部门又组成为一个等级金字塔。这就是职位的分等分类结构。🚢“职位”(position),是一份任务与责任,可以分配给一个工作人员,需要他用全部或部分时间来承担。职位是最小的行政单位。“职务” 就大了一些,一种职务可以设置若干职位。比如科长是一种职务,而一个机关里可能有很多科,进而是很多科长职位。🚢在品位分类结构中,文官既有官阶,又有职位。官阶标志品位等级,代表地位之高低,资格之深浅,报酬之多寡;职位标志权力等级,代表职责之轻重,任务之简繁。官与职是分开的,既可以有官无职、有职无官,更可以官大职小、职大官小。总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着眼点在人而不在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性东西研究太透反而无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