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用第七感找到人生的幸福
什么是第七感?第七感有什么用?第六感我还没整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第七感?......
这可能是很多人接触到《第七感》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吧。
我是从《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顺着作者找到的这本。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是知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先后写过多本关于儿童教养的开创性作品,比如《由内而外的教养》《全脑教养法》等。这本《第七感》与他的其他作品并不相同,是将脑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融为一体的新论述,他把这个新的学科方向称为 “人际神经生物学”,把相关理论打包到一个概念中,那就是 ——“第七感”。
与想象中不同,《第七感》这本书并不难读,里面有大量生动的案例,从案例中作者建构出了一个新认知 —— 通过 “整合” 的方式,利用人天生具有的 “第七感”,去获得 “幸福”。
1. 什么是 “第七感”?
(1)和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内体感)相类似,人天生具有 “第七感”,“第七感” 的感受器官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
(2)“第七感” 的输入能量和信息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外部人际关系能量和信息流,一个是内部心理能量和信息流;
(3)“第七感” 是大脑对外部人际关系能量 / 信息流、内部心理能量 / 信息流的感受,并能够主动调节这些能量 / 信息流;
(4)“第七感” 是一种人体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而这种培养对应可重塑大脑、造成生理改变。
2.“第七感” 的前提
培养自己的 “第七感”,需要有一个前提 —— 第七感镜头三脚架。
作者把第七感比喻成我们心里观察自己心理和人际关系的镜头,如果想要让这个镜头清晰、稳定,那就需要支上 “三脚架”,这个三脚架的三个支点分别是:开放、观察、客观。只有时刻保持开放、观察、客观,我们内心的 “第七感” 才能如实体会到自己的心理感受、别人的心理感受、自己的别人之间的关系感受等等。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三点,那就可能将自己转入防御态、战斗态、逃跑态等非心理稳态,永远也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别人。
3.“第七感” 的培养
作者给出了一个重要的 “第七感” 培养方法 ——“整合”。
作者打了个比方,我们内心的第七感就像一条河流,名字叫 “整合之河”。河的一岸是 “刻板”,河的另一岸是 “混乱”。第七感在刻板一岸,就会完全没有第七感的感受;在混乱一岸,则又会感受无序,接近崩溃。理想的第七感,则是河中的水流,动态地、适应性地、方向一致地、活力满满地、稳定地流淌。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就是把与第七感相关的 “觉知力”“左右脑”“自我”“记忆”“人际关系”“感知力”“童年”“不确定性” 8 个内容,通过接受差异化,通过主动联接,进行整合。
作者通过案例,给出了很多 “整合” 的工具,比如正念、冥想、反思日记、有氧运动、合理化人生故事、找寻意义、完整自我叙事等。但作者的所有整合操作的前提,是通过心理、大脑、人际关系这三点的分析切入的,是架构在对第七感深入地理解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看完书之后,只学会了用这些 “术”,而忘了它后面的 “道”,那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4. 第七感与幸福
通过整合后的第七感,作者发现,他的很多病历、案例人物,都逐步走向心理、生理、人际的完美整合,突出的体现是从我到我们、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到系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飞跃,幸福感都来自于此。这和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是完全吻合的。
强烈推荐阅读这本并不难读却可能对我们人生影响巨大的《第七感》,书里的那些案例故事中,你一定能发现你自己的心理、人际能量堵塞的影子以及疏通的办法。通过自发地培养自己的 “第七感”,也许你能发掘出你除了所谓人类理性之外的心理潜能!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关于神经认知很好的书,作者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东方古老的冥想、正念、瑜伽等修行方法会塑造出健康的心理。人类的五种感官知觉,能让我们探索外在世界,第六感,让我们得以察觉自己内在的生理状态。那么第七感,就是一种向内观看的能力。觉知力,是让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感知力,是让我们能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反应。不论是哪项能力缺失,都代表了第七感受损。作者探讨了一些缺乏第七感的关键技能的情境,同时根据实践中经历的一些故事说明了发展第七感技巧的步骤,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塑造自己的健康心理,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如何拓展自我,创造意义感和幸福感。人内在的心理世界,如同一片深海。第七感是发展情商和社交商的重要基础,它是一种专注的注意力,不仅使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也能体悟他人的感受,从而在彼此间建立情感联结。第七感的建立需要大脑、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联结,正视第七感、提升第七感,才能收获它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