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的细节

    一部深度解读世界知名作家文学经典之作的评论集。介绍的是一种方法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小说。作者是得到听书学员非常熟悉的黄昱宁老师,她在序言中写道:“如果说,评论是对原文的咀嚼与反刍,那么原文对评论也构成了某种无声的审视与追问。阅读的多重意义,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得以延伸。
    …… 这些文字,由始至终,都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
    没有什么深邃的命题(……)—— 即便有,也隐没在昏暗背景中,等待被细节的光芒照亮。这就像我们对于小说的记忆:若干年后,故事会淡忘,人物关系会误植,文本意图会模糊,唯有那些无法磨灭的细节 —— 伊丽莎白的马车或者基督山伯爵的小刀 —— 在记忆的暗处,熠熠闪光。”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黄昱宁的文学评论,有些艰涩,但直指本质的部分又很精准,很爽,就像吃那种很香但又不太好嚼的美食。最推荐其中评论艾丽丝・门罗,加缪,菲茨杰拉德,纳博科夫和多丽丝・莱辛的那几篇,酣畅淋漓。即便大部分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还是能把熟稔的事物写出陌生感,写出某种刹那间浮出日常生活表面的质地。那些光顾着在电影里观赏锦衣华服的观众,很难注意到汽车是怎样使叙述的速度一次次加快,小小的 “换车” 细节又是怎样四两拨千斤地导向最终那场致命的车祸;同样,他们也未必注意到(事实上这一段在新版电影里确实被省略了),作者在描述盖茨比出殡时不吝篇幅:“第一辆是灵车,又黑又湿,怪难看的……” 这辆车刺眼地横在文字间,没有鲜花,什么也没有。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他就会有被判死刑的危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局外人…… 默尔索不愿意简化生活,他怎样想就怎样说,他拒绝为他的情感戴上种种面具,于是社会立刻觉得受到了威胁…… 他远非麻木不仁,有一种深层的激情让他充满活力,因为这激情是一种具有否定性的真实,存在和感受的真实。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录中的名字都是熟悉的以及太过熟悉的,正因如此,作者在老生常谈的不耐(对己而言)与推陈出新的吸引(对某些读者而言)、在循序渐进的概括引导(平行的覆盖)与锱铢必较的剖析解读(纵深的挖掘)、在文本的引用展示与评论的抽象提炼中,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平衡,并以一种略带奢华却又不失真诚的文笔,在有限的篇幅中对读者进行着浅尝辄止的撩拨。或许,不是所有评论都安于做一份介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 “邀约”,但的确有些评论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二十位国外小说家的对话

          书店看到的 特别喜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