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后记,因为本文写于《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初版整整三年之后,所以之前的版本是没有后记的。当初有一个偷懒的想法:觉得可以把我想对读者说的话全部在序言里说完;以第十二章的最后一个小节作为全书的总结。让读者在合卷后,彻底放飞思绪,自由想象文物与历史的对话。省去了许多讲述写作艰辛和友人致谢的常见絮叨。毕竟一本以 “极简” 为名的小书,要将这个宗旨贯彻到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聚焦实物,放大至历史大背景

      选取每个朝代的一种代表文物或者现象,分析当时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从而反映整个时代大背景。有助于理解文物的深层次含义。如果想要更系统,更深度了解此类内容,可以查看作者最后附上的参考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文物说历史,以小见大——阅读《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有感

        何谓文物?文物不仅是告诉我们历史曾经存在了些什么,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古人在它们身上所倾注的种种心思与考量。在历史的流转中,在岁月的变迁中,那些传世的 “留言”,那些深埋地下的 “声音”,共同承载着历史原来可能的 “模样”。因此我们可以说,那些传世的 “留言” 记录的是一半历史,而另外一半则由地下的 “声音” 来佐证。


        我们古老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延续的,传承的,有很多,有二十四史,有数不胜数的各种青铜器,还有各色古老悠久的史前文明遗迹…… 更幸运的是,这一切的一切还能连接上,还能让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来瞻仰,何其荣幸啊。
        遍布华夏九州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在保存与传承历史方面,真的犹如一位位时间老人,在他这里,我们见到了祖先们曾经日夜使用的那些种种,那些让我们深为震撼的东西。比如曾侯乙编钟,让我们领略到了先秦的声音;比如里耶秦简,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消逝已久的秦的面貌;还比如那些大大小小的礼器、酒器,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的古老文化。
        每当走进博物馆之时,那些安安静静的文物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表达着…… 一档《如果国宝会说话》也因此诞生,文物由此 “开口”,也由此有机会 “说话”,叙述着它们经历的那些故事。在故事中,它们已不再是一件件孤零零的艺术珍宝,而真的成为历史脉络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了。
        近日看完一本书,书名为《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光看书名即很有趣。在这本书里,作者借一件件具体的文物阐发了与此相联的时代风貌。
        作者在第一章中通过一件玉器 —— 玉琮王,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史前文明的 “满天星斗”,让我们感受到那个被玉石改变的远古中国;在第二章中,作者借助一件青铜器 —— 子午鼎,探索隐藏在青铜器中的周代兴衰;在第三章中,作者用一件汉代的 “博山” 炉,为我们展现了秦皇汉武的寻仙之路,以及中原王朝与边缘民族互动与往来的故事;在第四章里,作者从一个东汉古墓壁画身上为我们揭开了草原部落的崛起之谜;在第五章里,作者又从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出发勾勒了魏晋时代以及汉地居民思路精奇的想法,让我们领略到不一样的魏晋风味;在第六章中,作者借助佛教石窟造像给我们介绍了北朝政治,让我们似乎发现了隐藏在石窟里北朝皇帝的样子;第七章中,茶叶这种看似很平常的物事,作者却透过它让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唐宋口味与政治,也了解了那个为后世索传说的茶马贸易的状态,了解到茶曾经在唐宋历史上的推动作用;在第八章,作者通过 “宋代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宋代山水画奥秘的同时也感受到两宋兴衰起伏;在 “大隐于市的元代园林与文人” 这一章,作者借助园林的存在为我们探索了元代士人的内心境界以及元代崩溃的原因;第十一章里,作者通过明式家具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充满想象力的明朝以及明式家具在今天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由来;明清之际,作者在第十一章里,作者给我们描摹了明清火器与草原贸易网,讲述了那个时代全球化的趋势;由此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借助蓝染布讲述了清代的命运,以小见大地介绍了晚清中国如何一步步融入世界的进程。
        这十二章的内容,作者切切实实为读者勾画了上下千年的物质文化史,也勾勒出不一样的中国史。作者用一种生产与消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原来不一样的文明进程。可以说,从史前中国到近代中国,古人们追求的每种产品,每项外力援助,都对生产与消费的双方造成了巨大影响。
        从远古玉石开始,原先存在的那些文物与文化,已深深扎根到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商人用玉石作为货币购买周人的效忠与军事服务,也使自身的粮食不断流向周人,最终也注定了商王朝的结束;继承商朝的周人,在追求青铜原料的路上,因无法摆脱对马匹的需求,把未来留给了秦汉帝国;秦汉王朝对域外世界的向往,唤起了中国文化最底层中对神仙之境的向往,但杂糅了 “仙人” 与 “先人” 观念的博山炉也燃尽了秦汉帝国的积蓄……
        为了让骑士们为己所用,汉王朝又倾尽所有,然而也滋养了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留下了一个孱弱的魏晋社会……
        当魏晋名士饱受现实压力之时,行云流水的草书,似乎成为了遁身仙境的咒语…… 宋代出现的私家园林,仿佛一种象征,也代表了时代的气质……
        看完此书,心中很是舒畅,上下千年的历史,仿佛就在作者的笔尖之上…… 在博物馆之间流转着,变化着…… 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我们中国人嬗变的内在进程,真真切切见识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贯穿千年,我们从史前到现代,进步着我们的进步,变化着我们的变化,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我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追求一直没变。这或许也就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另一内在动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想到中国人对玉石的迷恋,竟是对货币的爱慕。从商朝开始,中原政权都想通过货币建立边疆地区的忠诚,每次都没有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玉石,金属,加上劳动人民的想象力,造就了大量的文物,它们在博物馆里静静诉说着中国民族的融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退休爱好培训-学前班~

            一直喜欢看各种文物背后的故事, 冯唐一直说的: 去看美好的事物, 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但是真的如同这书开始说的一样,看到了就觉得好,也不知道真正好在哪里, 也许冯唐看到的博物馆里的东西和我看的感受也是天差地别。 年龄越来越大, 想把高度提升一下, 对于自己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比如什么是高质量的快乐?比如人这一辈子要培养哪种爱好?回归到简单朴素的日子, 我也会问自己退休了我要做什么, 我的规划是什么? 这本书,可能会把我曾经看过的博物馆,文物揭秘,历史以及各种纪录片的小碎片拼凑出一个框框, 让我对这一副图整体构造有一个概念, 我会知道拼图中, 我还缺少哪些。 有了整体构图,人就不迷茫, 因为有方向。 有了整体构图, 人就不自大, 因为清晰知道欠缺太多。总之, 坚定了自己的后面的爱好, 1)旅行时,有时间博物馆一定要放进我的计划。 2)选一到两种,精细研究, 现在对 “造像” 很是喜欢。 3)迷茫,焦虑,内耗的时候, 专注的研究一些自己喜欢了, 滋养一下现在的拼搏日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藏品是点,历史知识只是面,中华脉络是体

              本书从浩瀚的博物馆藏品中挑选了几件代表性的品类,从藏品的 “点” 入手,结合历史故事和观点 “面”,呈现中华发展的脉络 “体”。作者观点的严谨性暂且不论,这种方法很有趣味也很值得学习。逛好博物馆不能仅用眼睛和双脚,而是要带着有厚重知识的眼镜。眼前放着藏品,脑子浮现的是千百年前的想象画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物质文化重新认识中国,很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博物馆里的中国

                  真是 “一叶知秋”,从一件件代表性的文物这个切片出发,看贸易、看文化、看民族兴衰,部落痕迹的把文物承载的历史厚重,讲出来。写法真是高级,学的也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简”

                    碎片化内容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需要在了解大致梗概之后。整本读下来除了明和宋听进了脑子里,余下的都一知半解,接下来要补一补理清历史脉络的书啦~书中所述 1/3 的文物就出土在西安,还没去看过多少有点惭愧,理一理脉络然后带着满脑子的清除去转转再感怀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讲了很多方面的文物由来,为什么珍贵,以及周边的历史,挺有意思。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