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无题

    最近工作更忙了,腰痛睡眠差,简直不舒服。四个半小时的飞机差点要了我的老命,本来在家爸妈给我艾灸好点了,感觉又回到了原点。到了普陀已经是傍晚时分,我没看到夕阳,胡乱吃了点东西,在这里的街道走走。和成都比起来这里太安静了,我突然想到有人曾说江浙这里人夜生活很简单,没有一点喧闹,听听曲喝喝茶小声的聊天,还真是。这本书文笔很好,只是作者一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说闲来以精神执笔,用思想落墨,书一笺文字固守一份清欢。这不仅是我宣泄情感的一种惯用方式,也是自我思索的开始。文字于我,就像是一场自我寻找与救赎。雪小禅说,喜欢文字的人,大都是命数…… 文字像青苔、像菌,随时随地,四处蔓延。的确,凡是喜欢文字的人,都有一颗细腻敏感且又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生活的本心。我躲在旁边看酒店老板养的猫,它突然向我走过来,它是一只小奶猫,黄色的,看起来不到半岁,在我的脚踝边蹭来蹭去,我害怕所有的动物,便一动不动,它扒拉着我的裤脚,看起来想让我摸摸它,老板娘笑着说,它喜欢我呢。俯下身子摸了摸它,突然也不觉得那么可怕,原以为它会挠我呢。红尘纤陌,烟火浮生。品尝了生活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熬制的五味杂陈,历经着人生路上疾风骤雨的淬练,似有几许沧桑扰了半生清宁,几分忧戚染了一瓣心境。这周要去趟普陀山拜菩萨!

      8
      4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学者,知识分子

      李先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知识分子,大名鼎鼎当得起。但是这次觉得李先生的书读不下去了,只粗略翻了翻。在当下这样信息爆炸,信息核爆炸的时代,“惟有读书高”,“著作等身” 之类的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早该省省了。学者,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一个阶层,用来描述抽象意义上一些真正独立的个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在经济上政治上有所依附,吃谁的饭领谁的饷,上哪找饭辙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情感上的依附和归属,我的情感能量投射到哪里?不能回避的处境是,吃谁的饭为谁服务提谁说话,这是狗腿子,吃谁的饭砸谁的锅,这是白眼狼,吃自己的饭,不靠卖文为生,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个是左右不逢源,孤岛。每一个学者,知识分子可能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孜孜不倦,皓首穷经究竟成就了些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记忆和遗忘的快慢而言,若就记忆对象而言,人也颇不同。好些人对人的形象记忆很强,见一次面就 “过目不忘”。而我对人特别是人的面孔却一点也记不住。我和好些人见过多次面,甚至一起吃过饭、聊过天,只要稍隔一段时间,便不记得了。我很难将人的面孔与他(她)的姓名联系起来,这经常弄得我非常尴尬和狼狈。好些时候常常是假装认识,一直寒暄好一阵后,才终于断定这是某某,才能放下心来交谈。也因为记不住面孔,从而也常对人不打招呼,对方总以为我如此傲慢,简直岂有此理,他(她)哪里知道我就是说不上他(她)是谁,总以为是不认识的人。自然,这一切对我相当不利,我也因之更怕会见生人,怕认识人,但愈不见人,愈难锻炼记人的本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寻求意义》我觉得题目起的有点高了,可能生活随笔比较贴切。不过,书中讲到哲学有种茅塞顿开之感。真正懂哲学应该是可以指导生活的,如果不能,陷入虚无,走入茧房,我想与智慧(感觉哲学应该是智慧)也就不相干了。还有一点,确实哲学令人费解,主要是自己原因,但是如果有种看不懂不是我的错,而是不适合我,这种思想太好了。学习应是快乐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放下哲学,我想书中最多的就是序这个东西,咱没写过,不过应该是比较麻烦的。写序,您的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吧?还要结合自己的了解和对书的了解,还要估计大家购买,想来也是枯燥之事。所以作者一直以封笔之借口搪塞邀约。不过还是偶尔解封,老头蛮有趣。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