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完美主义并非性格,而是一种思考喜欢
Hello!我是和你一起悦读成长的未来不怕。一年没回家了,甚是想念爸爸妈妈。我们家的配置很神奇,我和爸爸是凡事要求完美的处女座,妈妈则是雷厉风行的天蝎座。两种做事风格的碰撞,时常引发彗星撞地球般的 “家庭危机”。回想最近一次担任 “调停者”,是娘亲打视频电话向我告状,说她度假回来老爸不仅接机迟到,家里还乱成一锅粥。镜头里客厅的沙发、卧室的床上到处都散落着衣服、餐桌上也摆满了瓶瓶罐罐。眼前的这一幕把我和 H 先生乐疯了,因为这阵势仿佛家庭大扫除时的我本人,总喜欢先从衣柜、抽屉等细节着手,惯用套路是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然后再重新整理归纳。每次把自己累够呛不说,还不出活儿。反观 H 先生,每次都是先收拾大面,半小时以后家里就能焕然一新。除了感叹自己不愧是老爸的亲闺女,不仅同星座同血型,就连收拾房间的风格都如出一辙外,还得赶紧安抚娘亲的情绪,帮着老爸解释,将问题全部归咎于 —— 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以追求完美为借口,不断拖延、推迟行动计划,做事容易陷入细枝末节。除了引发家庭争端,对完美主义的过度追求,还会成为工作中的绊脚石。虽然工作上认真仔细没得挑剔,但耗费的时间比别人多;行动前总想先有个万全的对策,结果错过了重要的时机;总想着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完美,反而压力太大导致拖延;做方案时总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却没能抓住真正的核心;常常陷入或纠结于自己的坚持,从而忽略了客户的诉求........ 上周逛西西弗时,发现一本名为《完美主义扼杀效率》的书籍,明晃晃八个大字,仿佛在向我招手。拿起来再一看,发现作者是日本的习惯养成专家 —— 古川武士先生。之前读过他写的《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书不厚,没有复杂的理论介绍,但分享的方法都很落地。于是,基于过往的阅读体验,我把这本介绍如何 “放弃完美主义” 思维习惯的小书,拿到了阅读区,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就像是玩扫雷游戏,如果你也曾陷入完美主义的 “陷阱”,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不妨花几分钟时间看一下这篇分享。过去我总以为完美主义是天生的,或许与星座、血型有关,很难改变。但作者古川武士根据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科学,将习惯分为三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他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思考习惯,而非性格。看到这个观点之后,我瞬间轻松了不少,感觉自己还有救。因为改变性格是相对困难的,但习惯是可以控制的。
如何放弃完美主义的思维习惯呢?与完美主义相对的是时效主义(快速响应,即刻行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结果最大化,做事雷厉风行),作者列举了 30 组完美主义者与时效主义者的思维习惯的差异,呈现出不少放弃完美主义思维习惯的好方法,这里为大家萃取出其中的 3 条,分享给想要摆脱完美主义束缚,勇敢行动的书友们。01 抓大放小,建立全局观想要伸手摘星,完美主义者或许最终只能两手空空。——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什么事情都想做好,很有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完美主义易将焦点放在小事上,从而忽略整体情况。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拥有更加全局的工作方式。而所谓的 “全局观”,其实就是指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施加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大局观呢,作者给出了两条建议:① 站在比自己高两级的领导的角度,思考 “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还记得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容易只关注眼前的事物,而看不清问题的全貌。如何突破 “见树不见林” 的窘境呢?杜甫的《望岳》给出了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我们站在更高的层级换位思考时,能准确地把握当前所有工作的重要程度。②想象如果自己是时效主义者会怎么做?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效率达人,仿佛能把一天过成 48 小时。当我意识到自己再次陷入细枝末节时,就想象如果换做是身边的时效主义者,Ta 现在会怎么做,顿时就豁然开朗了。02 设定合理目标,轻松迈出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事情,从 “0 到 1” 需要巨大的能量,而 “1 到 2 到 3” 则并不需要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手动推倒第一块骨牌,后面无数块骨牌会借力依次倒下。如何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呢?关键是要设定合理的目标,作者分享了两个方法:方法一:任务分解法将看起来比较艰巨的任务,拆解划分为多个小任务。比如说,我计划每年阅读 100 本书,看似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拆解划分到每个月其实只需要读 8-9 本书,也就是平均每周读 2 本,以我的阅读速度,每天只阅读半小时左右即可达成。从 “年阅百本” 到 “每天阅读半小时”,后者是不是看起来要容易得多?方法二:婴儿学步法降低工作难度,从细微处开始行动。在阅读力不足的时候,如果一上来就读那些比较难啃的经典名著,是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如先从读起来轻松、有趣、篇幅较少的漫画、绘本、小说等类型的书籍入手。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不要等到很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机会厉害。在行动中大胆试错、积累经验、快速成长。当你真正着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也会发现情况很可能比预期的好,困难也比想象中的小。03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人总倾向于在最后期限快到时才完成任务。1958 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其著作《帕金森定律》中提出:如果一个人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完成某项工作时,Ta 并不会尽早完成,而是会在无形中放慢节奏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填满” 被给予的时间。国外一家名为 basecamp 的软件公司,曾在 2007 年夏天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 5 天工作制缩短成 4 天。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是员工似乎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实验说明当员工被给予相对有限的时间,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一些。难怪有不少伙伴感叹: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如果约定好了交稿日期,虽然我仍然会拖延到交稿前两天才开始动笔,但总能踩点准时交稿。但如若没有一个明确的 deadline,完美主义思维会驱使我过度投入,一篇稿子很可能改了一个星期也不满意,还容易因此失去信心,产生负面情绪。所以,要想克服行动过程中完美主义造成的拖延,就要巧用 “deadline 效应”,以此激发潜能、提升专注力。建议大家给每一项待办任务设定一个明确的 deadline,同时多任务并行时,deadline 也要相互错开,要不就真 dead 了。涉及到对外交付的任务,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更早的截止日期。所谓 “完美” 不过是一种幻象,就像诗圣苏轼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认清真相,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世界并非二元对立,学会用柔性思维看待问题。同时,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试着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欣喜。更多好书推荐,欢迎关注【未来不怕】同名公👸号。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完美主义扼杀效率》好消息是,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古川武士《完美主义扼杀效率》,33 个完美主义思维误区,完美主义:以追求完美为借口,不断拖延、犹豫、推迟,时效主义:快速响应,开始行动,在有限条件下追求成果。两者对比,配着插图,对拖延症 朋友有一定帮助 1. 对完美的过度追求会成为工作中的绊脚石。把焦点放在做出成绩而非努力上。 2. 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来说,比起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某一项工作,更多的是在接到多个任务时,做到同步推进。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随时调整各项工作的优先级,优化工作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成果。 3. 不努力还能做出成绩才是最厉害的。 4. 善于思考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成果。5. 单位时间内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和高度集中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是完全不同的。拉开 3 倍以上的差距也是极为常见的。6. 也就是说,单单是快速回应,就能让人感到满足。相反的,时间过得越久,越会期待收到高质量的反馈。7. 所谓的不努力还能出结果,意味着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才能在付出最少的精力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成果,这才是最优主义者的高明之处。在 “努力” 上用力过猛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习惯于努力本身获得成就感,认为努力即 “美德”,根本就找不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的新方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