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9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不管你是不是打算看完全书,本书前面的《寻找李一冰》都值得一读,了解完本书背后的故事再决定要不要去读也不迟。我在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驱使着我憋着一口气要翻完这个大部头,纸质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是苏轼老先生的人生一样有分量,更像是作者李老先生的人生一样让人不可轻视。全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既是作者寻找人生答案所交出的答卷,又是留给后辈青年一份沉甸甸的关爱。

    虽然说天下至情至性的文章,如《离骚》之于屈原,《史记》之于太史公。但是在看完本书后,我觉得除了体会到苏轼和作者人生中面对的起起落落时的痛苦,更体会到了一份真性情。事实上就在看苏轼的人生事迹的过程中,作为普通读者,你经常会发出会心一笑。这个豪放的大文学家,读起来就像是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甚至会觉得就像是陶渊明。用一个老农的语言,道出了对于人生的哲思。这一点自然就区别于你我这些芸芸众人。而更为难得的是我读出了之前洪业写的《杜甫》里的那种忧国忧民,心怀百姓,也更因为于此,苏轼和杜甫都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变得更加伟大。

    从最初的求学入仕,到成为文坛和政坛领袖,再到宦海沉浮,以至于到生命的尽头。苏轼这位真性情的知识分子,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以及所做的善行善举,让人难免会发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的疑惑,这一点也是作者在遭遇人生的不公之后常思考的,可能他觉得自己就不该相信人世间还存在公道。这就让我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瑞德说希望是一种折磨,看似是救命稻草,但是却一直是命运在戏弄着你。然而安迪正是靠着这看似不存在的希望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平心而论,无论是苏轼和作者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不公造成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苏轼那种刚健不屈,面对人生的豁达,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稍微从容淡定一些,也可以更加看到人生间的美好。尤其是他们在面对现实政治的丑恶之后,如果不与这污水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甚是是可以做出一点点改变,造福到他人。

    苦难是磨炼一个人的试金石。乌台诗案则是让苏轼变得更加强大的一次锻造,类似的是作者的牢狱之灾铸就了这传世杰作。我们常常怀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去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是现实中往往是好人没有好报,甚至是要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各种不公的遭遇。这就不免让人疑惑,这个世界会好吗?还应该做好人吗?这就让我想起了《侠影之谜》里的一段对话 “And why do we fallBruce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如果不是一次次被打倒,碎裂一地,然后挣扎着起来继续当一个好人,心存善意,那当个好人也太容易了,甚至就像是做了一个浮士德交易。我想它之所以难能可贵,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一大原因就是像苏轼一样,面对人生的一次次失败,屡败屡战,依然保持那份真性情,甚至还有超脱俗世的仙气。

    合上书后,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愿意带这本书走向人生的终点,如果是我的话,我想再加上一本《杜甫》。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10% 先赞一个

      这几天连睡觉都在琢磨,为什么(个人以为)「苏东坡传」李一冰比林语堂写得好。又回头读了一遍《新传》第一篇「寻找李一冰」(估计旧版《大传》没有这篇),印证了我的感受,就是李一冰笔下的苏东坡是有 “情” 的,有很多寓情于景、于事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读者容易代入;而林语堂写的却像个局外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东坡居士一生可谓精彩,做的庙堂,贬的悠远。虽居于天涯海角也没有见诸太多凄苦的文字。这也许就是文人的一点特质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诗词放进苏仙的一生,呈现 “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东坡,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的东坡,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东坡”。作者李一冰先生因为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是在监狱里写成的这本书。但文字典正,不见私心,更不用提情绪的泛滥。反而因境遇的相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苏轼一生的波澜曲折。不论是就史料的运用、考证,还是关键事件的解读,都超过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们为什么要读苏轼?我想,一方面是他写出了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的千古名句,他是一位大文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从他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深厚联结,可以对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有多重要。正如书中说的:“每个时代,每一个人,都能从他这面大镜子里,发现自己怀有与他同样的感情,同样的理解,同样的诗情画意,只是我们说不出那些天生的好言语来。所以,他的若干诗句,文章中许多词组,流传在千年众口中,成了妇孺皆知、人人引用的俗谚或成语。” 书很厚,我读了 20 多个小时。如果说只能用一句话,来推荐这本书的话,我想应该是这句 ——“人,实在很脆弱,常被命运所捉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哪里再找苏东坡

            读完此书,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诙谐幽默,才华横溢,悲天悯人,坦然真诚。虽然一生宦海沉浮,历尽人情冷暖,但依然把在逆境下苦涩单调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把对自己、对朋友、对国家、对人民、对山川自然的爱融进了东坡肘子、东坡肉,茶酒诗词,而且是那么的自然。世上再无苏子瞻,哪里再找真苏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到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他更从东坡一生看到文人的真性情、率直和乐观,看到一肚子不合时宜,更看到了围绕其间的政治漩涡与小人诬陷 —— 换言之,一冰先生写东坡,实则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传》之中,他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这样的写法,很容易就让读者深受感动,因为他把自己的饱满情感灌进东坡形骸,他让东坡形象跃然纸上之外,更让读者深入东坡的内心世界,那个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他体会得最深刻、最具体、最实证。简单地说,一冰先生让《苏传》里的东坡和他真实的生命处境交融在一起。如此一来,《苏传》便完全不同于文学家驰骋其文采所写的东坡传记,更不像学者饾饤獭祭堆砌资料出来的传记 —— 这样的情感表现,却又扎扎实实建立在一冰先生坚实的考证功力与文字驾驭能力之上,一冰先生曾说:“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 足见其严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4.5 星。对苏轼的喜欢,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更因为有幸与他的生日相同,这让我更多了一份对他的喜爱!他太解世间风情,诗词歌赋无所不爱,美食美酒无不喜好,琴棋书画佛道药理无不精专,真是惊叹这位仙一样的千年古人,有着怎样的精力、脑力,把文学艺术玩得这样圆融通达。通读全书,作者在狱中写出的这部作品,对李一冰了解后,非常敬佩!书中以诗词为主线,详细地叙述了苏东坡的一生,比林语堂的那本传记更平实,客观,作者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苏东坡人生的曲折婉转,写出了他的豁达乐观。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在今天的时代里,处理好自己与孤独、生死、生命的关系,阅读苏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治愈良药,读罢此书,心戚戚然。人生如逆旅,还好有东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这本书,仿佛看了一部纪录片

                  余光中说:旅行,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不现实,杜甫太苦太严肃,苏东坡就很好。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在极不自由的境地里,苏东坡独行于荆天棘地之中,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如生芒角,非吐不快。他就在这痛苦而又孤独的人生路上,习于写诗。“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闲如啖蔗。” 但是,人生亦无非一场大梦。 死生祸福,非人所为,人亦执着不得。诗言志。读懂了苏东坡的诗词,才能真正懂得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新传》本书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读到后记时,李一冰之子的一句话令人动容,“我觉得父亲很寂寞”。尽管旅居海外多年,苏传的落款处李一冰仍自称为 “杭人”。《苏传》不仅是在写苏东坡,同样熔铸了李一冰对于酷烈无常命运的感受,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大概只有同样心境的人才能道出个中滋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少时读林语堂 “苏传”,为之倾倒,为之神往。现在读李一冰 “苏传”,为之苍凉,为之悲愤,为之绕屋彷徨,难除抑郁。不同时间不同的东坡,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才高八斗、身性豁达、刚直不阿,虽历尽坎坷而不夺凌云之志,在庙堂之高能心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仍飘逸不惊。壮哉东坡,惜哉东坡。# 评分原则:自娱自乐不推荐。5: 公认经典,不敢妄评;4: 眼前一亮,很受启发;3: 分歧共鸣,不亦快哉;2: 我就看看,作者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苏东坡新传》读后感

                      读完全书,回味作者的叙述,最大的感觉是叙事扎实、文字平和。作者李一冰先生下了苦功夫查阅资料,将苏东坡一生的每一段经历,包括事件背景、相关人物及其利害关系,尤其是苏东坡本人在当时的思想、心态,都尽量完整陈述、准确还原,细节非常考究,还原了真实、全面、立体的苏东坡。年轻气盛的苏东坡,也曾 “性不忍事,心里有话,如食中有蝇,非吐不可”,才华外露,书生故我。几经打压之后,才渐渐 “知谨慎”,但可贵的是,他却不曾习得半分官场的油滑奸诈,更不曾浇灭一颗赤诚的为民之心和敢于为民进言的勇气。因而,苏东坡居住过的地方,百姓们总对他念念不忘。多年的仕途失意和苦难生活虽磨练也成就了苏东坡。对他来说,“人间何处不巉岩”,苏东坡没有意志消沉、怨天尤人,反而能看淡得失,超然物外,乐观应对,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记者柴静有句话说 “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最不容易被打败的。” 苏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之一,就是他的很多文章中,都用了 “呵呵”。就像被贬海南后,他无法跟当地人交流,就以抄书为乐。他抄完《唐书》和《汉书》后,给朋友写信道:“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 这里的 “呵呵”,亦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天天吃芋头,至食不下咽。但当儿子苏过把芋头换了个做法,做成了一碗羹,苏东坡当即哈哈大笑,拍手叫绝:“色香味皆绝,人间决无此味也!” 很多人都说苏轼是美食家,但很少人知道,他留下的美食名篇,基本上都是在食不果腹的境况下,画饼充饥写就的。本书开篇,作者就用不小的篇幅讲解蜀国的历史背景,尤其讲到了蜀人 “不畏权贵”、“未入仕版,已怀归志” 的性格特征,以及北宋政坛对蜀人怀有的偏见。作为蜀人典型的苏东坡,其 “不畏权贵” 的不屈志节,虽屡经打压却终生不移,而北宋政坛对蜀人的排斥,也实实在在着落在苏东坡的身上。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正是开篇所陈述蜀人背景的鲜活实例。正因为骨子里的不屈和坚持正见,苏东坡看淡物质上的得失荣辱,不被官场规则所束缚。“人须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与一个过度世俗化的人不同,他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忠于自己观念的人,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拣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遭遇排斥和放逐,几乎是必然的命运,这命运,就是‘寂寞沙洲冷’。” 以苏诗为途径,才能直抵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把隐藏在诗里的各种人生经历一一发掘出来。加之作者对苏东坡所处时代的历史、政治、经济、民情、风俗都了然于心,因此,能有这样一部精彩的苏东坡传记也就毫不意外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酷热,一时无法外出,偶有闲情,翻阅李一冰之苏东坡新传,较林语堂之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更有代入感,内容更加详实,读罢寻找李一冰便涕泪俱下,一时难以言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花十五个小时读完,无奈文化水平有限,多在关注故事!东坡居多文章诗词一带而过,他日年龄知识见长一定要认真读苏轼文章,诗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评

                            整本书都是在一种忍耐郁闷的情绪中展开,读之苏轼毫无潇洒豪迈的脱世文人。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大帝国,苏轼生在这个知识广被推重、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故能以生长于西南偏鄙之地的一个草野青年,一入京朝,立即崭露头角;但是宋代的文化虽然灿烂,而士大夫所操持的现实政治却并不理想,使一个原想出山 “求为世用” 的 “凤凰”,成了被人人厌恶的 “乌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你是光风霁月文采斐然的文坛领袖,你也是知民疾苦做实事的地方官员。余秋雨说一定要选你这个有趣的老头同行,你自己也说上能侍天子下能陪老叟。你永远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真诚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也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都想着找朋友喝酒谈古论今。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从医药菜谱酿酒种田,到经史子集儒释道,你用一生的时间向后世证明,即使是平凡的生命,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永远热爱,永远好奇。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至情,🌸至性,🌸至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四载牢狱不白冤,共情东坡立志传。世人皆识三苏事,唯读此书始知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关于苏东坡的呕心沥血之作

                                    无意中得知李一冰先生的这部《苏东坡传》,很是高兴。千古大文豪,谁能不爱,哈哈哈。李一冰先生作这部历史人物传记,和其父有着密切联系。作传的人往往与传主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时不时会隐射到传记的书写上。李一冰先生父亲的含冤入狱,开始了苏轼研究,后又启发了他。这部书,原书稿一千多页,后来出版后也接近一千页。李一冰先生的这部书,2013 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后来四川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套全新修订版。得到里的这本电子书便是全新修订版。读这部书,犹如跟着李一冰先生的笔下的苏公重新又走完了他那不凡的一生。苏轼,曾被宋仁宗当作太平宰相储备人才,结果一生都未能当过宰相,也就其亲爱的弟弟苏辙当过参知政事。其宦海经历浮沉太多,虽然如此,历任地方官屡屡为当地百姓谋事,也是这个原因,但凡他在的地方,地方都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一些百姓家中还供奉着他的画像,早晚祷祝。一位,至情至性的历史人物,就这样在李一冰先生的笔下,活了起来。读了这部书,我也知道了苏轼何以为苏轼。苏轼,我们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一位人物。不妨一起来读这部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得此好书!

                                      大约十多年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传,总觉得,还是不过瘾。今天发觉这一本好书,特别是被序言:寻找李一冰所感念!人生的不同阶段,体会东坡先生,自有不同心情。而于我,总是于困顿之际,默念那: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我羡慕东坡先生的才情,可更希望从他倔强豁达的生命中汲取力量!先读电子书吧!迫不及待!后,必须买一册纸板的,放在手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述苏轼一生的跌宕沉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东坡新传》    一本好的传记作者和传主之间必定会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本书作者 - 李一冰先生(台湾),由于一场冤狱,壮年折翼,劳狱四年,然而这四年是他穿越苏轼内心的四年,在狱中他将两千多首坡诗背得滚瓜烂熟。出狱时带回家的是一本自编的《东坡年谱》。      从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史书编著,写出了《苏东坡新传》。    如果说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种 “哭泣” 的话,《苏传》便是李一冰的哭泣。     一冰先生本非文史出身,所学经济亦与文史相去甚远,然以其深厚的旧学基础,加以身处乱世的感慨,投注其书,竟超越群伦,这种知之、好之、乐之的自强不息的学习能力,当是吾辈之楷模!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