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值得读的中国通史
好书,讲中国历史的书很多,但如果想系统重温中国历史或中学生入门都应该看这套书,书名有点俗,其实这套书可以说是中国通史,第一本讲的是上古三代(从新石器到夏商周),这部书好的是一方面不是如大部分课本只是枯燥的罗列年代和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考古发现的实证,讲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什么如此,从陶器的制作形成定居,夏商周的部族共生形态,各部族的特点,商部族人鬼祭祀对文字的利用,到周敬天爱人的观念形成,封建制度的形成和中国文字在古代的崇高地位,进而论述中国文明的特质,作者文字生动,全篇不枯燥,但又不是天马行空的演义,而是严肃的中国历史论述。全书流畅,讲道理根据考古有据,结合近年中国海内外的最新考古发掘,如甲骨文的研究,不拘泥意识形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之必然,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生动有趣。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中国通史系列,第一本讲中国的起源 —— 夏商周,其中不乏颠覆性的观点。一、新一是开篇。不讲史,先讲史观,条理分明、娓娓道来,又以考古为重要依据,贯穿始终。二是角度。一般谓通史,不过时间上大事记、重要人物捋一遍。本书研究的恰恰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怎么发生,基于哪些底层逻辑发生,产生了怎样的流变。从实证反推原初,且不说结论是否准确,这样的思维方式蛮具有启发意义。三是结构。基本上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章节,非常短小精悍,读起来像 “册”,每个小节不过一枚竹片,联起来却脉络清晰,易于理解。二、奇作者大量引用张光直先生的论述,有的观点于我而言确实具有颠覆性,举两个例子 * 优势理论,作者认为夏人夯土,商人青铜 & amp; 畜牧,周人组织 & amp; 模仿,是这三者的最大优势,也是他们获得共主地位的关键。—— 然而二里头已经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和近战兵器群至少能证明,商人的青铜技术也是模仿来的,不能外道的保密性文字这一观点我认为是站不住脚,要构建庞大的组织,文字就不可能只是极少数贵族掌握的神秘符号,必然已经融入了文书系统中,不然,这样庞大的国土(龟甲中有马来海龟、铜料来自云南,即便不是国土范围,至少贸易往来极其发达),又靠什么管理呢?* 夯土为城,作者认为夏人崛起因为他们独特的夯土技术 —— 然而大都无城才是常态(如二里头、殷墟。二里岗除外,因在军事扩张期),夏人崛起应该还是掌握了青铜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后来被商模仿并超越了。* 商人履迁,作者以游牧目的作为解释,也是大出人意料。—— 商人迁都 “前八后五”,总共迁都 13 次,在以往的认知中,迁都理由大多还是偏向逃避水患、摆脱兄终弟及的不稳定政局影响、农业生产受限这些因素。另外还有商人二元执政、古文字之变等等,确实比较开脑洞。本书从考古实证的维度研究(但感觉资料有限),参杂了不少主观推论,既是在复原历史,也是解读无字地书,不论真伪,值得一观。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习与沟通在夏商周的朝代转换过程可以看到,最后的周朝与不同种族之间极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是靠不断学习其他族裔先进的文化技术(商朝的工业青铜技术,卜刻写卜文的技术),及与其他族裔(羌族)的合作来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与现在社会的发展不谋而合,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就是让人与人、氏族与氏族、民族与民族间,可以靠共同的交情记忆,维系合作互动。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自己的作用,而不是靠一味的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有多强大。考古与文献在我们回顾历史的过程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有了考古学的很多支撑,我们才能看到文献的真实性,所以不断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古人留下的文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证实作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简单易懂的中国史个人认为这本书其实展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视角,从考古入手,讲述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互相共存的时期。书中有很多新的观点以及不一样的历史叙述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夏商周朝代更替说。而是去讲述夏商周的文化区域是如何从各个新石器文化延续下来的,以及他们的互相此消彼长的过程,周取代商不仅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一种不同文明文化更替,也更符合上世纪就有的商周变革论这一观点。这本书的材料多,都有注明出处。猜测的地方作者也有说明。语言更加的贴近当代人的语言,所以会非常的好读,同时能够对整体的轮廓朝代的时间有一些把握,方便以后我们去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专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