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不会休息的人看不清未来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人就患上了信息焦虑,每个人都本能地想要获取更多信息,就连各种碎片时间也不肯放过,生怕错过什么。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或有了假期,可以好好休息,或者出门旅行,然而很多人所谓的休息,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继续被信息包围,当假期即将结束时,总是感觉疲乏和焦虑,渴望能够再休息几天。
《安静的力量》作者皮科耶尔认为,这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会休息,在休息时依然有无数信息涌入我们大脑,大脑从未获得真正的休息。皮科耶尔,查普曼大学杰出总统学者,资深新闻专栏记者,拥有 40 多年世界旅行经验。他发现只有进入 “止境” 状态,才能让大脑彻底休息,让心灵恢复能量,不再感到疲乏和焦虑。
皮科耶尔认为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受外界的纷扰,只与自己对话,这就是止境。进入止境的方式有很多,而静坐冥想最受推崇。方法也很简单,找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关闭手机、电脑、电视等等,远离一切可能会干扰我们冥想的事物,然后调整呼吸,将注意力放在鼻尖处,每当产生一个念头,就集中注意力去掐灭念头,循环往复。
谁不会休息,谁不会工作
在美国,很多互联网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冥想,并为此专门设立冥想时间。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经历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注意力消耗殆尽,工作效率降低。我们在冥想时,大脑中纷杂的信息会慢慢理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就好像电脑清理内存重启一样,注意力也在逐渐恢复。当我们结束冥想,再次进入现实世界时,就会精神抖擞,感觉轻松,可以更高效地工作。
休息是为了找对方向
繁忙地都市生活裹挟着每个人不停向前奔跑,人人生怕停下脚步,就会被生活所抛弃,或是在人与人的竞争中落败。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奔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奔跑的方向是否正确?我们真的需要奔跑吗?我们或许需要进入止境,与自己对话,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抽离出来,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安静的力量》这本书,我打 4 分,很适合被信息塞满、注意力经常匮乏的现代人阅读。作者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观察,将我们引入一个安静的世界,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幸福生活,如何以更好地方式度过这一生。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静下来,获得新的力量《安静的力量》一书作者皮克・耶尔,在 29 岁时就过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有稳定体面的工作,没有生活的负担,可以经常到世界各地旅游。工作和生活,他都过得随心所欲。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毕生追求的幸福了吧!但作者并没有打从心里感到满足,他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不断去探索心目中的 “止境”。作者说的 “止境”,就是一个能让人深刻认识到自我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当你安静下来时,你可以神奇般获得一种超乎想象的力量,从而让内心得到前所未有的平和。
当我读完《安静的力量》一书,我猛然回想起,自己也真真切切感受过安静的力量。去年国庆,我在菲律宾最北的巴坦省,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假期。巴坦省是个知名度不高的地方,甚至在百度上搜索到的信息也很少,因此即使在黄金周也不会有太多人。怀着对未知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逃离黄金假期的人山人海的迫切,我和朋友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巴坦的海、景、人都很干净。在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当地的居民都非常友善;大海和海滩都很干净;远处的和近处的景色都很美丽。我们住在海边的房子里,朝夕听海、漫步沙滩、徒步美景,心境一片平静祥和。在岛上没又 WiFi、没有网络,手机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拍照的工具,我们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难以置信在当今世上,真的可以到达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当时我刚好是离职期,出发前我下一步的人生规划是不明朗的。巴坦之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岛上的七天时间里,我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就是,在没有任何纷扰的情况下完全放空自己,沉浸在眼下的美景当中,聆听心底的声音。慢慢地,我更加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去做才让自己觉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状态用书中的话描述就是:“只要我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受干扰,整个世界都会被照亮,感受到忘我般的快乐”。
当逃离了喧嚣、放下了手机,当内心完全安静下来时,我与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其实这也是作者书中提到的 “冥想”,作者认为:“冥想可以让我们停下脚步,找到全新的时间和能量与他人分享”。因为我们通过自省,对自己、对世界会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不断积攒,让我们在更加复杂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并且能坚持自我。这是压力时代下匮乏的,也是我们获得持久幸福的源泉。
处在繁华的都市中,每天都应付着纷扰,我们被时间绑架,被烦恼缠身,被欲望支配,我们需要在喧嚣的人世间寻得安静的空间,学会安静下来,去达成内心的平衡。我们可以像作者开篇提到的那样:“一开始,你可以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来联系冥想,什么都不要做,只是观察内心涌动翻滚的感受。你可以每个季度抽出几天时间去度假,或者是到森林里漫步,唤回比此刻或者自我更深刻的东西……”
这是一个不断练习积累的过程,愿我们最终都能通过安静的独处,获得振奋人心的力量。
本书篇幅不长,图文优美,观点直抵人心,但例子说明略分散,需要自我领悟。读完本书,心底自然涌现一种安静的感觉,非常值得细读。越是浮躁,越需要安静下来聆听心底的声音,然后怀着新的希望和所向披靡的力量,对生活呐喊吧!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老念头(书评)当浮躁抓紧衣角,不屑于辨析是非原委,不屑于欣赏细工慢活的美感,不屑于内心隐秘的需求。静止的心境,止境的旅行。放空自己,置身于时间旷野,钥匙掉在房间里,为何我们总去外边寻找。修道院里静谧如森林,联想到弘一法师修行小屋,窗里窗外,世外桃源。远离尘嚣的人,才会为俗世泪满裳。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聆听,直达人心。止境可以是发呆,跑步,静坐,冥想,遁逃于天地间,筑起心台的墙,可御尘埃,可御风浪,也可御疲惫。安息日,生息源泉。放慢自己,且行且停。在追求速度的年代,还有什么比慢活更带给人活力。几十年来专注一件事,能成就你,创造你。瑜伽,呼吸,跟自己对话,信不信胸中藏着宇宙。安得胸如海样宽,了无人事着悲伤。水天极目无穷尽,不染尘埃不起澜。空间正在被时间吞没,朋友正在偷走时间,把时间还给自己,与自己相处,思考。因为藏在心中的自己,最易吓坏我们。世间一半纷扰源自人们不了解自己所需甚少,你需要断舍离,如果要探寻幸福,让生活方式呼应我们的本性。书中的马蒂厄如是说,他卸下高等学府的行囊,做了尼泊尔的一个僧人,他说从事最让自己满足感的事,简化生命,提炼精髓。他的佛教是心智的科学。他的摄影是静止的旅行,描述他内心图景,生命的色彩。归家吧。老念头是首歌,是老年科恩的布道,他丰盈一生的写照和回首,对他而言,旅途的尽头都是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