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2022年阅读的第13本书
最近对历史热别感兴趣,了解完古代史、又想了解近代史,了解了近代史,又想看看其他国家的历史。为什么开始读历史,就是想把过去的那些事情搞明白,想从历史中学点东西,应了那三问:我从哪里来?要想哪里去?人的变化不能想象,我读书那会学历史,简直就是折磨,100 分的卷子考了 16 分,所有得分都得依靠判断题和选择题,想不明白为啥要让我们背年代。18 几几年,19 几几年,头大!如今,再读历史,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头脑里不断浮现历史的画面,原来那些伟人是这样思考问题。就说这本书吧,中国近代史的 “开山之作”,出版于 1938 年,那时候还在打仗,作者能把问题思考的这么透彻、客观。中国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近代化问题,近代化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一直到邓小平时代我们才想明白,这本书的作者半个世纪前就想明白了。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的国门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失去了优越地位,而且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近代化主要是科学化和机械化,还包括民族主义。近代化的早晚快慢以及实行的程度是决定近代国家命脉的重要因素。从日本、俄国和土耳其的例子可以看出,近代化史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近代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一个国家要实行近代化,前提条件是国家要统一,政权要集中。蒋廷黻还介绍了近代史上出现的抵抗方案以及这些方案的成败得失。我们主要进行了四种复兴的方案实验,分别是:自强、变法、反动、革命。“自强” 就是洋务运动,“变法” 是指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反动” 则是指义团运动。“革命”,指孙中山领导的以 “三民主义” 为指导的革命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应付大变局、谋求富强的实践,但最后失败了。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走的路线并不错,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彻底。洋务运动的领袖们,接受的是旧式教育,脱离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束缚,他们更大的束缚和阻碍是来自时代,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推进他们的改革自强事业。对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依靠的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改革的措施打击面太广。而义和团运动,是反对近代化的,是开倒车。孙中山领导的以 “三民主义” 和《建国方略》为指导的革命运动,蒋廷黻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方案。但是因为孙中山因为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和革命军来推动,他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也失败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4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历史的角度这一版据说是删减最少的版本,也是我第一次在书本里看到三个方框(蒋介石),所以我也查了一下蒋先生的生平。近代史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是最多的部分,教科书里是把结果告诉我们,比如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但这本书是把时间上的因果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非革命不行,为什么旧时的维新救不了中国,逻辑很畅。书写到孙中山去世为止。如果上学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些书,可能会更好理解历史,理解我们是从哪来的,也会爱上历史这门课程吧。“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另外《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对于清朝的财政制度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从账面上反应,大清亡于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等三场内乱的内耗,反倒是甲午战争之前的赔款同时,也打开了大清闭关锁国的大门,加之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税收、洋关税等增加了中央的税收,如果没有甲午战争彻底打碎了王朝的稳定,或许中国会有一次和平转型的机会。另一个感受是历史人物不再脸谱化、非黑即白,林则徐有惧怕清议、知而不言的一面,李鸿章不再仅是背锅侠,这一点《天朝的崩溃》一书也是高度一致。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有办法去追寻,但看历史的角度可以给我们想要的真相,这本书也是小小薄薄的,但是非常值得一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了解历史应由近及远这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又有深度的中国近代史权威读物。作者蒋廷 fu 不愧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第一人。能把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如此复杂的乱世,用简洁的寥寥几语就说清楚,实际上背后是非常渊博的知识和对每一个事件及人物的深入研究。了解历史,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常常不知道从何开始。其实就应该采取倒叙的方法,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去了解历史。这本书,真是学习中国历史的非常好的一本启蒙和起步的书。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代数字,也不是年代后的王朝及皇帝的名字。历史本质上应该是逻辑的结果,演化的结果。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就是一朵朵小小的历史浪花。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互钩沉,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国近代史只是中国波澜壮阔历史中的一小段,一头连接着中国的古代历史,另一头连接着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不可或缺和最为纷繁复杂、结构繁杂的历史。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继续对中国现代史进行推演和验证,也可以从这里面追溯中国的古代历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近代史必读之作历史不容如果,我们也不能总概叹又失去了二十年,一个又一个的二十年会累加成一个国家无法承受之重。辩证唯物主义史观把太多的人和事二元化了,但是历史和人心一样,不是非黑即白。我们研究历史不应该把一切都盖棺定论。而蒋延黻(fu)的《中国近代史》破后而立,开中国近代史研究之先河,福泽后世中国近代史研究,可谓标志性的人物。
蒋延黻其人,有着传奇的一生,之所以在大陆声名不隆是一些我们可以想见的原因。16 岁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 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1929 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 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民国驻苏联大使,1945 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 年任台湾驻美 “大使” 兼 “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 “最知外交的人”;1965 年 10 月 9 日在纽约去世,享年 70 岁。而这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他治学 11 年之精华,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字斟句酌,史料丰富,逻辑严密,论证严谨,又不失趣味,读起来非常顺畅。其观念在当时之新锐,研究之可观为近代史学界首屈一指。
大多数人从历史课本里学来的中国近代史是这样一个面貌,1840 年,一声炮响,英国人的铁甲蒸汽船封锁洋面,红布制服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虎门,于是开始了无比屈辱的历史。经历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一败再败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奋起,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
然而人们不去思考,我们的内向型文明,三千年来依然男耕女织,闭关锁国,到西方文明大航海,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征服世界时,清帝道光对待外国人外来文明还是傲慢异常以天朝上国自居,外国来使须行跪拜礼称臣否则不予接待。到了英国人举起大棒,用枪炮来打开外交时,中国才迫不得已开始认识世界,逐步开始接触近代外交,重新认识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国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华军事行动,这是其间在多次广州谈判未果才采取的下策,英国并非一开始就以侵略者的姿态来发动这场战争的。蒋延黻精确的总结到:中国不明国际公法及国际关系的惯例。不但不明,简直不承认有所谓国际者存在。中英的战争,在中国方面,不过是 “剿夷”、“讨逆”。
经历鸦片战争的阵痛,老大的文明终于开始思考国家存亡的问题,士大夫阶层和统治阶级均开始思考救亡图存的问题。这时,洋务运动打出 “自强”、“求富” 的口号,也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文明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工业,设置中国海军在甲午战前一度被排在了世界第六到第八位,于是老大的帝国又沉浸在一片 “同治中兴” 的假象中了。朝中大臣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仍然是一副迂腐无知的态度。甲午战前他们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而这时总有一些人头脑是较明白的,眼光是较长远的,认识是较清醒的。李鸿章在 1882 对中日关系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他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夫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家所忌。日本步趋西法,虽仅得形似,而所有船炮略足与我相敌。若必跨海数千里与角胜负,制其死命,臣未敢谓确有把握。” 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彻底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全盘西化,所以不难预见中国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在甲午年的彻底失败。
蒋延黻对此有无比深刻的认识:我们到了十九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十九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不及中国,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十九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民族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简单地说,这个方案是要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来对付西洋人。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后来又是不彻底地实行。为什么不彻底呢?一则因为提案者对于西洋文化的认识根本有限,二则因为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制度及时代精神不容许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前进。同时代的日本采取了同一路线,但是日本的方案比我们的更彻底。日本不但接受了西洋的科学和机械,而且接受了西洋的民族精神及政治制度的一部分。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
说到义和团运动和慈禧时的对外关系,蒋延黻先生也是一针见血。“顽固分子以为可以靠民众。利用民众或 “民心” 或 “民气” 去对外,是林则徐、徐广缙、叶名琛一直到西太后、载漪、刚毅、徐桐传统的法宝。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然而在工业文明的枪炮和蒸汽机面前,血肉之躯终究无济于事。
谈到太平天国清政府无军可用,被迫启用汉族地主团练武装来遏制太平军时,曾国藩的湘军脱引而出,虽然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然而这种带有强烈宗族和个人势力的武装也为清朝的灭亡埋下的祸根,甚至为民初军阀割据乃至国民党最终败退大陆起到了无比巨大的作用。蒋延黻精辟地总结到:“我们说过,在太平天国以前,中国并没有私有的军队,有之从湘军起。湘军的组织和精神传给了淮军,淮军又传给了北洋军,以致流毒于民国。”
最后这本小书仅有不足 20 万字,但是蒋延黻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为我们梳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以他的博学,创建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近代史研究之路。帮助我们深入挖掘中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根源,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学术根基。是每个想要了解我们民族近代史必读的著作。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