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挥之不去的湮灭感
今年跟几位朋友都聊过,《红楼梦》常常让我感到一种绝望而无力的湮灭感:这哪是人能写出来的东西啊?好几个家族,几百号人物,无数房子和花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衣食住行,规模之庞大、篇幅之冗长,浩浩荡荡,让你常常有一种错觉:所有东西在他手上,是驾车就熟、手到擒来,活灵活现,历历如见。这得有多大的野心和本领?更关键的是,在这雄奇广阔的野心和本领下,是如此从容、细致的叙述和呈现。且不说书中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衣食住行、人情世态的描写,我已经是二刷这本书,但常常还搞不清楚书中的人物关系,时不时得百度一下:这个人物跟贾府是什么关系?那么,曹雪芹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怎么驾驭住这么多人的呢?是如何把人物关系捋得这么细致的呢?读的过程中你真是常常要惊掉下巴!你看他信手拈来的,往往几笔就把一个人物立住 —— 不是别人了,就是她就是她,历历在目,跃出纸上。曹雪芹,他知道《红楼梦》几百年来滋养着无数人的精神和灵魂吗?他知道几百年后的今天,一个年轻人被他这本书迷得神魂颠倒吗?有太多我无法想象的东西,我真想认识这位雄心勃勃而又心细如发的人。虽然前面一直说他驾车就熟、信手拈来,而实际是,他在悼红轩中对着这本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每当深夜这个时候,我 “虔诚” 地翻阅着《红楼梦》—— 这真是一本我 “跪着” 读的书,我看见他在悼红轩灯下批阅、增删,每一次下笔,都有一种凛凛然的敬重,一字不苟且,一笔不草率,你会清晰地感觉到,他是用全部的精力、全身的力气在写这本书。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差点错过的中国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巅峰之作,我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曾借来看,但翻没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或许是自己境界不够吧,之后就没再碰这本书了,而我很可能就会一直错过这座文学宝藏了。 还好我遇见了熊儿老师及她组织的领读团,能够参加到共读经典确实是一种精彩之旅,跟着大家一起阅读很多经典作品,包括红楼梦。从去年 10 月参加共读红楼梦,那一期我并没有看完,但却让我喜欢上这本书,在之后我每天看几页,终于在一周前把这部伟大的作品看完了。 合上书那一刻,我心里想着并不是宝黛钗爱情故事,脑海里浮现的是 “黛玉葬花”、“海棠诗社”、“香菱学诗”、各种精彩的宴席,以及贾府的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精彩的地方,还有对生命的理解,对各种人物的精彩刻画。 而且我内心还多了一份从容,因为这座文学巅峰我也攀登上去了。这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一个道理,不管其他的解读有多么精彩,如果没有自己真正去阅读,那么理解和感受跟自己去看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所谓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浮华偏安,一梦金陵我是呼延在后。时值立冬,"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闭蓄生息,修养以待。深秋中的金陵红楼,也正进入一个沉沉的睡梦。-0-(前言)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李白有诗云:"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风月宝鉴,何来此鉴?以史为鉴。《红楼梦》中内容所谓草蛇灰线,千头万绪。数百年来有人从中看到了曹雪芹的家族史,有人看到了盛极将衰的康乾盛世,有人看到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也有人看到了证情证空,世间万物与百般深情终将归于太虚梦幻。而如今在我眼里,金陵红楼成书于清代,却早已死在了两晋南北朝,又盘桓在中华大地上空,数千年来阴魂不散。红楼之梦,是一场力道千钧的梦,其间刀笔机锋,刀刀见血,痕痕刻骨。这部 "虚(薛)假(贾)王史",它所祭奠的或许正是实实在在的华夏往事。-1- 金陵,沉疴六朝古都,浮华金陵,纸醉金迷。秦淮河畔歌舞升平与贾府红楼蔚为大观。"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苏辙)如此繁华,如此绚丽,如此迷醉,就好似天下无事,世道承平一般。可惜现实并非如此,甚至还恰恰相反。西晋王朝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年 "太康之治",无奈 "八王之乱" 爆发,司马宗室内部纷争,引来 "五胡乱华",接连导致 "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北方士族 "衣冠南渡" 定都金陵,自此开启了 "王与马,共天下" 的东晋偏安时代。巧的是,先后与司马皇家偏安江南共治天下的,也正好是四大门阀世家(王、谢、庾、桓)。在我的认识中,贾家荣宁二府和大观园所组成的这套系统,恰似一个两腿踏步而行、头戴明珠桂冠的巨人。家族前辈们本应在现实的土壤里,或文治或武功,稳健前行,用坚实的臂膀拱卫肩上属于未来的蓬勃新生,守护那娇嫩而热烈的天真、纯洁、艺术、浪漫、轻盈与梦幻 —— 放眼园中,满目尽是他们自己曾经的样子。贾府中坚力量贾敬、贾赦、贾政安然护家,方容得贾宝玉这位衔 "通灵宝玉" 而来的 "神瑛侍者" 欣然护花。怎奈何桂冠之下目之所及,尽是瘀滞与溃烂,皆成脓疮与毒瘤。身之不存,何以冕冠?家之不复,何以护花?悲乎!"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探春道:‘……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贾母史太君眼看着贾府盛极一时,眼看着贾府纸醉金迷,眼看着贾家痼疾沉疴,想必内心早已百感交集,却又有心无力,无可奈何。在那次热闹团圆的中秋之夜,贾母久久不肯离去。"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 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我不困,白闭闭眼养神。你们只管说,我听着呢。"" 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一望江山去不回,断碑荒草旧宫台。六朝陈迹皆如梦,夜夜寒潮送月来。"(释斯植)贾母高兴,今年儿子外任归来,贾府阖家终得团圆;贾母不醉,怕醉了就看不真切今晚珍贵的幸福,哪怕醉了也忘不掉对贾家一族明日深深的忧虑;贾母不困,她还想看一看,听一听,赏一赏金陵红楼这深秋的月,深秋的人,和行将随深秋一同逝去的浮华温暖。怎奈何 "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 贾母何尝不忧心又留恋这行将衰颓的红楼沉疴;东晋司马氏何尝不忧患又迷醉于这苟且偷安的金陵沉疴;世道苍生又何尝不忧愤也偏安于这风雨飘摇的华夏沉疴。那,又能如何?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东晋、金陵和贾府一同,死于浮华如梦,偏安沉疴的南北朝。-2- 金陵,沉醉 "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鱼幼薇)她们只是天真烂漫亦不谙世事的柔弱女子,贾府衰败,金陵告急,江河日下,绝不是她们的错。怎奈何红楼一梦与华夏往事中,让女性来承担败亡代价的例子还少吗?贾赦、贾珍、贾政犯错降罪,或撤销原职,或外遣边地,或调派海疆。贾府这个偌大的烂摊子,被硬生生抛给了家中老母和孤苦妻女。黛玉郁郁早逝,迎春草草误嫁,探春海南和亲,惜春看破出家,王熙凤也终于被压垮在她十数年苦心经营、堪堪维持的大厦之下。马尔克斯有言:男性角色的退化,是民族衰败的开始。"纵观荣宁二府,无处不在昭示着集体中性别气质的失衡,而诸如家庭乃至社会气质发生女性化偏移,往往源于男性角色的缺位。贾府宝玉一代,以及隅守江南已久的宋齐梁陈(南朝)也恰恰如此。在那个" 是真名士自风流 "的偏安年代里,俊俏柔弱男子远比美丽女子更受欢迎,甚至还搞出了美男子韩子高成为陈朝" 男皇后 "的千古奇闻。这或许是值得被世人尊重和理解的小众之爱,小众之美,但绝对不允许放任之成为引领社会走向的时代气质。如若当男性沉醉于顾影自怜、声色犬马,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生活,为了家国负重前行。豪情才气可能缘起于声色,但绝不可沉醉于声色。喧嚣声色之下看不见凛冽现实,看不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也忧患不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更激荡不起"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只会在缠绵声色虚幻中,消弭意志,麻痹忧患。"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中华民族曾经宁死也不愿忍受的屈辱,如今恰与荣宁二府别无二致,经过几逾三代人的浮华偏安,也就麻木,也就淡然,也就漠视,也就默认了。殊不知此时,北方中原正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大激荡、大融合、大变革与大发展。而江南一隅,仍在以中华正统自居的" 华夷之辩 "中自欺欺人亦自取其辱。"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的,被贾府寄予厚望的新生代贾宝玉,沉醉于大观园的繁花声色。他的人生一直处于漂浮状态,他或许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应该接受生活的重力,奋力展翅翱翔。沉醉花园,偏安自得,也还不错!那,又能如何?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金陵、荣宁府,死于无心进取,偏安沉醉的南北朝。-3- 金陵,沉溺谭嗣同所著《仁学》中有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这或许足以奠定封建帝制下中国社会的基调,或可称两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世俗。那么贾府应该如何下好这一盘世俗的大棋呢?他们曾经做得也还不错。既然" 王与马,共天下。"必然既在王,也在司马。围棋中国有这样一个概念:" 金角、银边、草肚皮。"贤德妃元春在皇宫中的恩宠与地位,恰似贾府在世俗棋盘上一招妙手所占据的" 金角 ",足以威慑四邻。与贾府合称" 金陵四大家族 "的" 薛贾王史 "(另有世交甄家),恰似各自在官场世俗中互通有无相互提携的" 银边 ",足以拱卫照应。贾府惟凭战功开局,游刃官场搏杀,经营世俗收官,方得荣耀始终的家族地缘。话到此处可以看出,贾府来到了宝玉一代,正在逐渐丧失家族的" 金角银边 "。元春薨逝的消息从宫中传来,阖府悲痛中不无对于家族命运的忧虑;湘云、黛玉、宝钗等人投奔贾府,可见四大家族及其他姻亲相继没落,随后又听闻甄家被抄事件,宣告着贾家赖以拱卫地位延续荣耀的" 金角银边 "所剩无几。犄角与围墙被一一拔除,贾府的家族地缘无可奈何暴露出了那方本就弊病缠身的柔软腹地,被更加猛烈汹涌的世俗淹没颠覆,看样子只是时间问题。如今看来,贾家在世俗经营中难得的善缘际运,居然是那位目不识丁的乡下贫农刘姥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长久无法引入外部活水,池子中只会迎来肮脏腐臭的结局。在无源之水中腐臭,在汹涌世俗中溺水窒息。走出贾府,那个繁华迷醉的两晋南朝金陵亦复如此。在纷乱与偏安中,相继失去长城、失去黄河、失去长安、失去潼关、失去淮河,失去长江…… 再加上自身腹地门阀争斗的沉疴痼疾,再加上数代偏安丧志的沉醉声色,被更加具有进取心和生命力的北方政权所征服,看样子也只是时间问题。那,又能如何?无论如何也难以改变金陵、贾家,死于地缘尽失,偏安沉溺的南北朝。-4- 金陵,沉睡"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如果说红楼终究是一场梦,那么这梦做得确实足够虚幻。首先是宁国府那位不问家事,不懈努力求仙问药,终得如多少帝王一般死于" 益寿仙丹 "的贾敬。他在红楼的虚幻实践者名录中值得拥有姓名。其次是徇私善妒,请马道婆作法,使宝玉、凤姐二人中邪疯颠,险些丧命的赵姨娘。她的此番事迹和发疯而死的结局,堪称魔幻。最后,当然少不了携通灵宝玉而来的神瑛侍者贾宝玉,以及大观园内那阆苑仙葩和簇锦繁花。此时更少不了一个话题:护花使者 —— 宝玉之爱。宝玉爱林黛玉,又或者说宝玉" 更 "爱林黛玉。黛玉是他前世的缘,同他嬉笑怒骂共读《西厢》,今生特此还泪来了;宝钗是他今生所遇,明礼识途引导规劝,来到贾家替他斡旋兜底;湘云是他后世之梦,从小耳鬓厮磨,意趣相投,互成全" 魏晋风度 "。" 红楼迷 "张爱玲在书中提到,男人既向往白月光,也迷恋朱砂痣。于宝玉而言,他或许不仅仅迷恋朱砂美痣,还有皎洁的月光,更有清风的窗棂,和温香的榻床…… 在我看来,与其说" 黛钗一体 ",不如说大观园及其间女儿们本就一体。宝玉爱的不是哪个单一的个体,而是整个如太虚幻境一般的大观园。宝玉所享受的不是与哪一位女子的爱恋情谊,而是迷醉在流连繁花锦簇之间的暧昧缠绵。他爱大观园,爱如此置身于其中那个如痴如醉如虚如幻的自己。到头来,大观园不过只是他贾宝玉一个人的太虚幻境罢了。繁花落尽,宝玉愿穷一生相护的大观园不在了,他自然就会离开,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赋予其灵魂才情的通灵宝玉,早已先他一步悄然回去了。"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宝玉为世间留下了什么?也许有数首诗句,热烈情谊,还有那一个破败的贾府;南朝为世间留下了什么?也有无数诗篇,更有虚幻清谈,还有一个浮华偏安,风雨飘摇的金陵。那,又能如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精彩虽是纸上苍生,讲述的尽是这片鲜血淋漓的中华大地。书中戏言,远没有人间世事更加荒唐。"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金陵一梦,梦醒方见白骨森森。红楼金陵,在偏安中沉睡,在睡梦中死去…… - 后记 - 呼延小弟温馨提示:立冬已过,凛冬将至,无论睡梦多么香甜靡迷,都会遭遇潜藏的危机和警报随时把你猝然惊醒,逼迫你及时爬离温暖的被窝。否则现实中迎接你的,不是迟到就是尿床。这个惨痛教训,来自于我,来自于红楼,来自于金陵,来自于中国。你我或许会羞于启齿,但内心始终无法否认,它不是梦,它在这个世界上,无比真实地存在过,亦必将继续存在下去。祝各位:立冬好梦!2021.11.17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今日读书338天 |《红楼梦》今日得到:1⃣️《红楼梦》中写的是小儿女细小的微妙的心事,也写到富贵人家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际交往,妇女之间的小小的勾心斗角。里面包含着一些细小的智慧,这些智慧都是具体细微的,都是和具体的细小事情揉合在一起、不起眼的细小的心机、智谋和计谋,粗看是不会引起注意的。在《红楼梦》中,我们经常要从 "于无声处" 提炼和体会人生智慧。2⃣️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具有宗教的神圣感和庄严感以及崇高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她与宝玉的爱情感天动地,感动了古今无数读者。天地间需要有真情。3⃣️她的一声 "你好",才真正是一句顶一万句。她对宝玉的最后谴责或者说思念,只用了两个字的一句话,充满了智慧和灵心,对宝玉其人具有无限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力量。这一声召唤,直使个后来宝玉最终抛弃宝钗、抛弃欺骗他的母亲,抛弃一切,出家当了和尚,用一生的光阴来还情,来赎罪。4⃣️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今日划线:📖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 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袭人、紫鹃两个吓得面目改色,连忙用言语来岔。两个却又不答言,仍旧傻笑起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红楼如时间煮茶喜欢,是时间煮出来的。去年,一时兴起报名参加了茶艺班,因为对茶无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缺了几次课后,课程就此搁置。事后回想,没有真正的欢喜,哪来的持之以恒。几个月后,恰好单位疗休养,工会选择了岩茶所在地武夷山。6 天里,跟着略懂茶道的朋友四处搜罗品赏,从肉桂到水仙,从水金龟到雀舌……,懵懵懂懂喝了个畅快后,突然发现,经时间的慢火烹煮,我与茶倒是亲近起来,并在数月后重拾课业再次投入学习。回头说说《红楼梦》对茶文化所花的笔墨,还真不少,尤其在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描述品茗雅事,把茶知、茶趣全部蕴含其中。当然,其他章回也是时有谈及。比如:第一回,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去甄士隐家中,士隐拉着雨村来到书房,小童献茶后,两人在品茗中开始讲述一块石头的故事。第二回,贾宝玉语出惊人,这 “女儿” 二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要尊荣无比的。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的时候 ,必须先用 “清水香茶” 漱了口才可以。第三回,黛玉进入贾府,贾母见到她最疼女儿留下的骨肉,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不停。各自归坐后,丫鬟们便斟上茶来。而王熙凤出场后,更是迎合贾母的心情,热情款待,亲自捧茶捧果。这天黛玉先后去拜见舅舅,虽未见得,但在舅妈家,房内丫鬟忙捧上茶来…… 一个章回,光见个面已是三次奉茶。就连黛玉房内那只鹦鹉,都是随口就来 “姑娘回来了,快倒茶来。” 可见在这个大家庭的迎来送往中,在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中,茶是万万不可少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红楼:谁不是个刘姥姥呢?开辟鸿蒙……《红楼梦》里有太多的诗和远方,咱们今天只聊眼前的苟且。人家说,每个人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你觉着你是谁呢?我觉着吧,我只能是刘姥姥。对,就是那个荣国府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刘姥姥。这是个 "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 的丈母娘啊,而现在,这 "小小一个人家" 已经要穷得过不了冬了。唯一的生计,就是去荣国府攀亲,"拔一根汗毛比腰还粗"。可是谁去呢?女婿当家男人,自然去不得;女儿年轻媳妇,也难卖头卖脚;只好是刘姥姥自告奋勇,"舍着这付老脸去蹦一蹦"—— 自古道 "钱难要、人难求","求人要钱" 须付出什么代价,刘姥姥这 "久经世代的老寡妇" 不比谁清楚,可她反能调侃困窘为 "见见世面";书上说 "大家笑了一回",我却为之一哭。《红楼梦》又不是童话,人人知道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可迈出那一步有多难?用现在的话说,叫做 "为了生活"。侯门似海,攀亲难如拜佛,一步之后,还有三遭儿劫难:门口一遭儿,刘姥姥是 "蹭过去";仆人周瑞家的一遭儿,"早就忘了、认了半天";丫头平儿一遭儿,又 "打量了两眼";终于见上 "真佛" 王熙凤,却又是那般口吻 —— 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口角春风,却让我听得彻骨凄寒。刘姥姥 "点头咂嘴念佛",刘姥姥 "飞红的脸",刘姥姥好容易 "忍耻" 开口,没两句又被打断;"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她就像个等待宣判的犯人,一会儿 "心里突突的",一会儿又 "喜得浑身发痒",最后千恩万谢、把礼貌当情谊收下。礼尚往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进献新鲜蔬菜时,便多少有了点走亲戚的样子;也受贾母召见,两个历经世事的老人近坐畅聊,别是一般温情。随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大早儿,她就被插得满头鲜花,像一位涂好了油彩的小丑,等待上流的检阅。于是她说话,大家笑;她走路,大家笑;她摔了一跤,大家站在边上笑;她罚酒,大家变着花样笑;她入席吃饭,大家还在笑,笑得花枝招展、千姿百态。—— 园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就笑出了泪。人家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碎给人看;我来说,喜剧则是把不美好的东西拆开给人看 —— 拆碎了,也就露出悲剧的内核。刘姥姥格格不入、刘姥姥丑态百出,刘姥姥配合着尽孝的儿孙尽力在表演。但不知怎的,衣着辉煌的 "真佛" 凤姐儿也有站着相陪的时候了,刘姥姥百忙之中也能回上一句似有讽刺意味的 "礼出大家" 了,就连醉卧,也如孙行者醉卧蟠桃宴、鲁和尚醉卧五台山,要报 "半箭之仇" 似的,四仰八叉在宝玉的 "小寝宫" 里打鼾放屁。作者的笔,就这样跟着,既不嘲讽谁、也不拔高谁,既没有对老妇弱子报以同情,也没有对红男绿女施以批驳。而刘姥姥呢,从为了生活折磨着羞耻心,到坦然自嘲以博人一笑而生发出平常心,再往后,竟是一片慈悲之心。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门口 "门神糊了",仆人 "周瑞家的撵了",丫头平儿忙前忙后,"真佛" 凤姐却倒下了…… 对刘姥姥来说,能深入狱中探监凤姐答应救她女儿,很不容易;能从烟花巷里救出凤姐女儿,更不容易;能顶住压力娶烟花巷里救出的女儿为媳妇,太不容易。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红楼未完,作者的笔,终于没能让我看清。但我想,刘姥姥大概看清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曾经嫌恶她用过茶杯的人,已经要注定余生和肮脏为伴了;曾经戏称她是 "母蝗虫" 的人,已经来不及羡慕蝗虫的生命力了;曾经园子里回荡的笑声,当时只道是寻常呢。从某种角度上说,刘姥姥恰是《红楼梦》的真正开端,仰望烈火烹油;也是繁华大梦的真正结束,还留一脉香火俯瞰;就用蝼蚁般的平凡,成就大地真干净;就做 "白茫茫" 里的一朵雪花,复归于白茫茫一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红楼梦有情,我自取深情越有生活感,越能读出人情世故,越能捕捉到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读书自来有两大路径,一是广读书,增长阅历,一类是深读书,一本书从年轻读到老,反复地读,读出深情。读出在世的成长,串联情感的变化。红楼梦在我,就属于后者,我从很早开始读红楼梦,爱读,一直到现在,也爱读。没几年就拿出来细细翻阅一遍,既是读红楼,也是咀嚼近几年的生活。如果有纸质书的话,如果你喜欢做注的话,就更有趣了!可以看到不同年纪的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又亲切又好玩,能更加真实地感到自己的成长,各个阶段的烦恼与快乐。这些笔记,就像是一个个记忆路标,总能让你流连忘返许久许久,很美。红楼梦大概还会一直读下去,做笔记的纸质书先传给孩子吧,得到的电子书,好像不能重复对一句话记笔记,憾事!(20210716 颦颦蹙蹙郎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