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多看的书

    推荐理由:作者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给我们讲述液体的化学原理,但是这就够了么,不够!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像刘润的文章和演讲,深入浅出,他虽然只讲了化学,我看到了他背后的商业逻辑 1. 透过事物表象,看到内在联系的能力,就是洞察力。任何要素都不会孤立存在。2. 要素之间的连接有四种方式:对应关系明显且快速呈现的因果关系、不断发生良性循环的增强回路、抑制无限增长维护平衡的调节回路、对应关系明显但呈现时间很久的滞后效应。3. 我们想要的往往都是越来越好,无论是自己还是组织。所以,在前提不发生阻碍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形成增强回路,及时洞察调节回路中的抑制增长的卡点,耐心等待因为滞后效应很久之后才结出的美好果实,是我们寻求发展的最佳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常言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树干里,水却是往高处走?树并没有一个水泵来抽水,水是如何沿着树干向上运输到整个树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液体具有表面张力。树干内部有很多直径特别细小的纤维管道,水在这些管道里,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会变得特别大,这样表面张力就被迅速放大,水就被这股力给吸上去了。我们的肺泡表面也有一层液体,它能在肺泡表面形成张力,防止在吸气时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也避免呼气时肺泡缩小而陷闭。钢笔、煤油灯芯的原理都是利用了液体这种特性。液体很神奇,它介于固体与气体之间,分子位置紧凑,整体密度比气体大得多,看得见也摸得着。同时,液体还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固体那么死板,所以能任意改变自身的形状。自然环境中的液体塑造我们这个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可以给我们提供便利。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液体的绝佳机会。书里介绍了 33 种液体,但这只是成千上万种液体的一小部分,人类和液体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关注公众号 DoctorCC,获取听书分享红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汞包金

        因为搜索到译者是孙亚飞老师,所以才找到了这本书。这是我读到的马克・米奥多尼克(Mark Miodownik)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迷人的材料》,也是我很喜爱的一本书。我认为本书比《迷人的材料》的结构设计更巧妙,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乘坐国际航班比作一次现代阿拉丁神灯之旅,并以此为场景,对一路涉及到的 “液体们” 进行了脑洞大开的原理解析和学科梳理,以及相关应用发展的介绍。文字体量不大,却包容万千,从飞机航行不可或缺的航空煤油,到空姐递来的葡萄酒,从飞机横跨的海洋,到制造飞机的粘合剂,从座位前方的液晶屏到人体自身的分泌物如唾液、汗液和眼泪,到空姐再次递来的茶和咖啡,以及卫生间的洗手液、保持机舱恒温恒压的 “幕后英雄” 氟氯烃、丁烷、填写入关材料的圆珠笔墨水、云层、地球内部的液态系统、焦油…… 想把各种各样的线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需要对跨学科的研究有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出来。这思维真的是超级发散。因为有了很好的场景设计,所以他的阐释就令人有种难言的熟悉感,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会提醒读者,我们的生活建构在一个周密而庞杂的液体系统之内,与之平行的还有固体系统、气体系统等等等。我们会发现自己被液体包围,由它们构成,在它们之中生存和发展。液体让我们处于既危险又安全的生态平衡之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书唯一的槽点,就是付费电子书的订价太高了。害得我网上到处搜集共享版的😂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又有料的科普书

          马克・米奥多尼克写科普特别飘逸。上一本《迷人的材料》的线索是他家阳台上的物件。这次的新书是一本介绍液体及其特性的材料学科普书。


          作者解读了日常生活里各种各样的液体。从革命性的钢笔和航空煤油,到自我修复道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米奥多尼克运用他幽默风趣的科学叙事,揭示了为什么液体能在树里向上流,为什么油是有黏性的,为什么海浪能翻涌那么远,以及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等等。马克写书特别有趣,很枯燥的知识也能讲的妙趣横生,是我出书必追的作者之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好的学习,就是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人们看到一个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本书应该基本做到了一本好的科普读物的要求。自己没事干翻翻,可以和别人吹吹牛,当然和大一点的孩子一起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人的液体》

              本书挑选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33 种液体进行讲述,有易燃易爆的油类,也有会让人感到兴奋的饮料,有可以黏结万物的胶类,也有性质奇特的非牛顿流体。通过分门别类介绍不同的液体,以及这些液体背后的现象和原理,作者把关于液体的各种迷人之处呈现在我们面前,启示我们产生关于人与液体、人与自然和人与科学很多新思考。本书的核心内容:液体无处不在,并对我们产生了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来自地幔的流动和塑造;又如,液体的张力既给了植物生长的可能性,也为我们的文明发展提供了便利;再比如,有些液体之所以迷人,不是因为口感,而是因为能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总而言之,液体不是没有迷人之处,只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而经常忽略这些有趣的方面。自然环境中的液体是怎么影响和塑造这个世界的?不管是地表的海洋和核燃料,还是地表以下的外地核和地幔,都是液体改造世界的典范,它们在亿万年中塑造了整个地球环境,值得人类善加利用,更值得人类充满敬畏。日常生活中的液体是怎么为我们提供便利的?液体的芯吸效应为古人带来了光明,非牛顿流体为现代人提供了写字的最佳方案,洗发水的诞生源于我们对液体性质的把握和利用,飞机限制携带液体,则是为了更好地对液体趋利避害。我们身体中的液体是如何给人带来复杂感觉的?液体的味道和颜色,都能影响我们对它的判断,而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则让我们对身体里的不同液体,有了更加复杂的好恶之情。这本书虽然只介绍了 33 种液体,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想要体现的真正价值,那就是展示人类和液体之间的关系。过去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努力地利用液体的力量,同时保护自身免遭液体的伤害,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液体的未来,作者也给出了他的畅想,比如,我们是否可以模拟细胞中的化学反应,通过液体中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接触进行数学计算,进而制造出液体计算机?当然,这还只是猜想。我们很难预测,液体在未来都能以什么形式造福人类,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像过去一样充满液体,我们和液体之间的联系还会继续加深,液体还有更多迷人之处等待我们去继续探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点失望

                还是有点失望的,感觉没有材料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以作者在飞机上短短 11 个小时的经历为契机,描述了飞机上接触和联想到的大部分液体及与液体有关的事实,足见作者专业的深厚功底。作者在科普的同时不忘紧贴生活,引入该液体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使读者更容易明白这种液体的特性和有趣之处。这是本好的科普小书。

                    转发
                    评论